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的培育

2019-08-11毛文杰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共治理个人主义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论述的美国社会治理中的“个人主义”与“公共精神”关系。解析了托克维尔对美国“地方自治”“结社运动”“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等一系列公共原则的论述。认为它对我国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培育的启示是:构建全民参与公共活动平台,扩大公共空间;营造培育公共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 个人主义;公共精神;公共治理

一、“个人主义”与“公共精神”的关系

在美国“个人主义”包含的思想内容很宽泛,像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都属其文化内涵。[1]也含有资本主义 “等价交换”的阶级信条意味在其中,即“我虽然有我自己的个人主义,但我也尊重你的个人主义”。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按托克维尔的原话:“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自己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2]初读这段话很自然的会把“个人主义”看作是一种自私自利,只关注自我的价值取向。但却并不完全如此,“社会”一词的释义为: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3]“个人主义”虽强调自我利益,但深究托克维尔对“个人主义”的论述,其中在“公民自己建立的小社会”一句中,可看出“个人主义”也包含着小集体的意蕴,即自我与周围的公共关系,这也是美国公共精神的精髓。

二、美国社会治理中的公共精神

托克维尔说:“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個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自己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4]但从“个人主义”阐述中所讲到的“小社会”不难发现个人主义内涵也含有“小集体主义”意蕴。而以这样一种“小集体主义”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美国社会就具有先天的公民政治的优势。

1、地方自治

在“个人主义”影响之下所建构起来的美国社会,个人虽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并在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就不管大社会而随其自行发展了。可正是这个小社会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特有的精神“乡镇精神”。在美国乡镇都非常的独立与有权,翻开美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是先有乡镇再有县、州,最后再有联邦的。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举了新英格兰的乡镇作为例子。他说在乡镇的政治生活中,最先要做到的就是如何让乡镇中的绝大多数人参与到乡镇的公共生活中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传统乡镇生活格局,使得乡镇生活与乡镇的居民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乡镇一分子的居民,每个公民必然会关心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乡镇公共事务,并组织地方政治生活,使得乡镇的政治生活成为了公共精神的养成所。托克维尔认为,“乡镇生活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使人感到与自己休戚相关,每天每日都在通过履行一项义务或行使一次权利而实现”。[5]因此,在这样的公共生活中,人们关注到的不仅只会是自己的利益。乡镇生活让大家会达成一定的共识成为了可能,即在自我利益实现的同时要关注到他人的正当利益与想法,在追求利益互惠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一起面对乡镇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在行动与对话过程中让公共利益得到实现。

2、结社运动

同样的作为小社会存在的社团,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关于美国人在市民生活中对结社的运用”这一章节中。托克维尔的大致意思为:在美国,每个人都可以组织团体,而且人们不论年龄、身份、地位及志趣如何,都十分热衷于社团生活。因此在美国社团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例如办学校,开商店,传教,举行某种聚会及庆典,或者几个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都会创办社团。甚至有人想传播某一真理或方法去使人有所感悟时,他们也要组织一个团体。因此,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能使全体人民最长于共赴一致希望的目标并把这种新方法用于最多数对象的国家。[6]因此,通过结社运动使得每个小团体内的成员都奔赴于团体一致的目标,这培养了公民的公共意识。例如:由于偶然的原因,几个人可能在某一事业上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他们可能都要去办一种商业,或者都要去经营一种工业。于是,他们相会了和合作了,并逐渐认识到结社的好处。在一起共同合作的次数多了,各自的利益也总在合作中实现了,久之彼此就达成了某种共识,并深信共办大事业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当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时候,由于以前的经历或者他人的经验,任何一个公民便都会在脑海中想到结社的好处:即使可能对与别人一起行动有所反感,但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也会采取共同行动,而这并不是一种牺牲自己更大的利益的行为,而是一种效率更高的选择。

