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伟访谈

2019-08-07天妮TIANNi

世界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白塔寺老街坊会客厅

天妮/TIAN Ni

WA:请介绍一下白塔寺街区会客厅在社团层面的内容与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刘伟:当初是通过长期观察社区居民的兴趣和需求,把社团分为了几个方向。例如民俗这方面,我们通过与居民交流找到他们的兴趣和擅长点,并思考它们未来可能和其他社团的建设以及社区文化传播的关系以及需求,这样便明确了社团本身的方向。除了根据居民的兴趣,另一些社团则是根据社区生活当中的实际需求应运而生的。

比如最早诞生的伙食社,在2018年春天成立,就是为了解决老人吃饭的需求。起初只是日常的聚会,慢慢的才变成有规律有目的的活动。季节时令和平常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例如端午节包粽子,还有制作应季的食物等。我们希望伙食社团能够既有回忆,同时又与现实生活结合,重点不是做到如何高端,而是借用大家共同记忆里的形式把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延续和反映到今天的生活。

另外,政府和北京文化中心的建设需要社区的治理稳定。我们的工作责任是适当给居民一些引导,把我们认为合适居民的需求和政府的需求衔接在一起。

WA:请介绍一下白塔寺 “微妙会”。

刘伟:做白塔寺“微妙会”和2018年设计周的茶馆其实可以算做会客厅的大事,其他就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家能够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吃、聊、做事并且探讨社区遇到的问题。

“微妙会”这个想法其实是在老街坊聊天的过程中产生的。因为居民们老提到庙会,我们听到了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判断这件事情和政府衔接的可能性,之后找到了相应资源去促成庙会。当时政府的管理者也觉得很有意义,能帮助社区营造和恢复共同记忆,从而促进整个社区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名字是我们起的。第一,庙会在会客厅里而不在真正的寺庙里;第二,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是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做一个好玩的聚会。大家不是来做生意,而是作为演绎者把历史庙会的文化演绎出来。这是一次文化的妙会,它和当今许多千篇一律的商业庙会不同,是属于白塔寺社区自己的庙会。

这个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建设,让更多老街坊在一起共事,最终达到了社区营造的目的。社区营造需要让居民有事做,让他们自发和有兴趣的去做事。和设计方来这里短暂调研的人不同,其实居民更了解白塔寺,他们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有时候我们该放下自己的专业性,分清楚主次,我们是次,老街坊是主,我们永远都是帮助他们。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包括社团、庙会等,都是在慢慢地退出,这里的街坊们才是这个空间的日常使用者。我们一方面希望引导居民的主动性,让他们觉得有能力、有资格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另一方面要确保这些活动符合政府的要求。一旦形成了这样做事的习惯和思维,我们的主体性和主观意识就应该往外撤了,而需要往里进的是外部的资源和帮助。所以将来我们更多的则是提供一些外部的辅助,例如设计、文化、资源和媒体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事情做起来,把社区还给居民。

另外,我们关注的是真正留在这里的人,包括原本的居民和准备在这里扎根的人。参与者不一定要是这里的住户,但一定要长期投入精力和对社区有帮助,资源是互相的,大家需要相互辅助。就像是一个界面,有帮助东西可以渗透进来,低效甚至是过分的要求是可以被过滤掉的。

WA:社团在养老方面有什么促进作用?

刘伟:片区里老年人很多,他们在会客厅这里做饭、聊天,这本身就是养老。这个活动空间不像是养老院,是纯粹的消磨时间,在这里大家得有事情和目标。我们做的社区建设不仅要让居民运用和释放他们的兴趣,更会尽量把它引导为一个可以深耕的事情、通过这个空间为大家提供施展能力的可能性。

1 白塔寺会客厅电视报道

WA:社团有什么未来计划?

刘伟:最大的希望是每个社团逐渐能获得自主。不同的发展阶段需求也不同,我们现在还处于单独建设的阶段,未来当社团数量越来越多,除了质量上的提高以外,我们还希望社团之间形成合力。目前社区对于社区服务(例如养老、儿童友好)、建设和文化比较关注,社团之间形成合力后才能作为主体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去。这个前提则是团队意识的建立,和各专业之间的互补。我们希望未来社团朝这个方向发展,但达到这一步还需要时间。(文字整理:张靓秋)

2 丰富的社团活动

3 丰富的社团活动

猜你喜欢

白塔寺老街坊会客厅
小编会客厅
小编会客厅
老街坊
读迷会客厅
读迷会客厅
北京白塔寺历史文化简述
石景山区委八角街道工委:老街坊手绘98米画卷献礼党的生日
石景山有个“老街坊”
石景山老街坊来了
从北京白塔寺和南锣鼓巷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