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静访谈

2019-08-07汪硕天妮WANGShuoTIANNi

世界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杨静胡同院子

汪硕,天妮/WANG Shuo, TIAN Ni

WA:请您介绍一下决定入驻白塔寺,并选择宫门口四条36号院的初衷。

杨静:我们是一家在2017年4月份成立的教育机构,成立之初我们想在北京市内找一个既能办公又能为孩子举办活动的空间。当时来白塔寺看到这个院子的时候大家非常喜欢。它本身的名字叫“共生院”,和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相近,我们想做的是面向所有大众、所有人群的教育,是“共享的教育”,而这个院子本身设计的理念也是把院门打开,能够和周边的居民或者其他人产生互动的关系。再有就是这个院子本身的设计,有一种整体的设计感:外面是嘈杂的、传统的胡同的街区,而推开院门又是一个新世界。这个感觉和我们心目中的教育相似,拨开一层云雾看到一束光的感觉。

我们在贵州第一个驻点选的也是一个类似的地方,它在一个小山谷中,进入山谷要经过100~200m的隧道,那个隧道非常窄小,所以远远看过去就像有一束光照进来一样,进入山谷朝着那束光走,走过去发现豁然开朗,里面是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小村镇。当时走进白塔寺这个院子也有这种感觉。作为我们在北京的第一个教室,我们给它起名叫水星,因为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星球,它象征我们的教育理念将源源不断传递给周边的人们。

另外,因为这个院子起初是为居住设计的,并不完全适合教学这种开放空间使用。当时与设计团队沟通,怎么能够将它改为一个更亲近于儿童、符合儿童的使用习惯,并且符合我们教学需求的空间。除了张轲的团队专为儿童使用设计的家具,还有放玩具、放黑板的位置,多媒体设备的安置,甚至包括监控的安装、灯光的使用等等都做了设计。孩子怕刺眼的灯光,所以射灯的角度都调整过,LED灯没有那么亮等等。当然也有些想法没有被建筑师采纳,比如窗帘;还有就是收纳空间相对紧张,虽然我们自己买了置物箱,但空间还是不够,所以只能把卫生间和门口的小会客厅变成储藏空间,仅保留北侧门口的开放。还有就是冬天确实比较冷,我们只能加装电暖气并在上课前提前开暖气。总之,虽然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些挑战,不过总体来说我们的孩子和家长还是很喜欢这个院子。

WA:白塔寺的周边环境与童行学院之间,有怎样的双向影响?

杨静:从两个层次来讲,一个是我们的客户,也就是家长,一个是周围的居民。客户来了之后很惊叹在破旧的胡同中还有这么美丽的院子,会对白塔寺街区有新的认识。包括我们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不仅为我们自己宣传,也为白塔寺整个街区宣传。会让更多家长认识这个街区,把更多人的目光吸引到这里,是一种聚拢的力量,这是和白塔寺外在的关系。

另外是和社区本身的关系。这个院子叫“共生院”,我们在这里做过很多活动,认识了周边的孩子,在这期间我们也发现很多孩子都是外地来京人员的子女。通过了解他们的学习背景信息,比如在哪个学校上学,家里大概的情况,发现他们大多数是周围商贩的孩子,而且大部分都是借读生。虽然他们都在附近很好的学校上学,比如皇城根小学、张自忠路小学等等,学校不错,孩子也很好,但还是可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原生家庭的痕迹。后来我们通过组织开放活动把这些孩子纳入进来,发现这是一个让他们与社会融合的好机会,和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样,不只是和家庭背景优越的孩子有互动,和普通、大众的孩子也有互动。我们有些活动提供给公益机构一些名额,这也是共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能够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我们觉得这是很好的现象。

居民这部分,先说好的方面。我们有些免费活动,比如公共图书馆是对周边开放的,我们也由此认识了周围很多适龄的孩子,包括这两年设计周期间和周边学龄的孩子基本都认识了,跟他们父母也间接有了联系,和他们见了面都会打招呼。这里不得不提宫门口四条的老住户、童行学院水星教室管理人姜阿姨,她通过社区服务站陈站长介绍成为我们的管理员,工作日期间她每天都会来,帮我们组织16∶00-19∶00的公益图书馆开放活动,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一定程度上讲她是我们与周边居民沟通联系的桥梁。

