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探讨

2019-08-12黎土明赵崇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克氏移位肱骨

黎土明 赵崇智

肱骨髁上骨折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在儿童肘部骨折中占比在40%左右,一般是因为间接性暴力所导致。根据骨折位移的方向可以划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一般以伸直型为主[1]。并根据移位的程度,临床常采用Gartland分型。在肱骨髁的内、前方有肱动脉与正中神经通过,所以临床中伸直型患者的骨折断裂之后很容易导致神经损伤或血管损伤,如果此时处理不合理便会导致各种血管神经损伤或肘内翻的现象出现[2],严重时还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对患儿形成严重负面影响。我院小儿骨科对完全移位的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此,本文以对比总结对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48例Gartland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方式进行分组处理,试验组24例患者,年龄7个月~14岁,平均年龄(7.80±0.70)岁,伸直型患者21例,屈曲型患者3例;常规组24例患者,年龄9个月~13岁,平均年龄(7.80±0.76)岁,伸直型患者20例,屈曲型患者4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常规组切开复位治疗方式。患者仰卧位,常规全麻,取肘内侧入路,弧形切开约6 cm,钝性分离皮肤、筋膜,游离肱骨内髁上部约2 cm尺神经,以橡皮条保护。暴露肱骨远端,清理折端淤血块、软组织,在直视下复位骨折,采用2枚直径1.8 mm克氏针于骨折远端打入,交叉固定于近折端。对肘关节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在确认骨折无移位、关节外观良好后止血并闭合切口。术后用石膏托对肘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试验组采用闭合复位治疗方式,用本院正骨十四法进行复位[3]。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全麻,助手擒拿扶正前臂,屈肘轴向拔伸牵引,主术者触摸辨认手法了解骨折移位情况,先纠正旋转移位,并内外推端纠正侧方移位,再屈伸展收手法纠正前后移位[4]。手提X光机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助手将患肢屈肘维持骨折对位,术者从肱骨外髁斜向内上方经皮钻入2枚直径2 mm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操作中注意规避尺神经损伤。手提X光透视检查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被动屈伸肘关节见骨折端稳定。折弯克氏针尾留置于皮肤外,外敷酒精纱,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屈肘中立位。

1.3 疗效评定

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治疗效果涉及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参考郑健等[5]的“闭合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B、Ⅲ型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判断依据以临床症状、骨折线的吻合状况以及疼痛感为标准进行判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骨折线吻合并且无疼痛感时判断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骨折线吻合较好、存在轻微疼痛感不影响生活者判断为有效,临床症状均未消失或者更加严重者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资料以定量、定性的方式进行记录,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安全性对比

两组患者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均未出现感染、肘内翻、肘外翻案例。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属于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主要是以伸直型骨折为主[5]。肱骨踝周边存在丰富的血管、神经,一旦出现损伤很容易形成长久性影响,再加上手术方式的不合理,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质量。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属于传统治疗方式,骨折断端内固定效果较差,发生再次位移的可能性较高[6-7],需要多次的X线检查修复效果,从而对患者形成额外的负面影响。手术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能够促使骨折复位效果理想,但是术后需要剥离比较多的软组织,手术本身的影响较大,同时术后的感染风险较高[8]。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持续性发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越发普遍,这一种手术方式具备时间短、术后无出血、软组织损伤较少、复位效果理想等优势[9-10]。临床中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均属于可用于临床的微创手术类型,有研究显示[11],闭合穿针的手术方式手术中基本不存在暴露问题,不需要逐层的分离软组织,所以对于软组织的影响比较小,整体手术效率较高,可以有效的减少出血风险,并减轻手术之后的疼痛感受,可以有效减轻感染风险,术后也不存在瘢痕问题[1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均未出现感染、肘内翻、肘外翻案例。这一结果充分证明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疗效方面基本相当,但是在手术效率、康复效率方面闭合复位的手术方式具备更加突出的临床价值,对于患者的康复体验优化作用更明显。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基本相当,但是闭合复位手术方式在康复效率方面更加突出。

猜你喜欢

克氏移位肱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