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研究

2019-08-06王雪宁吴燕浦世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信息化建设

王雪宁 吴燕 浦世强

[摘 要]信息进村入户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深化对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真实的乡村信息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程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乡村信息化现状及乡村振兴实施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积极探索乡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及优化的途径,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这要求要加快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现代农业,将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设成现代化农业,拉近城乡差距。在通信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先进设备和科技化分析等手段,可以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率,建设信息化新农村。

1 乡村农业信息建设现状

乡村农作物种植开始走向了私人承包的模式,农业不再是农民生计的主要方式,乡村将农田逐渐变为副业,更多开始务工。农户销售农产品时对网络的利用不够,且认可度较低,依旧采用原始传统的销售方式,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中间商。大多数村民可以主动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去了解相关的农业最新信息,但无法辨别信息真假与可靠性。信息受限情况下,商贩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少有高学历知识分子回乡参与建设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乡村知识能力有限,缺少科学指导。农作物收成依旧受天气影响剧烈,自然灾害、虫害、干旱、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伤害极大,却是农民不可控因素。

2 乡村信息化建设中问题与成因分析

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十分明显,而且仍然呈扩大的趋势。而在乡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乡村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

中国乡村地域广阔,但信息化基础设施很难形成市级体系。地方政府看轻信息化发展建设对农村农业的影响力,在此方面的投资力度与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民的使用信息意识低下,参与程度不高,信息建设更加不受地方政府重视。并且农民居地不集中、农业作业分散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传播,乡村各路交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信息化的推进。

2.2 乡村基层信息化工作缺乏有效的统筹和协调

乡村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而治之、各行其是的局面,并没能使大量的农民享受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化便利。虽然他们为每村信息化教育项目配备比较全面的基础设施,机房和网络都铺设到位,但这些设备不是闲置着,就是仅发挥有限的功能,与当地的农业信息资源和相关服务机构未能起到有效的对接,未能形成互补和促进的有效作用,各类乡村基层社会职能部门在行政村的工作没有充分利用到先进方便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浪费。

2.3 乡村地区居民信息水平不高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多高的学历水平,当地也从未有过针对农民的培训课程,种植全靠经验,基本没有人会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或种植新方法并实践于实际种植过程中。根据研究资料显示,乡村居民近一半低于初中文化程度,乡村居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偏低是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的重大原因。乡村居民接受的教育有限,农民低下的信息化能力,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

2.4 乡村信息化体系不完善,相关政策不健全

尽管近几年来,政府投资逐年增加,但是并没有真正管理好建设资金,政府投资重点仍在农业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而会操作设施的人员不足。多数市、县、乡政府尚未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政策,仅仅套用模式化建设,导致信息化定义不明确,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3 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推进具体的就表现为对五个振兴的推进。其中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尤为重要,接下来就这三点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信息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3.1 信息化资源配置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3.1.1 生产流程信息化。引进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又或者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动化培育监管机器,大幅节省人力,扩大人均生产力,等等。此外可以实施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利用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实施于农业生产服务的各种要素,创造更加精准、科学的优化生产流程。

3.1.2 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化。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推进乡村电子商务平台化,建立农产品、乡村手工制品和乡村消费品信息化交流渠道。加强政策扶持和企业合作,进而建立引导农产品、支持贫困乡村通过电子商务发展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建立休闲农业网上交易营销模式,推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成为乡村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将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全网上市进行实际运营,最终探索出一种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3.1.3 完善建设乡村基础信息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制度,加强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设施建立,为信息化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尤其是在通信网络上,加快乡村光缆建设与网络的审计和改造,推进乡村光纤入户,在乡村地区增加新一代移动通信设施建设,促进现代通信技术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乡村通信网络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3.2 信息化教育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3.2.1 缩小巨大的城乡教育差距。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人口压力下,乡村的教育更需加强,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樂观。现在城乡教育的差距依然很大,城市教育师资力量足,教学设施完善齐全,大多呈良好状态。但乡村的现实情况却仍然有很多问题,基础设施匮乏,师资力量少,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入城市,乡村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越来越少,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3.2.2 乡村信息化教育具体措施。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偏远地区贫困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助推精准扶贫。此外要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和试点先行,教育信息化投入不仅需要建设,更要强调教学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注重发挥聚合效应,坚持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用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乡村教育精准扶贫。

3.3 乡村文化网络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促进

3.3.1 思想道德建设信息化。一方面倡导紧跟信息科技时代脚步,思想与时代同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不忘乡村优秀文化,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协同乡村基础信息科技,定期进行网络思想道德学习,培育文明、淳朴的民风,促进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3.3.2 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相互促进。推动完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建设利于生态循环、绿色健康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友好型的产业体系,更需要通过网络手段传播乡村本地的文化传统、乡村特色,将村庄经济、和谐、精神风貌传扬出去,有利于乡村之间的互相促进。

4 结语

笔者经过调研从乡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入手,通过以乡村的客观发展现象和主观乡村各方面生产状况、生活满意度为评价指标,进一步深化对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真实的乡村信息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程度,积极探索乡村发展制度设计的现状和面临挑战的根本性问题,进而寻求解决及优化的途径,为推进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罗志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04).

[2] 王婕.完善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J].对外经贸,2014(02).

[3] 任友群,万昆,赵健.推进教育信息化2.0需要处理好十个关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6).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信息化建设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