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落惊风雨

2019-08-07

北广人物 2019年30期
关键词:黄勇马屁张亮

自力更生

李岩

掌握一门生活技能,不仅能有效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做得好,还可能被人夸奖,实在是很开心。

能写一手好字很有面儿,一出手便可能被赞扬。中国人讲字是出面宝,所以练好字最容易获得夸奖。我却不以为然,觉得字只要端正,能让读者认出来写的是啥字即可。好像西方国家没这讲究,很多大学者、大作家的书稿如天书一般,似乎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名声。

如果必须学习一项生活技能,我看还是学好做饭比较妥当。首先可以满足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需要,其次能做一手好菜即使找不到别的职业,当个厨师应该不是问题。

我们家曾有个邻居是学校食堂的大师傅,那是厨师的另一个称呼。别看是做大锅饭的师傅,可至今为止我在高级饭店里也没有吃到学校食堂做出的那般美味的食物。

这位大师傅曾问我要不要跟他学两手做饭的手艺,我完全没有兴趣,对他说我有妹妹,以后教她好了。等到大师傅见到我从幼儿园接回来的妹妹,气乐了。数落我说,看你什么时候能吃上小妹妹做的饭。

谁知道没等小妹妹长大成人,做饭的任务就落我手里。父母出国工作,留下我和上小学的妹妹。过日子吃饭第一重要,而我的能力也就是能把菜饭弄熟的水平。套用法国人调侃英国菜的话就是:只求一饱,饿不死就可。

此时我开始后悔没跟大师傅学两手。经过几番尝试,虽说炒菜都炒成一个味道,也算能有几个品种了。下一个就要尝试做鱼炖肉了。第一次选择鸡,好在那时候已经有拾掇好的鸡了,如果是活鸡,怎么杀鸡,怎么褪毛,我无论如何也对付不了。

想到红烧鸡块比较复杂,干脆做白斩鸡。把整只鸡放锅里煮熟,拿出来用手一撕,蘸调料吃。想好步骤后把鸡洗净放锅里,然后放水,放盐,放花椒、大料、料酒、葱姜蒜。都放齐了,点火,只等煮熟了吃。

等待中总觉得差点什么。等水开锅了,突然想起这鸡没开膛。幸亏刚开锅,赶紧把鸡捞出来。闻一下并无异味儿,把汤倒掉,开膛取出内脏,重新放水和各种作料。唉,狼狈不堪。

两年以后父母回国休假,我的手艺提高不少。他们第一次吃到我做的饭,即使没有那么精致,仍是赞赏有加。

如今我做饭的手艺在北京还不敢开饭馆,但若去巴黎,我真敢开,至少可以开饺子馆,五欧元十个饺子,没准就发财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

董岩

说话是本能,会说是技能。有人把热情,会说话的人,当成花言巧语。但我觉得,会说话是打小儿养成的技能,不仅不是花言巧语,关键的时候还能救命。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幽微的人性》书中,讲过很多案例,有“祸从口出”的,也有“说话救命”的故事。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2003 年破获的“智能木马”案。29 岁的村民黄勇,将自己家中的面条机改制成杀人的器械,取名所谓的“智能木马”。案发后,官方通报黄勇共杀害无辜青少年17 人,而最后一位也是唯一活下来的张亮,他能活,是因为他会说话。

黄勇曾多次将张亮勒昏。身处险境,但张亮并没有放弃逃生。他苏醒后一直试图用言语打动凶手,他跟黄勇说:“你不能杀我,我是独生子,我有奶奶,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失去一只胳膊一只脚的伯伯(张亮的伯伯在抗美援朝中受伤,终身未娶)。以后我得养他们,你杀了我,他们怎么活?”

张亮的话逐渐减轻了黄勇的杀意,在黄勇说出“我没有孩子”的话时,机灵的张亮说:“你放了我吧,等你以后老了我来养你。”这句话最终救了张亮。黄勇稍微犹豫了一会,眼角流出了泪水,随后将张亮送回平舆县城。后来张亮报案,黄勇落网。

可以说,张亮是用自己的话语打动了这样一个冷漠、无情的杀人狂黄勇,从而救了自己命。这样的话语是天生的吗?一定是他在成长中,家庭教育给他带来的观念和信念,他感知到了,并打动了凶犯。

良言一句三冬暖,冷语一句六月寒。会不会说话,由此可作为参照物。人与人的心境不同,看待事物的观点和角度不同,由此导致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方式不同。很多时候,嘴甜的人靠一张嘴赚足了世人的喜欢和爱护。

嘴笨的人虽然也挺苦恼,但往往喜欢用“实在”这个词遮掩,因为他们知道,有些技能是学也学不来的。他们用“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别人自然会看出谁好谁不好的”,“嘴甜与不甜,不是一个人好不好的判断标准”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但不得不说,谁不想好好说话?会说话是一种技能,得慢慢学。

“福祸皆无门,惟人自召之”。很多时候是福是祸都看我们说了什么,“祸从口出”的例子也不少,所以说话是艺术,是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的积累,知道面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面对同一件事情,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以取得不同的效果。不管是夸奖还是提意见,都不招人烦,这样的人,才是会说话人。

说话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可能有人一生都学不好,你还说这是能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带来巨大帮助的技能吗?

