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初步探讨

2019-08-12刘兰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节段冠脉螺旋

刘兰香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一类冠状动脉的功能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需求不平衡的心肌损害症状。患者动脉粥样发生硬化时,可先后发生脂质条纹、纤维化斑块以及复合性病变[1-3]。冠心病在临床上是一类发病率、死亡率均相对较高的疾病,对该病的及早诊断是当前研究的重点[4-5]。过往临床诊断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该病诊断金标准,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费用高昂、检查有创性等,均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6]。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脉成像是一种通过排探测器与锥形扫描线束实现的亚秒级多层扫描技术,是冠脉病变的一种新型、无创性成像技术,其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研究以通过对比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拟诊为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纳入男性患者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54~78岁,平均年龄(68.4±4.6)岁,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胸闷气喘、心前区不适及劳累、运动后胸痛等。患者于入组前签署知情权同意书,研究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纳入患者均予以MSCT冠脉成像检查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其中,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于MSCT检查2周内进行。依据纳入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的心率水平及其平时对β1-受体阻滞剂的服用情况,患者进行CT扫描前60 min予以口服25~50 mg倍他乐克,以控制患者在扫描过程的心率水平在50~65次/min。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均不存在碘对比剂的过敏反应。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CT扫描,扫描范围选择气管分叉下方约10 mm至心脏的膈面下25 mm处进行心脏CT平扫。CT扫描参数设置:选择进行心脏螺旋CT扫描,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设置250~500 mA,螺距0.2:1,扫描速度为3 r/s,层厚0.35 mm、层距0.35 mm。扫描时嘱患者屏住呼吸,CT扫描持续6~13 s。依据CT平扫结果对扫描的范围与视野(field of view,FOV)进行调整。选择对比剂-智能追踪程序,选定升主动脉根兴趣区,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比乐® 370 mgI/mL,以5.0 mL/s速度注入,注入后10 d选择同一层面进行连续性扫描。检测兴趣区CT值达到100 Hu后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持续10~15 min。选择右冠状动脉的中段层面预览10%~100%的R-R间期影响,各选左右冠脉一幅清晰影像进行重建时相,重建层厚1 mm、间隔0.6 mm。重建数据上传工作者进行图像后处理。进行图像后处理时选择激活三维重建模块,获取心脏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等多平面重建图像处理。

1.3 观察指标

依据冠脉显示情况将扫描血管分成检出可评价、未检出不可评价两类。以冠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可评价部分冠脉狭窄≥50%为检查阳性、未见狭窄与狭窄程度<50%为检查阴性;未检出不可评价包括运动伪影、梗阻未显影及血管纤细。观察患者冠脉MSCT图像质量情况;以冠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冠脉造影与MSCT冠脉成像情况。计算诊断效能,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阴性+真阴性+真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冠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S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效能。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冠脉MSCT图像质量情况分析

依据CT扫描时记录患者心率情况,将患者分为心率≤60次/min组(n=32)、心率61~69次/min组(n=12)、心率≥70次/min组(n=6);冠状动脉显示情况见表1,本次MSCT扫描中,可评价节段386段,不可评价节段70段,不可评价节段包括运动伪影21段、梗阻未显影45段、血管纤细4段。心率≥70次/min组可评价节段显示率(72.22%)相比心率≤60次/min组(8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9 5,P<0.05)。见表1。

表1 患者冠脉MSCT 图像质量情况分析[段(显示率)]

表2 冠脉造影与MSCT 冠脉成像情况对比(段)

2.2 冠脉造影与MSCT冠脉成像情况对比

冠脉造影检查阳性95段、检查阴性291段;MSCT冠脉成像检查阳性92段、检查阴性294段;MSCT冠脉成像诊断敏感性94.73%、特异性99.31%、诊断率98.19%,见表2。

3 讨论

随着当前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过往对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冠脉造影诊断,但该诊断方法具有创伤性,且部分患者对于对比剂不耐受,导致该方法受到一定限制[7-8]。MSCT冠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冠心病的诊断新技术,研究发现,MSCT冠脉成像在冠脉狭窄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多层螺旋CT扫描可与回顾性的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应用,该技术扫描的速度快,同时对获得图像可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有效提高图像的时间-空间分辨率,MSCT冠脉成像技术是一项较好冠脉影像学诊断方法。研究发现[5],MS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较明确,对于不同的心率的显示情况不同。本次CT扫描中,可评价节段386段,不可评价节段70段,不可评价节段包括运动伪影21段、梗阻未显影45段、血管纤细4段。其中,心率较慢组患者的显示率相对更高,研究提示心率对于MSCT冠脉成像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不可评价节段注意原因为梗阻未显影及运动伪影。在Michèle H等[9]研究中,针对纳入的2 024例冠心病病例分别进行螺旋CT扫描与连续性冠状动脉造影,针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显示,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敏感度达到81%、特异性度达到93%。而本研究以冠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冠脉狭窄≥50%为检查阳性、未见狭窄与狭窄程度<50%为检查阴性;MSCT冠脉成像诊断94.73%、特异性99.31%、诊断率98.19%。该研究结果与Michèle H等相似,且研究采用东芝320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等相比于Michèle H研究的诊断效果均更高,提示MSCT冠脉成像技术在当前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效能在不断提高。临床对于MSCT冠脉成像技术的应用中也发现,对于条状钙化易提示无显著狭窄存在,分析原因可能是血管重构导致局部的血管扩张[10-13]。因此,MSCT冠脉成像技术可提供为临床诊断提供患者血管壁的粥样硬化程度情况。

综上所述,MSCT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能较直观显示出患者冠状动脉解剖关系,并可明确管腔的狭窄情况,对于管腔狭窄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均相对较高,尽管MSCT冠脉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受梗阻未显影及运动伪影的影响,但该技术仍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有效检查工具。

猜你喜欢

节段冠脉螺旋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