有摩擦的方面,主要也是因为白塔寺片区是以居住空间为主,商业活动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是所有入驻白塔寺的商户都面临的问题。拿我们隔壁这户阿姨家来说,她的窗户直接对着我们院子,小朋友活动的时候有时就会吵到她,他们觉得这里是居民区,怎么能做商业活动,2017年摩擦挺大的。后来,我们多走动一些,给阿姨一些安慰,或者提前预告一下我们的活动,以及帮他们家装窗户。社区也帮忙协调,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后来请了姜阿姨,于是2018、2019年摩擦少很多。总之,我们能够在这边处理好和居民的关系,真的非常感谢姜阿姨,以及新街口街道北顺社区服务站陈站长。

WA:白塔寺胡同内的微环境或者小空间,在近年是否有所变化?

杨静:整个片区的环境都在提升,如青塔胡同改造,市政设施的完善等等。入住商户也在慢慢扩展,博物馆、咖啡厅、书店,也有一些新的店铺在更迭。

我们续租的时候也和华融聊过,他们也介绍了商户有哪些变化。从我们的角度讲,肯定希望能有更多文化植入,提升整个街区的文化氛围,能使白塔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1 改造后内景与上课的孩子们/Interior views after renovation with children

2 改造后内景与上课的孩子们/Interior views after renovation with children

此外我们发现整个白塔寺区域内还有很多空置的房屋,仅在每年设计周期间拿出来使用。据我了解,很多艺术家的驻留项目对这种空间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艺术家的生活空间也是这样的,如果能够把这些闲置空间拿出来为这些文化产业使用,可能会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

3 改造后内景/Interior view after renovation

4 改造后内景与上课的孩子们/Interior views after renovation with children

5 改造后内景与上课的孩子们/Interior views after renovation with children

6 儿童家具/Children's furnitures(1-6图片来源:童行学院)

WA:孩子们的感受如何?家长有怎样的反馈?

杨静:比起我们在北京其他位置的教室,孩子们都更喜欢白塔寺这个地方。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理位置,这个地方从哪儿过来都方便,我们还有从通州过来的家长,也觉得还算可以接受;另外就是整体的格调,这里的环境是一般教育机构没有的,这种四合院里的教室,所有家长都很喜欢。我们没课的期间还会把空间对外出租,有些家长会选择这里给小孩子办生日会。

目前来看我们设计的这些课程和活动,虽然只做了一两年时间,也已经赢得了很多同行的认可和关注,家长给了我们正向的反馈,对于这个大方向我们是有信心的。

我能想到唯一不那么满意的,就是有家长反馈院子不太好找,宫门口四条36号院在高德地图上没有显示,连胡同名都没有。我们也想了一个办法,比如说做一个地图,告诉大家怎么找这个小院,不过,藏得深也有它的好处:虽然离二环那么近,却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WA:结合童行学院的未来发展,对共生院的利用是否有新的规划?

杨静:从2017年至今,我们对这个空间的利用一直处于摸索尝试,不断更新的状态。除了儿童教育的核心不会变之外,同时,作为“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的个人工作室,我们也有文学创作和影视拍摄的计划。所以,儿童教育和工作室是空间的两大使用方向。沿着这两个使用方向,我们也在连续不断地策划一些活动,工作室这里会开一些沙龙讨论电影、文学创作等比较轻松的活动。

品牌相关的方面,我们今年打算与胡同美术馆策划一个“人生的n+1种可能性”活动,探讨各种可能的人生。不仅仅是我们的课程有趣,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人变得有趣。我们觉得这点和胡同美术馆调性一致,这是个稳步推进中的活动。未来我们也打算把这种类似的活动发展成一个类似白塔寺沙龙的系列活动。我们已经做过六、七期类似的活动,包括刘慈欣等嘉宾我们都请来过这个院子。之后,我们会把这个系列做下去,这是品牌宣传与这个院子结合的计划。

另外,我们还会推出和周围孩子相关的活动,把这个院门打开,吸引更多白塔寺周边的孩子,未来也希望和他们有更多互动,虽然他们在白塔寺的学习时间有限,但是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这里能留有美好的回忆。

猜你喜欢

杨静胡同院子
传统与现代的“吟唱者”
孪生院子民宿
再见,童年的院子
农 忙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美联储加息的产物研究
厦门院子
厦门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