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窥镜辅助负压吸割治疗121例腋臭的疗效分析

2019-08-07肖霞张柔杨锋杨军贺召丽刘烨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腋臭汗腺内窥镜

肖霞 张柔 杨锋 杨军 贺召丽 刘烨

腋臭症是临床常见病,又称狐臭或臭汗症,约8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1]。患者往往有社交恐惧和自卑心理,故治疗意愿强烈。腋臭的治疗原则是在根治腋臭的同时尽量减少创伤及并发症,并保持良好外观。我科用内窥镜辅助下电动负压吸割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共治疗121例腋臭患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1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79例,年龄16~42岁,平均23.6岁。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无异常。

入选标准:健康状况良好,无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等,近1个月内无口服抗凝血类、血管扩张类或激素类药物。近3个月内双侧腋下无皮肤病、特殊感染性病灶及急性传染病。女性患者手术避开月经期。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设计

患者仰卧位,双上肢平展约175°,腋窝区刮除腋毛,在腋毛边缘处画椭圆形标记线,并在此线外侧1 cm处再画椭圆线,外圈线内为手术区域。

1.2.2 手术方法

腋部肿胀麻醉。腋皱襞下端作1~2个0.5~1 cm长的小切口,深达皮下脂肪层(约皮下4~5 mm深),在皮下脂肪层潜行剥离至标记线外圈,形成带有约4~5 mm皮下脂肪厚度的皮瓣,注意勿损伤腋动脉分支。用连接中心负压管道(负压0.03~0.04 Mpa)的吸割器管(直径 0.5 cm,转速 6 000~8 000 r/min)紧贴皮肤吸割清除皮下组织、毛囊和大汗腺腺体,至皮肤近似全厚皮。用刮匙将皮下少量残留腺体刮出,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术腔。用内窥镜检查所标记范围内皮片上未见粉红色颗粒附着,皮片呈瓷白色。观察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以5-0丝线对位缝合切口;在皮片边缘及中央处以11号刀尖倒挑出约7~10个长约2~3 mm小孔,用于引流渗出液;以凡士林纱布钉将皮瓣与皮下组织固定,通常固定在皮瓣中央区域,纵向1~2排,每排固定5~7枚,皮钉间隔1 cm,固定深度至皮下脂肪层浅面即可。最后用无菌敷料及厚棉垫填充腋窝,外穿腋臭衣加压固定棉垫。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第3天换药,拆除皮钉,继续外用棉垫、腋臭衣加压,术后第7天伤口拆线,解除腋臭衣,拆线24 h后可以淋浴。术后7 d内肩关节限制活动,术后两周内减少上臂上举,2周后肩关节可正常活动。术后1个月开始加强上臂上举运动,预防瘢痕挛缩。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通过填调查表及查体来评价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效果。

1.2.4 疗效评价标准[2]

痊愈:术后3个月腋部无臭味;显效:术后3个月活动后或出汗后有轻微臭味;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121例患者中239侧腋臭(98.76%)治愈,3侧(1.24%)显效,无效为0。3例患者术后第3天换药时发现单侧腋窝中央偏内侧部血肿,给予切开皮肤,清除血肿,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隙后再次加压包扎7 d,期间每隔两天换药1次观察伤口情况,7 d后伤口愈合良好。3例患者术后7 d发现腋窝处皮片中央部分色暗,表皮存活欠佳,予换药后部分表皮脱落,皮片存活良好。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腋窝皮肤均有不同程度挛缩,嘱加强上臂上举运动及局部按摩,均在3~6个月后皮肤软化平整,未见瘢痕增生和活动受限。术后腋毛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汗液分泌也较前减少。未见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等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

3 典型病例

女,25岁,双侧腋臭,行双侧内窥镜辅助下负压吸割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双侧腋下无臭味,未见瘢痕增生和活动受限,手术效果良好(图1)。

图1 典型病例Fig.1 Typical case

4 讨论

4.1 病因

组织学研究表明,腋臭症患者腋窝顶泌汗腺较正常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位置变深。腋窝顶泌汗腺分泌较黏稠的乳状液,其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等,被腋窝皮肤表面细菌分解为不饱和支链脂肪酸时,产生辛辣、刺激性的气味。顶泌汗腺一般位于皮下脂肪浅层,偶见于真皮深部和中部,其分布与毛囊在数量、密度、分布上一致[2]。王擎[3]研究发现,顶泌汗腺分泌部活体上为粉红色粟粒样颗粒,分布范围主要在腋毛区域内,可超过腋毛区域外 (上端3~5 mm、下端 5~8 mm、前缘 3~5 mm、后缘 1~2 mm),但不超过腋毛外1 cm。在真皮网状层下方修剪,可去除真皮下粉红色粟粒样颗粒而又不损伤真皮网状层。结合紧贴真皮面剪除毛囊与毛球,处理导管部,可根治腋臭。我们认为,将腋毛区包含顶泌汗腺在内的真皮网状层下方4~5 mm厚的皮下组织完全清除,即可根治腋臭。

