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面九针加红外线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2019-08-07王昭琦赵耀王立恒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辽宁大连11601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根型红外线颈椎病

王昭琦 赵耀 王立恒 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13)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红外线照射加断面九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8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各34例),其中,参照组施行常规针刺,实验组施行红外线照射加断面九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参照组(76.47%),相比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红外线照射加断面九针的应用效果突出,可有效减轻患者颈椎疼痛。

当双侧或单侧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时,会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该疾病是临床骨科中一种多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根性肌力障碍、颈部症状、腱反射改变、根性痛等。现如今,人们的工作方式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发生变化,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是现代社会劳动群体中常出现的一种现代病。在该疾病的治疗上,推拿、针灸、药物、牵引等中医治疗具有突出治疗优势。河车路是指如行车河一般的经脉循行线路,针灸学家李仲愚基于此理论提出断面九针,从膀胱经与督脉间选取九穴,对胸背部依照河车路对此九穴进行针刺,能够达到阴阳相随,升降相配,气机周流,循环往复的作用[1]。本次研究特讨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应用红外线照射加断面九针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诊治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被证实,其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本研究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2],并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气滞血瘀证[3],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已将妊娠与哺乳妇女、精神病、重要器官功能受损者排除。依照随机分组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配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实验组:男、女比例13:21;年龄33~69岁,平均(52.18±5.39)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37±0.44)年。参照组:男、女比例12:22;年龄33~69岁,平均(52.24±5.43)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41±0.5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病程、性别、年龄等)区别不大(P>0.05)。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施行红外线照射加断面九针治疗:毫针为一次性针灸针(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为0.35×(25~40)mm。依照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患者神经根症状定位,以病变节段以及上下两个节段椎体棘突下以及棘突下旁开0.5寸(夹脊穴)共九穴为主穴,患者保持坐位后,严格消毒针刺位置。首先于颈椎棘突下穴位针刺0.8~1寸,接着对夹脊穴斜向进针0.8~1.2寸,然后常规针刺曲池、肩髃、太冲(双侧)、肩髎、风池(双侧)、血海(双侧)、肩贞、外关、肩井、合谷(双侧)等配穴,平补平泻,留针时间维持30min,此时予以颈患部15~30min红外线照射(HP3643红外线治疗仪,飞利浦),出针后对针孔进行1min按压,以避免出血。参照组施行常规针刺:患者坐位,严格消毒针刺位置,常规针刺后溪、大椎、阿是穴、天柱(双侧)等主穴以及曲池、肩髃、太冲(双侧)、肩髎、风池(双侧)、肩贞等配穴。两组每个星期均接受5次治疗,共治疗4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分为3个等级:患者治疗后,其临床表现未缓解,工作、劳动、生活受到影响为无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表现有所缓解,肢体与颈部功能显著好转,工作、劳动、生活影响不大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其肢体、颈部、肌力恢复至正常状态,工作、劳动、生活不受影响为显效。有效与显效率总和表示为总有效率。

(2)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借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予以测评,评分在0~10分以内,得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0.0,以(±s)、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各用t、χ2检验,若差异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参照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相比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s,分)

?

3. 讨论

髓核的脱出或突出导致后方小关节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或骨质增生,造成钩椎关节形成骨刺,同时,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椎体间关节的移位与松动均会压迫与刺激脊神经根,从而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产生,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中医凭借独特优势占据着重要地位,该疾病多见于中医“眩晕”“骨痹”“痹证”“颈肩痛”等范畴,颈部损伤、慢性劳损、风寒湿刺激等是诱发该疾病的常见因素,而肾是该病的根本病因。素体禀赋不足,导致肝肾虚亏,当受到风寒湿刺激时,会造成颈项部出现营卫失调,损伤督脉之阳气,导致津液不行,经脉痹阻,痰瘀互阻,气滞血瘀,从而出现肢体痿软、麻木等表现。该疾病以足太阳经、督脉循行范围为发病部位,以筋骨为病变,治疗上需注重调和营卫、活血止痛、疏散外邪、舒筋通络、疏通气血,并辅以补气养血、补益肝肾。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能够起到疏经活络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常规针刺后溪、大椎、阿是穴、天柱等主穴,虽然能够使患者临床表现缓解,但无法有效根治该病[4]。宋石林等人[5]研究指出,红外线照射加断面九针在该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颈椎疼痛。本次,相比参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更高,达到97.06%,并且,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更低,表明红外线照射加断面九针的应用效果突出。断面九针治疗是依照患者病变脊椎节段定位取穴,以位于督脉的三穴以及与三穴处于同一平面的夹脊穴为九主穴,对这九穴予以针刺,能够对患部产生直接作用,刺激交感神经,对脏腑活动功能造成影响,使脏腑气血得到调节,发挥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促进局部经络通路疏通,使肢体麻

木与疼痛得到缓解或消除。同时,予以患者红外线照射治疗,通过发挥红外线热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肌张力降低,让肌痉挛,有利于肿胀消退,可显著镇痛,进一步提升断面九针治疗效果。

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红外线照射加断面九针的应用效果突出,可有效减轻患者颈椎疼痛。

猜你喜欢

根型红外线颈椎病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物品寻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