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瓷的符号”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2019-08-07

陶瓷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品陶瓷符号

王 芳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前言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结晶,蕴含泥的精神和玉的品质。景德镇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符号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不仅有影响久远的陶瓷制品和严谨科学的制瓷工艺流程,还有植入骨髓的特色生活习惯,更有鲜明陶瓷特色的建筑、历史悠久的古窑遗址和里弄码头等。瓷的文化符号是陶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浓缩了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见证了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光辉时刻。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客观体现,是生态性和文化性并重的人造景观。“瓷的符号”在城市景观中的优势比较突出:高稳定性、广泛的适应性、实用性与装饰性统一性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陶瓷文化的重视是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的前提,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构建城市景观中瓷的符号体系,无论是对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景德镇样本”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景德镇瓷的符号组成

所谓文化符号,是经长时间沉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晶,是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载体,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稳定性和可开发性等特点[1]。景德镇瓷的文化符号承载了陶瓷文化活动的历史变迁过程,其发展变化反映了陶瓷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丰富与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陶瓷文化的发展本质就是瓷文化符号及其系统的发展、更替与演变。景德镇文化符号内涵丰富:不仅有影响久远的陶瓷制品和严谨科学的制瓷工艺流程,还有植入骨髓的特色生活习惯,更有陶瓷特色鲜明的建筑、历史悠久的古窑遗址和里弄码头等等。概括起来,大致分为3类:实物层、规范层及意识层。

具体为:一是实物层,也可称为物质层。包括各个时期生产的陶瓷制品,既包含流通于各地的艺术品,也包括埋于地下未被发掘的制品;古码头,如东埠古码头等;古瓷遗址,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里弄建筑,如麻石弄、斗富弄等[2]。另外还包括数量众多、未申请历史文化遗产的小型古窑遗址等等。这些实物,无不承载着城市兴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二是规范层,包括工艺流程和业内行规等。精美的陶瓷制品靠着复杂而严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撑。《天工开物·陶埏》中记载“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3]。从选取釉土,到生产制作,再到包装运输,都有着严苛、明确的规范要求。三是意识层,也可称为思维模式层。陶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和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与融合。

“瓷的符号”是陶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浓缩了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见证了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光辉时刻。就陶瓷艺术本身而言,时间跨度长、区域范围广、品种类型多、数量规模大,其发展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坐标上,也在不断的更新演进,从陶发展到瓷,从彩绘演变为釉料的使用,从化妆土的出现到剔刻方法的运用,装饰手法愈变丰富,审美倾向与偏好也不断更迭,生动描绘出了某一时期特定的审美情趣、文化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婉约深沉的情怀、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陶瓷也因蕴含“泥”的精神和“玉”的品质,兼具泥与火的艺术结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 合理认知“瓷的符号”在城市景观中的比较优势

美丽中国建设给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有文化氛围记得住乡愁,又要有艺术品位滋养居民共同提高城市的文化素养。现代陶瓷的艺术特征与城市景观有很好的切合点,一方面追求个性自由、情感奔放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艺术家对陶瓷艺术品的情感倾注激发了陶瓷艺术品的发展活力,为陶瓷艺术进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做了很好的铺垫。

如今,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双创双修”建设使得古镇的基础配套设施发展有了新的机遇,为城市精神焕发生机和活力创造了条件,为不同风格的艺术表达提供了平台。同时,陶瓷艺术品自身具备的高稳定性、广泛的适应性、实用性与装饰性统一性强等优势,也推动了城市景观中陶瓷元素的采用。

2.1 实用性与装饰性统一性强

陶瓷是泥和火的艺术结晶,经过火的淬炼,泥土发生了涅槃。陶瓷作为生活必需品由来已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恬静的生活习惯,融入了历史血脉成为了重要的文化基因。现代生活,对快捷生活模式的厌倦使人们尝试回归自然,放松身心、释放个性。饱含“人情味”的陶瓷艺术品就成为了重要的感情寄托。生活水平的提高拓展了陶瓷艺术品的功能属性,在日用瓷耐用、易打理等基础上,更多的是关注装饰性和观赏性,使其成为室内装饰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圆润、晶莹剔透的陶瓷艺术品以一种装饰、点缀的形式出现在家庭、餐厅亦或宾馆、酒店,陈设于书桌、茶几或餐桌时,生活环境变得赏心悦目,陶瓷艺术品的实用性功能便附加了温馨的装饰与观赏属性。尤其是对现代居室环境而言,对生活情趣的美好向往,催生了富有吉祥如意、大富大贵等寓意的陶瓷艺术品,在与周围木、棉、土等装饰元素融合下,既互相补充,又互相促进,达到了和谐、温馨的新境界。使得陶瓷艺术品成为现代居室环境装饰的“宠儿”。

2.2 适应性广泛

公共场所壁饰已成为当前城市景观的一大亮点,形式不拘一格:绘画、水幕、金属、纺织物、陶瓷等均有采用。相对而言,陶瓷以其稳定性强、质感饱满、色彩绚烂、可塑性强、绿色环保等优点逐渐脱颖而出。以北京国际机场的《森林之歌》陶瓷壁画为例,其采用的釉上粉彩工艺、写实手法,用流动的曲线将西双版纳春回大地的雅致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万木葱郁竞相争荣、百鸟齐语与泉水潺潺相辉映,与周围粗重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清新感和时代感都很强。装饰的时代性、文化性、民族性也很强,陶瓷壁饰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还体现出特定的思想风貌和文化特色,在这一过程中,陶瓷壁饰艺术的美学内涵逐渐丰富,陶瓷艺术也得到不断发展[4]。