两个极端案例,一个由夸奖上升至说话救命,一个由夸奖下降至拍马屁丢命,都算是真实生活中的无常吧。倒推至日常的生活,救命的那位,是怎样的为人处世?失命的那位,是怎样的行走职场?应该有逻辑和惯性联系吧。

这个捷径走得乎?

木匠

哪项技能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就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个问题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较短”与“巨大”的反差。

我以为没有一项技能只需经过较短时间学习,就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的。

网上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夸奖他人。

但这个,是短时间能学得会的吗?再者,我不认为夸奖他人是一项技能,它不应该是一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吗?夸奖他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言由心生、语出至诚,如果你把夸奖他人当作是一种技能,就难免会有拍马屁之嫌。马屁者何谓?言不由衷,曲意讨好,甘做奴才是也;胁肩谄笑、巧言令色是也。曾子云:“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孔子云:“巧言令色鲜矣仁。”而且,如果你可以靠拍马屁,就能获得种种好处的话,那你所待的这个地方,多半就是一个小人当道的地方。

但是话说回来,古今中外,这种小人当道的地方,也的确是有的。不然,也就不会有“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三百六十行,马屁第一行”这样的民谚产生了。

所以,我觉得能给出这个答案的人,不是一个愤世之人,就是一个马屁大师。

不过,真的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吗?我看未必,历史上把马屁拍到马脚上的例子,多不胜举。

比如明洪武年间,有个叫徐一夔的人,是个学者。他在朱皇帝六十寿辰时,给朱皇帝上了一道贺表,称朱皇帝是“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不料,朱皇帝一见,竟勃然大怒。可怜徐先生平白无故挨了五十大板,又被关进了大牢,都还没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被打被关。

原来,朱皇帝在发迹前,曾经做过几天和尚。在做了皇帝以后,他就最恨人家提起他的这段经历。而徐先生表中说的“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句话,就触碰到了他的这个逆鳞。在他看来,“光天之下”中的“光”字,就是在暗指他曾经是个“光头”,“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就用心更加何其毒也了,因吴语中和“生”与“僧”、“则”与“贼”的读音都是一样的,这不分明在骂他就是一个窃取了天下的贼秃吗!这还了得,没直接给徐先生宰了就已经很对得起他了。

又,梁元帝萧绎,单目失明。一天,梁元帝与一帮大臣一起游湖,一大臣不失时机给萧皇帝拍了一记马屁:“吾皇今日能到此一游,真好比是‘帝子降兮北渚’。”这是屈原《九歌》中的一句,下一句是“目眇眇兮愁予”。萧皇帝心说,你这分明就是在笑话朕是一只眼睛吧!于是,就一剑将这个大臣杀了……

所以,我觉得指着用夸奖他人的办法,来使自己的人生发生巨大变化的这个事儿,还是弃了的好。

鼓励必须有

毕明

记得上大学学习色彩构成(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课时,自己非常担心学不好。因为之前在色彩写生训练阶段,不但自己感觉画出的色彩偏灰,代课老师也是如此言论,所以自己对这门专业课真心没底。于是每次课程作业就做得分外认真,生怕被同学落下掉队。

说来很无奈,我是从理工科考入工业设计系的,而当时国内的工业设计专业是理工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两条腿走路的,相较艺术类院校,理工类的学生美术基础会稍差一些。记得大一的时候,公共课是有高等数学的,而艺术类院校的设计系是没有的。所以班里大多数同学对待高等数学的态度也是及格过关就万岁。大家都在期待着专业课的到来,各自心里也都暗暗较劲,希望在专业课上能有不俗成绩。

色彩构成应该是在大二学的,我们的专业老师是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面对这样的“养眼”老师,同学们自然分外卖力,尤其是男同学更是被激发了无限的潜能,我们班专业教室的日光灯在那期间几乎成了24 小时的长明灯,每个同学的学习热情都翻倍增长。

在一次互补色课程作业评讲时,我的《红绿饭堂》作业居然被评为班里唯一的满分作业,同学们都很吃惊,因为他们了解我平时的色彩感觉并不算好,这次怎么就逆袭了。在这里还请原谅我的词语“穿越”,上世纪80 年代末应该还没有“逆袭”这个词吧?课后,美女老师将此次作业收藏入库,我也只能在后来拍照留了底。