综上,在美国,公共精神的培育与结社运动密不可分。通过结社运动,人们在走出狭隘的私人空间的同时,与结社中的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学习共同行动的方法,将个人的努力融入共同行动中,制造一种相互作用的公共关系,学习共同准则。

3、“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同个人主义进行的斗争

在谈到“正确理解利益”的原则同个人主义进行斗争时。首先,“个人主义”追崇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所以托克维尔说道,在美国所谓的道德家他们从来不会毅然主动的去劝人们去乐于助人或者要为了他人敢于牺牲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伟大与高尚。但他们却敢于主张,这样一种行为不管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却都是必要的。而且正是受“个人主义”的影响,在美国,几乎没有人会说德行是美的,而是只相信德行是有用的,并以此作为每天行动的准则。他们深信在他们的国家,有一种力量在驱使人们进行自我反省,即“个人主义”要求的心安理得。因此,他们虽追求自我利益、自我价值的实现,但都认为这种实现应该来自诚实。 所以美国人推崇“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虽然这不足以养成有德的人,但却能让大批的公民循规蹈矩、自我克制、温和稳健、深谋远虑和严于律己。它虽然不是直接让人依靠意志去修德,但能让人比较容易地依靠习惯走上修德的道路。[7]即只有正确理解利益,才能处理好自我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做到双赢,维护公共秩序,为个人利益创造条件。

通过上述论述,可看出在 “个人主义”与“公共精神”并不是完全相冲突的。相反,正是因为“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美国人彼此之间虽疏远,也不怎么注重血缘关系,但由于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及美国人对“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的自律,使得美国人对于公共事务都很热心。

三、对我国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培育的启示

虽然我们不提倡“个人主义”,但在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的培育却是必不可少的。借鉴美国在“个人主义”价值体系下构建起来的独特社会结构及自律原则。或许能够为我国公共精神的培育,发扬集体主义作风提供以下借鉴:

1、构建全民参与公共活动平台,扩大公共空间

借鉴美国乡村自治、结社运动。在目前这样一个社会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大力构建社区公益活动、志愿性团体与公共事物参与等一系列民众公共社会生活平台,让人们从公共事务参与中获得公共生活的亲身道德体验,从而加强公共精神的培育。例如:在关系到人民生活相关的大事上,可以通过多开听证会及设立民情信箱等,多听听当事人的意见。这就要求政府要大力发展公共领域,以推动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公共生活作为公共精神的载体,如果公共领域太窄,公共精神就扎根不到实践源泉之中。公共领域在社会监督上扮演着很强的角色,并且还能通过公众的舆论及讨论,兼顾各方利益,能够促进社会道德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形成。因此,要促进和鼓励人们更多的参加从国家到社区基层的公共事务的管理,特别是要鼓励和提高人们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而要做到这些的关键,政府就要为人民能够平等自主的参与社会各层面的公共事務的管理提供条件,给予机会,建设平台,使人们自发的觉得公共生活是与自己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从而形成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

2、营造培育公共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出发,美国人虽不提倡道德是美的,但他们都相信道德是有用的。在他们看来,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驱使他们自己注意自己,进行自我规范。而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大国,自古以来我们就追崇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舆论引导,为公共精神的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这就要求政府要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倡导每个公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适当的通过社会媒体的报道,宣扬榜样示范作用。这样对公共精神的培育有着很强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其次,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灌输到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荣辱观中。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大众传媒途径大力宣扬有关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资源、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利益等公共精神的内容。特别是通过重大事件来发挥舆论导向。让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核心价值流的熏陶,并将其内化为自我的行动准则,树立公共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小芬.20世纪以前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演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5)121-128.

[2][4][5][6] [法]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20.

[7] 丁世林.论公共精神的习得——以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为中心的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6(1)78-84.

【作者简介】

毛文杰(1994—)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学与伦理学.

猜你喜欢

公共治理个人主义
浅析夏目漱石《心》中的夫妻形象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微博问政探析
试论现代公共治理中的领导力
公共治理背景下社会问责完善与创新的路径研究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
个人主义能克制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