陶瓷制品以泥土为原材料,烧成后质地硬实,兼备原始的粗犷感和浑厚感。对陶艺作品而言,泥土独居天然优势的塑性与个性的现代思潮相得益彰,泥土独特的质感和纹理与创作思路的集合缔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同时,泥土与釉料在火的作用下会发生奇特的变化,这种不可预期的奇妙变化使得艺术品更加令人叹为观止。典雅素净的青花、绚烂美丽的粉彩、大方朴素的颜色釉等应用,都使得陶瓷壁饰选择性多、渲染力强。陶瓷艺术在城市壁饰景观中的应用,使其艺术力走出室内、走出博物馆,走近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朴实与亲民。它不仅有效规避了金属饰品易氧化造成的高成本,同时丰富的色调和表现形式也是其它材料望尘莫及的。另外,陶瓷壁饰绚烂的表现手法弱化了空间的平淡感,为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给人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悦感。

2.3 稳定性高

陶瓷材料取料广泛,高岭土标定了优质瓷土的行业标准,天然或人工合成瓷土塑造成型经1 380 ℃高温烧制而成一件件艺术品,它们具有熔点高、硬度大、耐磨性强和高抗氧化性等优点,这使得陶瓷制品具有独特的稳定性,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瓷土在常温下的强可塑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可以通过模具塑造出各种复杂的造型,细节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逼真;这种可定制的可复制性利于差异化的量化生产,也切合城市景观中的设计需要。

在城市景观中,水增添了城市的灵性。传统的喷泉等水设施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容易锈蚀,增加了维护及维修成本。另外,对于沿海城市而言,海风夹带盐分的强腐蚀性增加了景观中采用金属材料的成本。为达到美化效果,往往在城市景观的金属部件上喷涂颜料,这不仅易脱落、褪色,而且需要不断的重新涂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陶瓷材料的高稳定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性方案。釉下陶瓷适当添加相应颜料不仅能使颜色满足要求,更能保持相当长时间,这也使得陶瓷艺术在城市景观中体现得越来越适宜和亲民。

3 准确把握城市景观与“瓷文化符号”的结合

1)突出民本设计思想。城市景观主要具有观赏价值,起到塑造、美化城市形象、传承文化血脉的作用,同时兼具使用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也在不断规划塑造着城市景观中的瓷文化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瓷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中的形态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是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瓷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也应以关爱和尊重人为宗旨。应充分挖掘城市精神中的人文特色,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增强对设计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归属。

图1 陶溪川

以陶溪川(如图1所示)为例,它实现了将旧瓷厂宇宙瓷厂(如图2所示)改造升级,实现了向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的华丽转身,激发了传统瓷符号在新时代的生命活力,在保留了瓷都的文化脉络与城市记忆基础上,实现了老一代人对传统的记忆和新一代人对现代设计元素追求的完美融合,生动诠释了陶瓷文化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更容易被人们广泛接受,也更容易激发瓷都人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对城市景观的融合也更为自然、更具吸引力和更有生命力。

图2 宇宙瓷厂

2)保护改善瓷文化生态系统。瓷符号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每一种瓷文化符号都记录着一段历史记忆,讲述着一段传奇故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唐英这一历史人物为例子,当人们看到、听到或者想到他时,自然而然地将其在陶瓷史上的卓越贡献联系在一起,那份厚重久远的文化积淀使其与瓷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也成为了瓷都精神的一部分,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瓷文化符号。在探寻诸如此类丰富的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故事过程中,感悟着千年瓷都的前世今生,体会着这份不平凡,品味着陶瓷文化的厚重与内涵。瓷文化符号是瓷都复兴的基础与原动力,是当代讲好陶瓷故事的重要借鉴,也是对外交流的品牌和形象,是滋养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独特韵味,更是城市立足发展的灵魂与个性。为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做好瓷文化符号生态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留住那份独特的文化记忆与乡愁,使瓷符号的“文化植被”在当代城市建设中保持生态平衡。

3)统筹瓷文化符号的内容和形式。瓷文化符号是“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精神的物化,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与当代城市景观契合时,一方面需要城市充分的文化自觉、自醒以及行为习惯的配合;另一方面,瓷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也会对城市居民的情绪和行为起着很好的影响、规范和制约作用,二者互促互进、相辅相成。瓷文化符号运用到城市景观中,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风貌,更在于警示、规范、提升居民的行为习惯与文化素养,提高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这就需要加强文化品味的宣传与熏陶,不断增强文化内涵的东西,使瓷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在当代社会得到有机统一。要突出瓷文化符号的特色、内涵、个性。应系统观察、分析、梳理当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性风俗习惯、陶瓷记忆、里弄文化与民间俚语,正确保护和引导瓷文化符号延续好、发展好;应在城市文化与景观规划中强调瓷文化元素的运用,强化鉴别与保护、推崇与弘扬,使其不至于因丢失而成为遗憾;应尊重城市文化发展内在规律,使传统瓷文化符号与当代城市建设相融合、不突兀,形成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的城市风貌。

4 结论

瓷文化符号的认同危机使千年瓷都陷入了国内外市场缩小和产业发展困境。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振兴强势陶瓷文化,一张张蓝图正在付诸现实。就城市景观而言,它不仅是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也是城市文明和风貌的代言,更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标志。将“瓷的符号”融入到城市景观中去,对内,有助于激发民众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觉与自信,更好实现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外,有助于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参与陶瓷文化交流,在文化共鉴中起到更好的文化担当。

猜你喜欢

艺术品陶瓷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符号的由来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