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族特色传承的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

2019-08-07史千里冯婷婷

有色金属设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贡山独龙族开路

史千里,冯婷婷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

0 引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数城市呈现出“千城一面”的建设现状,城市的街道渐渐失去了地域及文化特色,既缺少秩序性的美感、也没有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城市形象大打折扣。建筑作为城市形象中最重要的物质要素之一,充分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及地域特色,而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形象中的重中之重,其建筑的立面和造型更是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对于城市的建成区而言,建筑风貌已经基本形成,但大部分城市,尤其是沿街建筑的整体风貌有待提升,因此如何结合当地地域文化,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立面改造来改善建成区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成了建筑立面改造中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怒江州贡山县茨开路的立面改造设计为出发点,融合当地独龙族民族特色,对沿街建筑提出了立面改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提升贡山县城市整体形象、展现城市独特文化的目的。

1 现状解读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位于中缅、滇藏结合部,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作为贡山地区特有的民族,独龙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

贡山县城整体沿怒江成带状型布局,茨开路作为贡山县城的主干路之一,既是整个县城中最为重要的交通性道路,同时也是展现贡山特色的“名片”型道路,道路整体依怒江而建,顺应怒江流势蜿蜒而下,作为贯通县城南北、联系内外的道路,其在主城区内长约3.5 km,其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茨开路的沿街建筑功能主要为公共建筑、商业、居住,建筑层数以底层、多层为主,各类建筑修建年代不一,建筑风貌不尽协调,如图2所示。

2 问题剖析

通过实地调研及走访发现,沿街建筑普遍采用砖混结构的平屋顶式建筑,地域性及民族特色的传承在茨开路的沿街建筑中基本缺失,形成了“千城一面”的沿街空间形象。

2.1 街道整体风貌较为杂乱

从建筑功能来看,沿街建筑以民居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为主;从建造年代来看,既有年代较为久远的建筑,也有近些年修建的现代建筑,还有正在修缮的建筑。从建筑色彩来看,沿街建筑色彩较为杂乱,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不太协调,从建筑的形式、色彩、细节等各方面所形成的沿街整体风貌较差,缺少统一性的控制引导,建筑风格较为杂乱,如图3所示。

2.2 建筑细部造型缺失民族性元素的传承

独龙族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独龙江、怒江两岸和贡山一带,由于该地区平坝较少,建筑多分布在江两岸的半山腰台地和坡地上,其民居类型以木楞房为主,是当地较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形式。茨开路作为贡山县最主要的街道,其沿街建筑风格缺失民族元素的传承,整体沿街建筑立面细部缺乏相应的设计,建筑的屋顶形式、门窗、阳台、栏杆、雨棚、出入口等细部均未考虑民族元素的融入与传承。

图1 茨开路卫星图片

图2 茨开路街景

沿街建筑的墙面基本没有线条和装饰,即使有的也仅仅是粉刷了一些涂料,难以形成空间的进退和光影的层次感。还有一些细部也因为长久的风吹日晒而破旧不堪,例如雨棚、门窗和防盗笼,还有部分建筑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已经残破不堪,甚至摇摇欲坠,一些贴面砖的建筑也有面砖脱落的现象,既不美观,在安全上也存在隐患。

2.3 街道小品元素缺少相应的控制指引

茨开路作为贡山县最重要的交通干道,其道路形式为“一块板”断面形式,实地调研发现该街道基础性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其中街边垃圾桶数量较少且不具有民族特色,路灯间距设置不合理且样式缺少特色,在交叉路口处也缺少明显的路牌标识。

除此之外,沿街底商的广告标识系统杂乱无序,不同商家的广告招牌风格各异,颜色杂乱,甚至一些广告牌的铁构架已经生锈,广告牌的字也因为风吹日晒而褪色。建筑风格、广告招牌风格、街道设计之间的“无序性”,广告招牌和整体街道风格的不和谐性,使得五花八门的广告招牌无形中破坏着本就已无序的沿街建筑立面。

