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爱》与《藻海无边》:关于女性哥特的互文性解析

2019-08-09王菲菲周媛媛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简爱互文

王菲菲 周媛媛

【摘 要】文学互文性是一种文学批评手法,借由互文性可以对照两个不同的文学文本,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和不同性,进而深刻挖掘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作品的深邃主题。本文正是借由文学互文性批评方法,意图发掘出《简爱》和《藻海无边》两部杰出小说中的女性哥特元素的互文性特征,进而探寻两部小说中体现出的独特的女性人文关怀及对女性意识的主体认识和拓展。

【关键词】《简爱》;《藻海无边》;女性哥特;互文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221-02

《藻海无边》(Wide Sargasso Sea)是英国现当代著名多米尼加裔女作家简·里斯(Jane Rhys)的代表作,而《简爱》(Jane Eyre)是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巨匠夏洛蒂· 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代表作,两部作品的问世前后相隔了100多年,却仍然无法割裂两部经典小说作品中所包含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藻海无边》是以《简爱》前传的身份出现的,两部小说从经典的文本构成、写作手法到意义表征都是高度契合的,表现出文学互文性的基本特征;同时这两部作品都是以女性哥特小说的基本形态出现的,用文学互文性去解读其中的女性哥特元素不但可以从文本表象去研读这两部小说的共性,而且可以从其隐含的文学和社会意义去解读这两部小说的不同侧重点,从而深刻体会不同社会形态下女性的基本境遇和人文诉求。

一、文本层面的女性哥特互文性

单从文本层面来看,《简爱》和《藻海无边》这两部小说就具有极强的文学互文性特征,而这一特征是和其中所包含的女性哥特元素分不开的。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看,《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与《藻海无边》中的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实际上是同一個人物的存在。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她们在婚姻状态下的女性命运却具有相同的宿命式走向,存在着人物的互文性。在女性哥特小说中,女性人物往往是作者关注的焦点,她们既是男性侵害的对象,也是具有自我人格的独立个体,带着女性特质的独特光环。小说中,不论是伯莎,还是安托瓦内特都积年累月地被丈夫关在一个黑暗而阴郁的阁楼上。她面色惨白,蓬头垢面,在夜半三更的黑暗、孤寂中她会放肆大笑,在别人看来这笑声是那么恐怖而邪恶,像极了地狱里传来的魔鬼的声音,只有她自己知道这笑声中包含的无奈与凄苦。表面上的疯子形象无法掩盖她对自己命运的清醒认知,要么在黑暗中继续忍受无尽的折磨,要么飞蛾扑火般地毁灭禁锢她的牢笼,她勇敢地选择了后者,在大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女性的勇敢宣告。

从环境设置来看,《简爱》和《藻海无边》这两部女性哥特小说中同样存在着互文性特征。女性哥特小说把环境设置与人物的情感,尤其是女性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象征手法把女性情感外化到环境描写之中,并由此对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的命运走向进行铺垫。桑菲尔德庄园城堡是明显的哥特式建筑,而“疯女人”被关押的阁楼黑暗、阴森,给哥特式小说环境奠定了基调;桑菲尔德府邸在半夜时常传来了女人的狂笑声更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两部小说结尾处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疯女人”一跃而下,血溅当场的场景把哥特式恐怖气氛推向了顶点。这些相同的哥特式恐怖场景互为补充,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女性哥特小说中女性人物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适时提出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和对那些受到压迫的女性所表现出的深切同情。

从故事情节来看,两部小说中的互文性展现得更加复杂。作为《简爱》的前传,《藻海无边》弥补了《简爱》对“阁楼上疯女人”的前情缺失,所以两部小说在故事情节的设定上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另辟蹊径的部分,也都毫不例外地加入了女性哥特小说所擅长的对故事情节的处理方法,即不断埋设悬念,同时尽可能地忽略传统哥特小说中津津乐道的恐怖情节。《简爱》中的伯莎被塑造成了一个凶残、狡猾而邪恶的女人,是男女主人公爱情道路上的最大阻碍:她可以像野兽一样从人的身上咬下一块肉来,还经常偷偷溜出去放火,最桑菲尔德府就是被她的最后一次放火烧成了灰烬,男主人公也因此在大火中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只眼睛。伯莎也在大火中自杀了,因此男女主人公才最终得以成就他们的爱情。但是在里斯的笔下,《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是纯真、善良而无辜的,她的疯狂是被逼出来的。在被关到桑菲尔德府的阁楼上之前,作者还详尽记叙了安托内瓦特的童年、少女时代的经历,以及婚姻的来由及婚后的故事,层层埋设悬念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二、意义表征层面的女性哥特互文性