谁说只有小孩子才需要鼓励式教育,我们大小伙子也需要啊!这次满分作业更加坚定了我做一名设计师的信心,后来的专业课学习愈发玩命起来,动脑动笔成为生活中的必备环节。

后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同样会得到周围人各种形式的鼓励,即便自己明显感到对方的言不由衷,但我依然会报以微笑,我明白,只要自己有信心,明白自己几斤几两,无论虚的赞赏,实的鼓励,永远都是人家对你的善意。反过来自己接受了这份善意,同样要将善意的鼓励传播下去——既然可以与人为善,自然多多益善。

其实,我至今也不明白那张作业为什么会得满分,一直认为它并没有那么出色。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印象深刻,也许一个人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却成为另一个人的巨大收获。

学习一项复杂的技能需要很长时间,就像老师教我们学习色彩构成的技能,也不可能一挥而就,但张开嘴对他人说出一句鼓励的话却易如反掌,只要你愿意说。

想想当年的美女老师章红对我说的“满分”这两个字,我一直觉得那的确是一次莫大的鼓励,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即便那仅仅是一次日常作业。

两件生活中事,一位大小伙子得到夸奖,找到专业方向;一位小小伙子得到奖品,性情得到滋养。都算是烟火气十足的日常。向前推至未来生活,大小伙子,是怎样的专业沉醉?小小伙子,是怎样的温润如玉?逻辑和惯性,都在生发作用。

一张CD

李雄峰

没有录音机了,很多磁带便被我淘汰了;没有随身听、没有带光驱的电脑了,很多的CD、VCD 碟片也都蒙了尘;甚至数以几十计的U 盘,都不知道被我随手丢到何处去了。但是,有一张CD 唱碟,虽然很久没有使用过了,我却可以随手找出来,并会让那里面的歌声再一次打动自己……

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他去吃麦当劳。巧了,店里正在做促销活动,只要小孩子参与活动,就可以获得小奖品,如果表现得出色,还可以得到更大的礼物。怎么玩的,不赘述了,反正儿子获得了优胜奖,非常开心地举着一张CD,回到我的身边。“太棒了,咱们回家就听听里面会有什么东西。”我对他说。

到了家,我们爷儿俩迫不及待地打开CD 的包装袋,小心翼翼地取出光盘,放进CD 机中。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有位男主持人介绍说,光盘里录有十首歌曲,不过,通过这些歌曲,我们要来猜一个谜语,希望我们能够边听边找答案。

也许是遗传了我的基因的缘故,儿子对于猜谜游戏也是充满着兴趣,于是,我们俩就这么肩并肩地坐在CD 机旁边,一首接一首地听起歌来……

那些歌,从孩子自己的每日生活作息开始,讲到了数字、色彩、朋友、团队……慢慢地,慢慢地,那个答案浮现出来。

“答案是微笑。”儿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时,那位主持人叔叔在整张CD 的尾声像是评判的老师一样地说道:“对,谜底就是——微笑——SMILE!”他接着说,“每一天的生活都该是充满快乐的,而这快乐的前提是我们带着微笑去面对生活,同时,我们不仅要把微笑带给他人,也要发现、接受别人给予我们的微笑……”

歌曲停止了,我拉着儿子来到镜子前,“来,看看咱俩都会不会微笑,像唱盘上说的那样。”镜子里的两个人都咧了咧嘴。其实,并不好看。“因为这是装出来的微笑,所以并不好看,真正好看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就像你刚才获胜时举着这张CD 朝我走来时的那个笑容。”我对儿子说着,“当然,等你长大了,不见得每天都是胜利者,但是,即便是遇到挫折和困难,也要敢去微笑——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找到战胜困难的动力。”儿子眨着眼睛,貌似听懂了,又貌似一知半解的。其实,这话倒像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已经太久太久被一层面具覆盖着,即便是微笑,怕是连自己都感觉不到了。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得和孩子一起去学习一些本真,不,说得确切些,孩子们是学习,而我们,是补课。

如果,你也有幸听到过这张CD,我相信,你也可以被那优美的歌曲感动到,并从学习微笑,走向自觉自发地微笑。

扫码订阅《北广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黄勇马屁张亮
Data-driven modeling of a four-dimensional stochastic projectile system
彩虹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ingle crystal copper cold-welded joints
Structural evolution in deformation-induced rejuvenation in metallic glasses:A cavity perspective∗
家长群成马屁群源于家长的“成功焦虑”
Experimental study of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full-scale horizontal axis tidal current turbine*
白老师的“马屁经”
黄勇书法作品欣赏
马屁族三层境界
张亮:扼住命运的结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