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君莫忘旧时乐,还看如今“柳枝曲”
——柳子戏的音乐形态研究

2019-08-11任建思

黄河之声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令曲牌唱腔

任建思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一、柳子戏的发展历程

柳子戏,是我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清初已具规模并且盛极一时,与昆曲、梆子腔、弋阳腔不分伯仲。我国戏曲史上也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其中的“东柳”指的就是山东的柳子戏。其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笛、笙,因弦索腔也多用弦乐器伴奏,所以柳子戏也被称为“弦子戏”。柳子戏的发展较快,逐渐称为了弦索系统中的代表声腔,又被称为“弦索腔”。

因与俗曲同名曲牌的柳子戏多达30余种,便可了解,柳子戏主要是在元、明以来民间流行的俗曲小令的基础上形成的。明万历年间,沈德福在《万历野获编·时尚小令》中记载着当时俗曲小令盛行的情况。到了成化、弘治年间,“中原”地区流传曲牌众多,而此处所说的中原就是指以河南开封为中心的周围地带,再到嘉靖、隆庆年间更是不论男女老幼,每个人不仅口口传唱也都愿意听戏。

在清乾隆初年,柳子戏就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由山东传播到各地,涉及到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省等地区。乾隆五十年(1785年)刊印,吴长元《燕兰小谱》中“郑三官”条附诗为:“吴下传来补破缸,低低打打柳枝腔。庭槐何与风流种,动是人间王大娘。”这里称《王大娘补缸》所唱为“柳枝腔”,足以说明柳子戏不仅流传甚广而且当时在北京已经是相当流行了。然而在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以后,皮黄剧开始兴起,柳子戏艺人只好返回山东、河北南部、河南东部一带的农村和小城镇演唱,自此以后柳子戏逐渐没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柳子戏才开始重获新生。

二、柳子戏的音乐特点

(一)唱腔的种类

柳子戏音乐丰富多彩,其唱腔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主腔类,它是柳子戏的主体,其中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俗曲与小令、由七言或十言为主组成的上下对偶句结构的曲牌,如【柳子】、【赞子】、【序子】、【调子】等;另一个就是客腔类,其所占的比重很少。柳子戏的唱腔优美动听、典雅清新,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咳”和“百调子”、“难哎哎”之称。民间也曾流传着“吃肉吃肘子,看戏看柳子”的说法,足以证明其深得劳动人民的喜爱。

1、俗曲与小令

“七句娃娃八句莺,二十四板一江风”形容的就是俗曲中的唱词格式严谨,腔调复杂冗长,它是由长短句为主要结构组成的曲牌,其特点是,字少腔繁,中间多虚词衬托,句子长短不一多有反复。俗曲在演唱时,先有“散板头”,然后有“过门”,最后唱曲文,这与柳子戏的唱法基本相同。俗曲与小令包括“五大曲”、“复曲”、“单曲”、“小令”。五大曲则是指柳子戏主要演唱的“山坡羊”、“锁南枝”、“耍孩儿”、“黄莺儿”“驻云飞”,每只曲子各自成套,如“娃娃”中包括“原版娃娃”、“二板娃娃”等等,这也基本上代表了柳子戏音乐的主要风格。举《玩会跳船》中白月娟唱越调原板、二板“山坡羊”为例:

在演唱时更要着重韵味,曲调委婉柔美,抑扬动听,有人形容其演唱特点为“小旦唱的颤巍巍,小生唱的云上飞,青衣哎哎水中飘,花脸横磨声如雷”。

2、柳子

“柳子”是柳子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在柳子戏中使用不多,但其特点通俗易懂,近于说唱,是用七字句或十字句组成上下对偶句结构的曲牌,与俗曲的风格不尽相同。活板腔式,句数不限,演唱自由,多用于叙述场合。“柳子”“柳枝”原是词牌、曲牌、俗曲,后来发展成独立声调,与弦索俗曲结合形成柳子戏。在清代初期,流传北京,获得“东柳”的美誉。下面以《黄桑店》中秦琼所唱二板【柳子】为例:

3、序子

“序子”是常用曲牌,可自成唱段,也可“挂序”,即在长短句的曲牌中间,增加七言上下句对偶的唱词,补足不足之情。各类序子都是完整的伴奏曲牌,反复演奏,称作“序篇”。句数不限,属活板腔式。

4、赞子

“赞子”是二板柳子派生的板式,紧打慢唱,介于说唱和朗诵之间,也称“三板柳”。伴奏曲牌无限反复,演唱自由,拖腔、尾腔合之。

5、客腔

在柳子戏的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其他的剧种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除了俗曲小令、柳子,又融合了高腔、昆腔、青阳腔、乱弹、罗罗、皮黄等其他剧种的唱腔。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磨合,这些唱腔逐渐的“柳子化”,也为柳子戏的自身添彩。

(二)曲调

柳子戏的曲调有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反二四调”和转调,一般以前四种曲调为主,称之为“四大调”。

越调,属D宫音系统(1=D),是四大调中使用最多的一个。所含曲牌多宫调式或徵调式,特点音域宽广,旋律明亮,可塑性强,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包括的曲牌有“山坡羊”“黄莺儿”等近百种。