女性哥特小说中的文学互文性不但可以从文本层面体现出来,还可以从更加深刻的意义表征层面展现出来,主要包括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从小说主题来看,《简爱》中的女性哥特元素是明显服务于对简·爱这个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的,“疯女人”只是对简·爱的陪衬。从小到大一直身处逆境反而养成了她坚强而自尊的性格,从小时候的恐怖“红房子”到“牢沃德”寄宿学校的地狱式管理,再到桑菲尔德府中对待爱情和婚姻的炼狱式成长,无不在衬托女主人公的顽强不屈;在当时深受由男性主导,金钱至上的婚恋观影响下的社会中,既不漂亮,也没钱没社会地位的女主人公却发出了振聋发聩般的呐喊声,寻求婚姻中男女平等的地位及女性的独立和自尊。在《藻海无边》中,“疯女人”演变成了小说的女主人公,另外有了一个新名字——安托瓦内特。在婚姻中,她从一个在完全依附于男性的过程中丧失自我,被男性主宰、折磨、逼疯的羸弱女性,发展成一个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敢于公开反抗不公平的两性关系的“女战士”。因此,在女性追求两性关系平等,及女性自强自立的主题方面两部小说如出一辙。然而,《藻海无边》在主题方面显然更加宏大,因为作者里斯本身是多米尼加裔的英国人,英属殖民地的成长背景给了作者更大的思考空间。《藻海无边》中的女主人公就被设定成了和作者同样的种族身份,她是白人殖民者的后裔,却拥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从小生活在白人和黑人的夹缝中,既受到当地土著黑人的仇视,又不被白人殖民者所容,巨大的身份困惑留给女主人公无尽的生存压力及心理压力,也为她今后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另外,从写作手法来看,两部小说的作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象征主义这一现代派写作手法。《简爱》中的象征意象比比皆是,首先是人物和场所的名字,如女主人公“简”是英文女名中再普通不过的了,象征着她的平凡出身,平凡的相貌,贫贱的社会地位;“桑菲尔德府”在英文中是“充满荆棘的地方”,象征着男女主人公在爱情道路上必定波折不断……还有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暴风雨意象,女主人公的梦境,圣经意象等等不胜枚举。《藻海无边》中亦是如此,如女主人公的名字“安托瓦内特”听起来更像一个男性的名字,象征着女主人公柔弱外表下的坚强不屈,和对男女两性平等的不断追求;另外还有小说中经常提到的头发的意象,花的意象,飞蛾的意象……在小说中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在《藻海无边》中,里斯还使用了现代派及后现代派小说中常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来深刻挖掘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体现出女性哥特小说对于女性的特殊关怀和对女性意识的深切关注。

三、结语

《简爱》和《藻海无边》两部小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为女性哥特小说,其中众多的女性哥特元素都可以被及时捕捉到,从文学互文角度去进行解读。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作为《简爱》前传出现的《藻海无边》并没有拘泥于原著小说的写作模式和创作主题,反而是加入了大量的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惯常使用的新型创作手法,给小说增添了不少新意。不但深化了主题,给小说加上了后殖民主义的标签,而且对于女性哥特小说传统上对女性人物和女性意识的关注也更上了一个台阶,深刻挖掘出了在现当代女性所面临的新的性别困惑和身份困惑,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启发。

参考文献:

[1]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2):90-101.

[2]Booth, Wayne C.The Rhetoric of Fiction[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61.

[3]杜斌.西方女性哥特研究——兼论女性主义性别与体裁理论[J].外国语,2005(156):70-72.

猜你喜欢

简爱互文
小说的互文与改写——读东君短篇小说《与杨志共饮》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女性主义批评之《简?爱》译文比析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互文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