4.2 治疗方法

腋臭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①药物治疗(止汗露、75%乙醇、收敛剂等);②物理治疗(射频激光、电凝、同位素敷贴等);③皮下注射(95%乙醇注射、肉毒毒素注射等)。保守治疗只能暂时掩盖、减轻腋臭,无法彻底根除;药物长期外涂还会导致皮肤过敏,表皮增厚,甚至瘢痕增生等。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①腋窝皮肤、皮下组织全切术,可完全去除腋窝皮肤及汗腺,根治腋臭,但术后瘢痕大,可发生瘢痕挛缩,导致肩关节运动受限,已很少使用;②腋窝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成形术,通过1~2个平行腋窝皱襞的长切口将腋窝皮下组织翻出,在直视下剪除大汗腺。此方法大汗腺清除彻底,但术后遗留较长瘢痕,影响外观;③微小切口抽吸术及皮下搔刮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但易发生大汗腺残留,复发率较高;④小切口皮下修剪法[4],在腋皱襞下缘作1 cm小切口,盲视下将皮下汗腺剪除以达到祛除腋臭的目的。该方法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微小,祛腋臭效果确切,但手术时间长,对操作要求高,且偶有汗腺残留[5]。

4.3 内窥镜辅助下电动负压吸割器治疗腋臭

我科应用内窥镜辅助下电动负压吸割器治疗腋臭,负压吸割刀头根据耳鼻喉科切割器进行改良,吸割清除大汗腺后应用内窥镜检查术腔,直视下观察汗腺清除情况,结合术后规范的护理和患肢制动以达到术后创口的良好愈合效果。

4.3.1 手术要点

①肿胀液用18G钝头脂肪注水针扇形注射到浅筋膜层后再注射到真皮深层,可减轻麻醉的疼痛感,并有利于术中层次的分离及减少出血。②术中皮下组织分离的厚度应在皮下4~5 mm,以防止大汗腺残留。③操作时转速宜在6 000~8 000 r/min之间,转数太大可能刮破皮肤,转数太小则效率不够高。④严格控制负压在0.03~0.04 Mpa之间,适度的负压可以防止切除物滞留术腔,影响进一步操作,也不会导致管芯与皮肤贴服过度而刮破皮肤。⑤术中需绷紧术区皮肤,再以吸割器在皮下快速移动操作,避免在某处停留时间过长,以防止皮肤卷入管芯导致皮肤破损。⑥保留的皮肤厚度为近似全厚皮,以创底呈均匀瓷白色、无粉红颗粒附着为准,过薄易导致皮肤坏死,过厚易引起复发。

4.3.2 本方法优点

①内窥镜可检查术腔皮肤情况,有利于判断大汗腺清除是否完全;②可以在切割的同时吸除汗腺组织,防止汗腺组织残留,预防术后毛囊炎的发生;③吸割刀头细长,可通过小切口进入皮下进行大面积手术操作,不留死角,可用于腋臭术区较大的患者;⑤手术切口小,创伤少,术后皮瓣厚度均匀,并发症少;⑥术后遗留瘢痕微小,不易发现。

4.3.3 术后并发症

本组中有3侧出现术后伤口局部血肿,位置均为腋窝中央处。考虑系术后肩关节制动不良导致敷料包移位,皮瓣受压不均匀所致。患者术后第二日即感到伤口较第一日疼痛,但并未重视,未能及时到医院复查,术后第3日来院换药时发现皮下血肿,后经过清除血肿、术腔冲洗及加压包扎,7 d后血肿处皮瓣存活良好,伤口恢复。由此可见,术后短期内关节制动非常关键,若术后因制动不佳出现腋窝伤口明显疼痛应尽早来院复查,以防血肿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皮肤坏死、创面延迟愈合及瘢痕形成。本组病例中并未出现表皮样囊肿形成、腋臭复发等情况,考虑是吸割器辅以掻刮,汗腺清除更彻底,且有内窥镜辅助可在直视下检查有无大汗腺组织颗粒残留。此方法较盲视下手术能更直观更彻底地清除残留腺体,减少并发症。

我们通过内窥镜辅助下电动负压吸割手术治疗腋臭,切口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患者满意度非常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猜你喜欢

腋臭汗腺内窥镜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难闻的腋臭能祛除吗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腋臭,少年不要做汗腺切除术
出汗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