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清访谈

2019-08-07天妮TIANNi

世界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白塔寺议事胡同

天妮/TIAN Ni

WA:请您从社区营造层面介绍一下各社区组织、居民社团的发展情况。

苗清:各个社区近年来都在逐渐新形成一些社区的社会组织。这其中有自发的因素,也有培育孵化的因素。

从培育孵化角度,可以观察青塔胡同41号书香社区项目。这个项目和社区营造相关,主要作用是用社区营造的手法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更像是一个纯粹是出于居民的兴趣爱好、他们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的一个跟群众联系的平台。像诗社、口琴社之类的,比较受大家欢迎。

白塔寺会客厅作为一个片区窗口有一些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功能,更多的是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找到更大价值。形成新的社团之后,去帮助社团实现他们的一些梦,逐渐把街区当成自己的家园,逐渐去建立这种感情的联系。他们曾做过一个旧物改造项目,把平房院子里面堆着的破物料收上来,由一些老居民改成手工的宣传栏,钉在墙上,这是挺好的一件事。所以会客厅的定位更多的是形成窗口,不光居民自己玩,让外界也认识白塔寺。虽然都是政府购买的项目,但两个项目完全是两个方向。

宫门口社区购买了戏剧社服务项目。它是把喜欢戏剧的居民组织起来,大家自己商量想演一个什么情景——比如演养狗或环境噪音的事情——有教育意义的话题都可以,找专业的导演把居民想演的事排成十几分钟的短剧,并由居民亲身演绎出来。

另外,北顺和宫门口社区的停车自治也是挺好的项目,是基于社区社会组织去做的,并成立了停车自管会。

目前,安平巷社区已有安平爱心队、志愿者服务队、安平伙食社等社区社会组织,宫门口社区有志愿者服务队等社区社会组织,北顺社区有口琴社、青塔诗社等社区社会组织在街道备案。

2019年计划再重点孵化一批社区社会组织。原来的社区社会组织可能更多是基于社区需要的视角去成立的,新生的社区社会组织将更侧重居民的兴趣,更关注他们想要怎么去做。总的来说,社区组织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这是现在的进展。

WA:2018年成立的白塔寺街区居民自治共建理事会承担了怎样的角色?

苗清:街区理事会的组成部分包括居民、商户、行政机构还有专家学者这4个部分。从顶层架构的设计上考虑,设立理事会旨在以议事为途径,充分发挥街区各种力量的互联、互补、共进,提升治理能力,优化街区资源配置,推动街区软环境建设。再就是汇集驻区居民民意,促进居民有序参与街区公共事务的决策,提升居民自治水平,通过文化营造提升街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推动街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简单来说是想看一看居民的诉求到底能不能——或者如何能更多地被政府吸纳。但实施起来有两个难点:一方面,现在已经统计了一些诉求但没有做出来;另一方面,居民可能还没掌握议事协商的技巧。

2018年我们在青塔胡同组织居民议事,讨论停车问题,以及如何利用青塔胡同北边几块空地的区域。当时胡同北边有一块用砖砌起来停放共享单车的地方,居民意见很大,想给它拆了,但整体议事的效果不是很好。一是时间比较紧张,与整体工作进度有冲突,议事协商项目在很短的时间内达成一致是很难的(后来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组织了好几轮居民讨论)。再就是居民的诉求与法规之间的冲突问题。居民很多想法都很好,但是与现行法规及总体规划可能会有冲突,导致最终实现不了。居民会觉得,你让我说意见我说了,但说完之后诉求没有被满足,这可能会造成一种伤害,以后再组织议事还会不会有积极性也不好说了。

第二,白塔寺地区的居民,在参与协商能力上还有提升空间。居民们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怎么互相倾听、怎么互相妥协、怎么表达去让别人接受自己观点、如何最终达成一致,这还是需要培育的,议事协商能力不只是会说话,更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观点,最终妥协并达成一致的过程,是一门技术。而且,在什么是公共边界这个问题上,也容易混淆。几次开会,明明讨论的是胡同让不让停车的问题,没两句就说到自己家事上去了。所以得让他们学会说话,学会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

地区居民也好,商户也好,怎么去介入公共事务的议事这是一个长期培养和教育的过程,还需要一定的锻炼。议事能力的锻炼,可以先从跟居民们没有切身利益的小事开始,逐渐学会议事,再抛出一些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大问题。

另外,政府也不能总认为居民提的诉求都是不合理的,下一步可能还是要更多地去听居民说什么,满足居民的一些诉求。政府有时也需要接受他们转变的过程,这个理事会给了大家一个平台,让他们把各自的诉求说出来,最后互相理解,找到一个公约数,逐渐地居民们就会进入到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所以说会议的组织方,包括政府,可能各方面也都需要成长。

1 专家学者、地区居民代表共商地区发展(图片来源: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 白塔寺街区理事会讨论胡同改造方案(图片来源:新街口街道办宣传部)

3 居民讨论议题内容

4 居民讨论议题内容

5 讨论现场(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6 讨论现场(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理事会现在成立了一年多,暂时还没有形成公约。想要实现公民能力的提升,让理事会发挥作用,可能还要3-5年的时间。

WA:街道在街区更新层面都做了哪些推进工作?有何难点?