3 传统民居元素分析及提取

为了使整个沿街建筑能够更好地体现独龙族的民族风情,必须从独龙族特有的传统建筑入手,分析其建筑形式和材料的构成,并提取其主要特征元素,并应用到后期的改造设计中。独龙族的建筑形式为木垒房,南部则多为竹篾房,木垒房的建造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屋顶采用茅草覆盖,圆木围合成墙体,加上一些装饰线条和构件,有比较强的民族特色,如图4所示。

图3 沿街建筑造型及色彩

图4 独龙族传统建筑分析

除了传统的建造方式,还可以结合新材料和新技术用铝茅草替代传统建筑的茅草屋顶,用塑木替代传统建筑里的木制构架,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建筑元素通过现代技术运用在建筑立面改造上。

活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也是展现特色的重要手段,在建筑色彩上同样可以将地方传统色彩抽取出来,加以灵活利用从而打破单调的街景,以丰富建筑的整体造型。在改造时有意识地使用体现民族的地方主色调,即是把独龙族传统建筑的色彩配置、比例等提取出来,作为茨开路建筑改造的依据。同时整体色彩控制要跟周边的绿水青山的美丽风景相协调,从而获得视觉上的统一连续性,同时使街道建筑具有较明显的地方色彩特点。

4 改造设计策略

4.1 街道风貌定位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被誉为“三江明珠”,在贡山县整体“三江明珠”的大背景之下,县城依托城市主干路,构建以“山”为依托、以“水”为纽带、以“城”为核心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贡山整体风貌的特色定位。

茨开路作为贡山县最重要的主干路,更是承担着向游客展示贡山民族特色风貌的重要职责。因此从街道整体风貌角度出发,将茨开路定位为具有“独龙族”民族风情特色的街道,沿街空间的各项元素也以体现独龙族民族特色为准,从建筑风格到建筑细部,再到街道空间设施的布置都以体现独龙族独特的民族风情作为出发点。

4.2 民族元素传承的建筑细部设计

建筑细部在体现民族特色以及增加观赏性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街道整体风格定位为独龙族民族风情,要充分提取独龙族民族元素并加以抽象再运用到建筑上进行装饰改造,由于该街道的建筑均为既有建筑,因此不能去改变建筑表皮的原有关系,只能通过运用线条、纹理、色彩、等元素让整体风格更加民族化。

独龙族具有非常独特的民族文化,其独特的纹面和传统服饰上的条纹元素可以用作纹理点缀在建筑上,其独特的“牛头”图腾崇拜在传统村落里也随处可见,可以把独龙族的“牛头”图腾抽象提取出来运用在建筑的立面上,通过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让图腾更加简洁符合现代审美的观感。

4.3 街道小品元素的控制性引导

建筑及道路是街道空间中最重要的元素,但是街道小品等同样会对街道风貌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街道上的小品设施,如垃圾桶、路灯等可以植入一些独龙族的民族元素。作为独龙族传统工具的弓弩、刀、矛,也可以提取特征出来,配合整体的颜色,来呈现出具有独龙族特色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基于茨开路缺少指引路牌,则可通过增加路牌的方式来处理。对于广告牌,建议采用统一形式的广告牌,对广告牌的大小和位置都要合理布置。

5 具体改造方式

5.1 建筑改造分类

茨开路处于贡山县的建成区范围内,为了后期改造实施的可操作性,将沿街建筑分为三类——保留建筑、拆除建筑与改造建筑,结合实地调研及分析,不同类型的建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一些建筑质量比较好、造型简洁大方、立面没有突兀线条装饰且整体色调比较符合整体色彩控制的建筑,此类建筑可以不进行或者进行局部改造。而对于一些建筑色彩杂乱、质量较差、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建议拆除。对于一些建筑质量较好,色彩与整体色彩控制有偏差,此类建筑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独龙族的民族元素进行立面改造。

5.2 建筑色彩的整体性控制引导

独龙族传统建筑大量运用木质构架,其整体色调为木色系,为了更好的控制街道建筑的整体色彩,在沿街立面,将茨开路的建筑色彩定位为原木色,同时允许一些原木色的同色系如白色、灰色色彩的单体出现,可以给人视觉上一种跳跃的感觉。

