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殖民主义在《家园》中的体现

2019-08-06李文慧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家园理论

李文慧

摘要:美国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最新力作《家园》描述了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借此探索了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生存之道。而这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不谋而合,他的“无家”理论在《家园》这部作品中被展现得淋淋尽致。本文就以霍米·巴巴的“无家”理论来探讨非裔美国人的生活情况。

关键词:《家园》;非裔美国人;后殖民主义;“无家”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36-02

一.托尼·莫里森简介

美国现代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女性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她的作品结合了美国黑人的民间传说,圣经故事和西方古典文学的精华。托尼·莫里森把非裔美国人的文学传统和白人文学传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极大地促进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她从非裔美国人的历史、文化、习俗和伦理等方而探索了非裔美国文化的价值和非裔美国人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托尼·莫里森是继威廉·福克纳和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之后美国现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

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她的父母对黑人传统文化引以为自豪,并不断地对其继承和发扬。因此,唱黑人传统歌曲,讲黑人传统故事成为托尼·莫里森孩童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她文学创作的主要动力。1953年,托尼·莫里森获得哈佛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1964年,她在纽约成为了一名编辑。1998年之后,托尼·莫里森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教授文学创作和学习黑人文化。

到目前为止,托尼·莫里森已经出版了十部作品,其中《所罗门之歌》获得了国家书评奖,《爱》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2012年5月,《家园》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时发行。同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她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以肯定托尼·莫里森在黑人民族文化事业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于她文学成就的最高肯定。托尼·莫里森把写作当作一种思考方式,因此,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诗画般的语言,向世人展现出了黑人与众不同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的坚持和反抗。同时,托尼·莫里森把问题上升到探讨黑人身份和黑人文化的认同的高度,深刻思考了黑人生存和发展的方法,这使得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不仅超越了前人也走在了同时代作品的前列。

二.霍米·巴巴和他的后殖民主义理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七十年代,在第三世界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这促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立和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使得新兴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进入后殖民时期。后殖民主义是对殖民主义的一种批判。如果说殖民主义时代殖民者对于被殖民者体现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而的侵略或控制,那么后殖民主义强调的是殖民者對被殖民者在文化、知识、语言的霸权主义。霍米·巴巴就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霍米·巴巴是生活在印度的波斯人,而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并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因此他拥有复杂的文化身份,这种身份促进了他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他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对后殖民主义话语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和精神分析。霍米·巴巴强调文化的异同和弱势文化对于自身认同的坚持和发扬的重要性。他不赞同西方和东方的两极对立或者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对立,而是提出一种“矛盾的混杂”状态。对于非裔美国人来说,他们就处于一种后殖民状态。

三、霍米·巴巴的“无家”理论

霍米·巴巴认为,殖民统治使得被殖民者可以观察到两个世界,一个是殖民者的世界,另一个是被殖民者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产生了文化冲突。殖民者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在被殖民者身上,迫使被殖民者接受殖民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观点,而被殖民者也确实接受了殖民者灌输的一些观点,但接受殖民者的观点意味着对于殖民者本身文化的疏远。因此,被殖民者陷入两种文化的矛盾之中,生活在一种“居中”的空间,两种文化都无法给被殖民者一种家的归属感。两种文化的冲突使得被殖民者产生了一种双重意识,这常常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这种处于两种文化之间,两者都属于又两者都不属于的感觉被霍米巴巴称为“无家”。

对于非裔美国人来说,这种“无家”的感觉尤其强烈。非裔美国人的祖先曾经被迫远离家乡来到美洲大陆,与此同时,他们也与他们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尽管非裔美国人逐渐熟悉了美国这个国家并且身处主流文化即白人文化之中,但他们仍然不能被美国主流社会完全接受,仍然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持续了几百年的民族偏见给了他们一种“无家”的感觉,这意味着他们既受到白人文化的疏远又远离了黑人传统文化,这让他们感觉两个文化都不属于。

四、非裔美国人的不利境地

在美国社会,非裔美国人是少数人,这个概念是霍米·巴巴提出的。少数人指的是这群人的数量少于某个社会其他群体的数量,因此这个群体更容易受到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群体的疏远,因为当这群少数人想要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或是捍卫自己的利益时,他们缺乏必要的权利,因此会常常遭遇不公平对待。

在美国社会,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住在大城市里居住条件不太好的劳动者。这群劳动者指的就是非裔美国人。在法律和风俗等各个方而,他们身心都遭到了不公平对待。非裔美国人在大都市遭受到了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极其严重的疏远。即使这种疏远不像之前那么明显,但他们在很多方而缺乏必要的社会和文化资源。他们仍然会有一种被边缘化的痛苦感,感受到社会地位的不公平和社会流动的困难。黑人在美国的历史和美国白人一样长,但自从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之后,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底层,遭受着歧视和排斥。第一批来到美洲的非洲黑人比第一批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在时间上早了整整80年,但是当英国移民者建立殖民地时,这第一批黑人却只是契约奴隶。然而黑人的肤色、落后的生产工具和文化水平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的宗教与英国移民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使得白人对黑人产生了极其轻蔑的感觉,因此以肤色为基础的奴隶制以法律形式在各州建立起来。尽管美国政府以立法形式禁止民族偏见,但有关民族偏见的政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非裔美国人,这个占有美国人口三分之一的民族,尽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却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和底层。这种境况始终无法给非裔美国人一种家的感觉。

在《家园》这本书的扉页,有这样一首诗很好地描述了非裔美国人的“无家”感。

Whose house is this?

Whose night keeps out the light

In there?

Say, who owns this house?

It's not rnine

I dreamed another. sweeter, brighter

With a view of lakes crossed in painted boats;

Of fields wide as amls open for nle

This house is strange

Its shadows lie

Say tell me, why does its lock fit me key?

(Toni Morrison, 2012:flyleaf)

事实上,非裔美国人拥有这间房子,因为他拥有这间房子的钥匙,但他仍不是这间房子的主人。这间房子给了他一种奇怪的感觉因为这间房子里没有灯光。这意味着民族偏见将非裔美國人推向了深渊。他们居住在美国这个他们称为“家乡”的地方,但各种含有民族偏见的政策使得他们享受不到家能够提供的快乐,他们似乎生活在黑暗之中。非裔美国人希望“彩色的小船”划过湖而,事实上,这句话暗示着非裔美国人希望美国主流社会能完全接受他们,黑人和白人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此外,他们的愿望是“广阔的田野向我张开双臂”。也就是说,非裔美国人期望能被美国的主流文化所接纳,然而,渗透在美国社会各个方而的民族偏见给了他们一种陌生感。

五、结语

始终无法融入美国主流文化以及对黑人传统文化的远离使得非裔美国人产生了‘种居间的感觉,而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无家”理论恰如其分地分析了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也为后人研究其他少数民族族裔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Lacan, Jacques. Ecrits:A Selection [M]. Alan Sheridan. trans.New York: Norton, 1977: 92.

[2]ichiko Kaktatni. Soldier is Defeated bV War Abroad, ThenWelcomed Back by Racism [N].New York Times. 2012.

[3]姜飞.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金莉.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0.

猜你喜欢

后殖民主义家园理论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寻找失落的家园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绿家园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