苗清:街区更新这部分,新街口街道和其他兄弟街道一样,其实也是近两年刚开始做,是起步的阶段。

一个是地区的硬件条件比较短缺,尤其是停车问题,车位严重短缺。所以就算我们组织居民讨论,讨论完没有资源也没什么意义。对于政府购买的项目,有针对这些项目绩效的调查问卷,找居民随机调查提问的时候,老百姓说对项目没意见,但是说着说着对地区环境的意见就都出来了。最后让他们给整体评价,往往会把对硬件缺失的情绪影响到软件建设的层面……这样的问题有很多,现在也只能是慢慢来。

就地区整体来说,平房区要想建立公共意识和楼房区是不同的,楼房区的话会相对简单一些。你告诉他这个小区进了你们家门是私有财产,出了你家门到小区大门算是共有财产,要是没把共有的部分共同管好,房屋就会折价,是能够说得通的。但是平房区,出了自己家门属于公有,公有和共有不一样,会有公地悲剧问题,所以形成公共意识的基础和楼房区不一样。但是在财产纽带之外,考虑到情感问题,平房区居民的邻里关系非常融洽而亲近,互相关照是家常便饭,更是个熟人社会,这一方面是有利于形成公共意识的。如果公共意识不足,或者说软环境建设的缺失,就会导致整体社区韧性的缺失,遇到事情的时候就没有自行调整、自行解决问题的机制。就像很脆的钢板,受到外界冲击力直接断了就很麻烦,没有弹性。

无论是从西方社区、社会学的理论,还是咱们国家宗族、宗祠文化来看,都是有这种软件建设存在的,但是现在公共意识反而是缺失的。这个片区目前弹性还没有建立起来,人口密度高等都是原因,但是能不能把密度降下来还不好说,无论降或不降,软件建设都应该是第一步。而且软件的建设一般没有5-10年是根本看不见东西的,但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出政绩的事,没人干,那只能是恶性循环。所以我们也在逐渐通过一些小项目,包括成立白塔寺街区会客厅、书香社区等等,希望借此平房区的人能够逐渐地形成一个公共的意识,慢慢来。

市政设施的话,从平房区的承载结构来说,早已经超过这个片区可承载的负荷了,它不像楼房区一下能承载3000~5000户。而且不管是从风貌的角度还是规划层面,这个片区不太可能再有大的拆改力度,谁来买历史的单,就比较麻烦。所以这个地区有比较强的人口疏解的需要。但是腾退政策2018年截止了,原来是整院腾退,以后再走的话是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政策都不好说。大家观望的气氛比以前浓得多,这个状态也是个难点。

这个地区的房租是比较低的。我们做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统计过居民就业,在中关村推三轮车卖煎饼、炸臭豆腐之类的游商,都在这里住——早上起来骑着三轮车去卖煎饼,中午回来,晚上把臭豆腐装上再骑过去接着卖——这个地区是整个北京市房价的一个洼地,租房很便宜,所以人口可能还是需要进一步疏解。

疏解一部分人口,一些公共的院落就可以做出一些公共的服务设施,比如公共浴室等等,现在这么大的人口密度没有地方建这些。再就是还涉及法律法规的问题。要建公共浴池肯定需要营业执照之类的证件,但是现在平房区起照很难,没有的话,必然会面临无照经营的问题。而且片区里一老一小是主体,没有执照会面临很多风险。所以从街区整体来说,法律配套,包括规划配套等等,都有提升的空间。

所以接下来,一方面是从人口上、从硬件上确实要等市级的政策出台,硬件这块,无论规划也好,还是公共设施的不足等等,都只能慢慢推。另外法律层面(比如执照之类的配套)不知道后期能不能有一些探索的空间。然后软件层面,甭管多难我们就先往前做,让老百姓逐渐有些公共的意识,有一些公共的精神,慢慢地实现能力的提升。

WA:您觉得北京设计周与片区之间有何双向影响?

苗清:设计周是一场主题活动,经历了从不被接纳到接纳的过程。最开始时候,居民觉得影响了平静的生活,意见很大。慢慢的居民习惯了每到十一假期的时候会有很多游客来家门口参观游玩,觉得是件很自豪的事情,打破平静的想法逐渐被荣誉感取代。

设计周给片区带来了很多新元素,一些民宿营业了,院落改造好了,引进了很多创新理念,也唤醒了很多地区的记忆。比如2018年设计周活动期间,早期的茶馆之类的就再次重现,让居民们看到了这个地区曾经辉煌时期的样子。设计周在影响着这个地区的发展。当然,从地区来说,从院落到胡同的变化,也为设计周选定主题产生影响。比如在2017年的设计周,因为当年胡同环境整治使得胡同整洁了,设计周便把当年的视角放在了胡同的设计上。二者是个互相影响的良性互动过程。

7 2018青塔北公共空间改造前

8 2019青塔北公共空间改造后(7.8 图片来源: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白塔寺议事胡同
关于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街道专题议事激活基层治理
北京白塔寺历史文化简述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从北京白塔寺和南锣鼓巷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
北京白塔寺药店
东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