在单侧街道的线域上,沿街建筑整体色彩采用传统建筑的原木色为基调,再辅以栗色、白色等色彩作为点缀。街道整体面域上,色彩偏于一致,整体感更强烈,更加凸显整体的秩序感,而部分单体建筑上点式色彩的出现,让整体又不显得沉闷和单调,整体色彩控制,如图5所示。

图5 建筑色彩引导

5.3 植入民族元素的建筑细节改造

建筑的屋顶及其主体部分在街道的视觉空间中是突出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因此在提取出独龙族的传统建筑构件和传统元素之后,可以将这些民族元素的构件应用在沿街建筑的屋顶和主体部分。通过分析,沿街建筑以平屋顶式建筑为主,为了增强街道建筑的民族元素,一方面可以适当在建筑上增加铝茅草材质的坡屋顶,另一方面,在主体上对于门窗、柱式、门头等处进行相应的改造,以增加民族元素的细节,如图6所示。同时还应规范沿街商家的广告招牌形式,让各个商家形成统一且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告招牌,从而整体提升沿街建筑风貌。

5.4 街道小品元素的设计引导

街道的小品设施在整体街道的环境塑造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小的设施不仅能呼应整体街道的风格,也在更加微观的层面上传递着更民族性的信息,因为这些小品设施通常尺寸相较于建筑较小,给人的感受更亲近一些。

图6 民族元素构件

小品设施的改造同样需要遵守整体色彩的控制引导,使用原木色作为底色,以便最大限度融合街道的风格,造型上则从独龙族传统民居中提取的相关元素,如坡屋面、牛头图腾等运用到小品设施的设计中,如沿街的垃圾桶、路灯等都吸取了相关元素作为参考,形成了较具民族特色的小品造型,如图7所示。

6 改造示例

6.1 贡山县人民医院改造

贡山县人民医院位于茨开路的北端,是一座6层的公共建筑,改造前其建筑主体颜色以大面积浅蓝色为主辅以白色点缀。通过分析发现原建筑立面较为简洁,但缺少线条性的装饰,建筑造型没有体现独龙族民族特色,如图8所示。

图7 独龙族特色基础设施

图8 现状图片

从整体街道的风貌和建筑的造型考虑,该建筑的改造一方面通过粉刷涂料让建筑的立面色彩能符合街道整体的色彩控制,改造后颜色为基础色CBCC中国建筑色卡号0106打底,白色作为点缀色。另一方面,在建筑的体量结合处通过增加民族元素装饰构件来丰富建筑的立面,并通过增加铝茅草的传统坡屋顶来丰富建筑的轮廓线,改造手法及效果如图9、10所示。

6.2 街景改造示意

通过对茨开路现状建筑进行分类,并在街道整体风貌控制和建筑颜色引导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功能建筑特点进行分类改造,并增加和改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础设施,从而使茨开路沿街建筑群体突出了独龙族民族特色,也使茨开路的街道品质有了极大的提升,如图11、图12所示。

通过引导和改造后的整体街道立面风格统一且富有层次,体现了独龙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也向更多人展现了独龙族的魅力,如图13所示。

图9 改造后效果示意图

图10 改造方法示意图

图11 街景示意图

图12 街景示意图

图13 改造后街景立面示意图

7 结 语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应通过顺应优势,突出自身的特色,从而延续城市的文脉来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城市中的街道、景观、建筑,都是这其中重要的环节。笔者通过对城市沿街建筑立面的改造设计,阐述了在改造设计中,应结合地域特色,并发掘当地特有的民族元素,针对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改造,采用适宜的技术及材料,从而达到控制街道整体颜色与风貌的效果,以期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塑造城市特有的风貌。

猜你喜欢

贡山独龙族开路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高效水泥磨开路系统的改造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这个叫“贡山”的岛,你爱了吗?
王旭鹏倾情献唱最新单曲《开路者》
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
延续了两百年的“开路日”
贡山高山峡谷气候下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技术与管理
狱中忏悔录2“我习惯了用钱开路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