平调,属G宫音系统(1=G),在曲牌中也较为常见。所含曲牌也是宫调式或徵调式。因其提高了四度,所以曲调刚劲挺拔,高亢奔放。包括的曲牌有“锁南枝”、“混江龙”等。

相比而言,下调和“二八调”出现较少。“二八调”属C宫音系统(1=C),所含曲牌多商调式或羽调式,旋律细腻动听。下调,属F宫音系统(1=F),旋律华丽,曲调典雅,有宫廷音乐风味。

在剧目中,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选用不同宫调的曲牌,不同宫调的曲牌还可以自由转换,派生出新曲。以越调为基础,连续向上四度或向下五度宫音系统转换,除了四五度之间的转换,还构成了二三度的远关系。四大调有时候也会根据演员的嗓子条件定调,但它们之间的音程关系不变。四大调可以按剧情发展灵活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制。以演出本《抱妆盒》为例:

陈琳 抱妆盒上唱【下调原板步步桥】

寇珠 上唱【越调原板青阳】(旧本唱【二八调调子】)

陈琳 唱【下调二板调子】

寇珠 唱【平调迷子】、【平调二板锁南枝】

陈琳 平调滚白,唱【平调原板转二板锁南枝】,二板、三板【锁南枝】

同唱 【平调迷子】转三板【锁南枝】

寇珠 唱【下调二板转三板调子】

陈琳 唱【平调二板小高腔】,【越调占】,平调滚白接原板、二板、三板【混江龙】

(三)伴奏乐器

柳子戏的伴奏乐器富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以小三弦、笙和笛为主,称之为“三大件”。小三弦弦杆细长,音色清脆,其他剧种是罕见的;笙是中和乐器,配四度、五度和声,并有八度、同度音的共鸣;笛是领奏乐器,六孔平均,随着指法的变换来演奏各种调子。这“三大件”相互配合发出的乐声,使人心荡神怡,被称为“弦似筋,笙似肉,笛似骨”,也造就了柳子戏的独特音乐风格与艺术特色。在唱“柳子”及“序子”时,只用三弦和笙伴奏,后来陆续加上了闷笛、二胡、箫琵琶、扬琴等乐器。

还有,“拉锣腔”和“定心锣”的使用,也是柳子戏音乐独有的。拉锣腔就是指用小锣随唱腔击打节奏,右手敲击锣心、锣边,左手小指起落调节。定心锣是在每个过门中的小锣一击,使唱腔上下两句段落分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当剧情紧张时,经常会配以打击乐器,通称“包打”或“武打”,居多用于花脸。

(四)曲牌结构(板式)

在上述《抱妆盒》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柳子戏演唱的曲牌已有不同的板式变化,有原板、二板、三板之分。而柳子戏在同一曲牌里为了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还会通过不同的板式来丰富人物性格。

柳子戏曲牌中的板式大致分为原板(慢三眼一板,4/2拍),二格硬板(快三眼一板,4/4拍),二板(一板一眼,2/4拍),三板(1/4拍),散板(自由节奏),滚板(带板滚白)等。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类板式之间转换灵活多样。再以柳子戏中【步步娇】为例:

越调:原板【步步娇】

昆调:二格硬板带二板【步步娇】

下调:原板【步步娇】

由此可看出,尽管柳子戏吸收容纳了众多曲调,但在实际运用上,还是按照原有的板式变化原则加以发展。

三、柳子戏的保护与传承

鸦片战争以来,战争频繁,经济萧条,艺人们的经济、政治地位逐渐低下,加上柳子戏自身的局限性,发展迟缓,影响力愈来愈小。抗日战争时期,柳子戏更加凋零,艺人们要么改行要么回乡务农,柳子戏则变得岌岌可危,濒临灭绝。齐如山在《京剧之变迁》中提到:“清初北京尚无二黄,只有四种大戏,名曰: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昆、弋、梆三种,人人尽知;惟东柳一种,知道的很少了。东柳原名柳子腔,现已失传,听说山东尚有……”由此可见,柳子戏的发展逐渐没落。

建国以后,艺人们不仅从政治上得到翻身,而且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把流散的艺人集中起来,使柳子戏生机盎然,又获新生。政府为了使这个剧种得到更快发展,成立了山东省柳子剧团,排演了《孙安动本》《玩会跳船》等一批优秀剧目。2000年剧团推出大型历史故事剧《风雨帝王家》首演取得成功,获得了很多奖项。2006年5月,柳子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样为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柳子戏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作为中国传统剧种之一,柳子如今的发展与传承更为让人关注。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纪根垠在《柳子戏简史》中曾提到过:“柳子戏是封建时代的产物,过去所表现的尽是古代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思想感情,其内容与形式,节奏与表现力,都和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多数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观点及欣赏趣味持有相当差距……”所以,我们在保留柳子戏原有唱腔,曲式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入现代的元素,进行融合与改革,不断地创新,与现代的社会矛盾不断摩擦,多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在戏曲宣传方面,我们也要大大的加强力度。让新一代的年轻人了解我们老一辈的知识文化遗产,从内心中真正的喜爱我们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文化。多进行艺术交流、演出,让柳子戏不光在齐鲁大地上熠熠生辉,更加要在整个中国甚至世界绽放光彩。

在演唱方面上,我们更加需要着重的培养人才,不光是长者,也要让现在的年轻人通过对柳子戏的了解,喜欢并能不断地传承下去,让这个古老的剧种,继续在我国的戏曲中灿烂依旧,独树一帜,更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戏曲文化与丰富我们现代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小令曲牌唱腔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闲吟小令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掉坑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