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城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民就业增收问题研究

2019-08-06茹柳枝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农村研究

茹柳枝

摘要:阳城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农村人力资源规模庞大,素质偏低,农民就业难度大。要想真正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有效实施阳城县“田园城市、美丽乡村”的发展战略,就要正视问题、找准病因、多方施策,有效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切实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难题。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就业增收;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8;F32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486-02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具有特殊重要性。而“三农”工作的矛盾和难点集中体现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欠缺,农民就业增收困难。本文围绕阳城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农民就业增收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在“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视角下,探讨研究阳城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民就业增收问题。

一、现状和问题

1.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大

由于阳城县辖区各乡镇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生活条件、就业条件和子女入学条件不同,人口分布呈现不平衡状态,人口多的数万人以上,人口少的2000至3000口人不等。县城中心及周边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吸引边远山区及农村人口转移,导致人口集中,但也面临人多地少,就业难度大的问题。多数农村因经济欠发达,农民在本地就业困难,人口逐年减少,且呈现老龄化发展态势,留在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并面临断档趋势。农村大量土地闲置,人少地多,许多经济作物得不到有效开发,解决农民就业的民营经济和企业实体数量有限,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很大。

2.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素质提升任重道远

阳城县农业人口整体学历偏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他们文化功底差,劳动生产率低,接受技能培训和后续教育难度很大,其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大多依靠父辈或他人的言传身教。农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已从农村转移出去,在非农领域从事工作。而且由于长期受零散山区地块的客观制约以及小农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比较保守和陈旧,“就地打粮、靠天吃饭”思想根深蒂固,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民缺乏适应市场的灵活性,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差,对国家政策接受迟缓,同时比较排斥高新科技和设备,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不畅,难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方式。

3.人才资源流失严重,补充新鲜血液尚需时日

随着大中专院校的录取规模不断扩大,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比重不断增加,农村的高中毕业生更多选择继续就读流向大中城市,优秀人才在本农村无法得到合适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毕业后很少返回农村。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欠缺,导致阳城县多年实施的“市民下乡、农民返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进展缓慢,乡村振兴队伍难以组建。补充新鲜血液,虽势在必行,但困难重重,尚需时日。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根据以上的分析,阳城县“三农”工作面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欠缺,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较低,人才资源流失严重等问题,造成农民就业增收困难。经过调研,并加以总结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思想观念落后,短时间难以扭转

长期以来,阳城县地理偏僻,思想封闭,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农民思想影响根深蒂固。首先是他们对土地功能的定位局限。农民只看重土地种植粮食的功能,对新时期国家出台的农村土地政策引领农民就业增收致富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前怕狼,后怕虎,放不开手脚,仅仅依赖于土地的种地打粮的基本功能,不敢尝试土地流转等国家政策。其次是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农民对子女投资的唯一动力是让子女通过读书脱离农村,跳出农门。这种落后、扭曲的错误观念一代一代传下来,使农村青年厌恶农村,鄙视农民,排斥农业劳动,这极不利于农村未来的发展。再次是对经济作物、种植业、养殖业认识欠缺,缺乏自信。阳城县境内有大量经济作物比如山茱萸、紫苏、山核桃、中药材等可供开发,历史上蚕桑经济曾闻名全国,棉花、花淑、干果等种植条件得天独厚,牛、羊、猪、鸡等养殖业潜力巨大。农民对这些独特的优势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行动滞后。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阳城县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县城有很大的差异,限制了农村的发展,降低了农村对优秀人才的吸收力。比如,城乡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阳城县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与县城有明显差距,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先天不足,部分中小学甚至存在缺教师、少开课的现象,农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严重,家长为了保证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完成,想方设法往县城转移,这在阳城县尤其明显。

3.欠发达的经济实体,阻碍了农民就业增收

多年来,由于受资源、环保、开放、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阳城县呈现“一煤独大”的经济状况,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乏力,第三产业后劲不足。近年来,招商引资引入陶瓷产业,但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不明显,带动就业作用也有限。偏远乡镇甚至没有一家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尚不能带动农民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力军,农村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萎缩,农民也因此缺少就业途径。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1.以宣传鼓励为方式,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道德观念、传统思想、行为习惯对劳动者的行为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改变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够、人口素质低、农民就业困难的现状,就要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首先,要让广大农民树立“农业也是产业、农民也是职业、农活也是工作”的思想。扭转当前农民认为务农低人一等的认识,打造职业化、现代化的农民队伍,培养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农业对年青人的吸引力,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融入国家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其次,要鼓励农民解放思想,大做“三农”文章。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优先发展“三农”工作,充分发挥“三农”工作的压舱石作用。各乡镇要通过政策宣传实现农民思想解放,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利用国家政策实现致富增收。比如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创新发展有地域特色的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結合阳城县的“田园城市、美丽乡村”的发展战略,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健康养生等产业。

最后,要通过宣传使党的政策落地生根。可以通过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板报宣传等各种适合农村的方式,实现“三农”政策进村入户,落地生根。加强农村人力资源投资理念的引导,帮助农民认识到参加教育、接受培训等都是一种经济投资行为,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劳动报酬。山西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全省万名干部驻村入企服务的政策宣讲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2.以教育扶持为途径,提高农民素质

首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农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人社部门的技能培训作用,因地制宜,开设家电、厨师、育婴、裁缝、刺绣、手工制作等班,提高农民技能,增强创收能力。

其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发挥科技示范带头作用,让农民在实践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掌握先进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最后,要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平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通过教师轮换、乡村支教、资源共享等方式,平衡城乡教育资源,避免农村人口因为子女上学向县城强行转移的现象发生,稳定农村人口。

3.以打造队伍为手段,充实农村干事创业力量

一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从青年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

二是加快培养农村工作的带头人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县政府要推进中央倡导的“并村简干提薪招才建制”工作,加大从高等院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党组织书记力度,储备后备力量。阳城县要持续开展“邀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和“市民下乡、农民返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增添农村干部队伍新鲜力量。

三是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打造业务上懂农业,情结在农村,感情上爱农民的团队。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通过“三农”工作队伍对“三农”工作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密切与群众联系,加深对农民感情,拉近与农民的距离,赢得农民信任,找准“三农”工作的短板,开出治病良方,解决“三农”实际问题。

四是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人力资源开发、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使农民真正成为致富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人。

4.以农村经济实体为载体,激活农民就业增收

一是要发展民营经济、乡镇企业。利用国家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农民企业家成长,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二条”,拓宽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在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上规升级上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开发区建设。阳城县要利用去年获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做活开发区建设,使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经济的强大引擎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巩固和拓展陶瓷园区多年来的发展成果,擦亮“华北瓷都”新名片。

三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联网为载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农民“抱团取暖”,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市场的主体,为农民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的能力。促进具有阳城地方特色的山茱萸、蚕桑、中药材、小杂粮、红辣椒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通过“互联网+”拓展阳城县土特产市场,培塑阳城县土特产品牌,融入省内国内大市场,扶持农村产业。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农村研究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