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人如何防灾减灾

2019-08-07陈言

时代报告 2019年6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救灾

陈言

日本人与其他国家的人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日本人似乎永远在为将要到来的灾害做准备。

由于日本列岛地质构造独特,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据日本自己的预测,东京所在的关东地区未来20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约为70%。换句话说,日本首都圈的居民中,大部分人很可能会在有生之年遭遇“下一场灾难”。关西的大阪和神户虽然在1995年经历过一次大地震,但也不能排除今后地震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灾难焦虑”充分反映在了日本媒体上—翻翻杂志和报纸,不时可以看到谈论“将要到来的灾害”的文章。强烈的集体忧患意识之下,日本人渐渐养成了全民防灾习惯,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世界领先的防灾机制。

比如,日本家庭通常会储备够吃一个月以上的大米和够喝一周以上的饮用水。这样,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就可以在救援到达之前最大程度延续生命。

再比如,日本人购买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使用电动汽车的电池给电脑和手机充电,给电饭煲提供电源,从而保证通讯畅通和最基本的生活电力供应。

据他们测算,电动汽车的电池还可以维持冰箱数天的运行。灾难到来时,冰箱特别重要—除保存食物外,还可以储存药品。

日本的城市规划,也充分考虑了防灾减灾的需要。

日本的街道一般比较狭窄,但不论你住在哪里,附近基本都会有一条比较宽的道路直通学校,路上还会有几个小公园。

如此规划的原因在于,学校在日本还有个特别重要的使命—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教室和体育馆可以作为人们暂时避难的场所。路上的小公园也一样,随时可以变身为救灾场所:空地上可以支帐篷,储物间可以存放救灾工具,还可以为灾民提供干净的厕所。

在“减灾”方面,日本人特别重视厕所的洁净。

我曾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去灾区做过数次采访。灾难发生后,厕所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很多人能在地震和海啸中幸存,却不能躲过灾后疾病流行,原因在于大灾之后卫生问题特别是粪便污染问题很难解决。

经验丰富的日本人特别注意厕所的建设、维护与使用。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日本做到了自然灾害发生后基本未出现流行病。

抓住关键点,做好充分准备,日本人面對灾害时“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规划,值得学习。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救灾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