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内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08-06胡春武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6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交流

胡春武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目标之一,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商的发展,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教师如果认真研究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将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那么如何开发和激活学生的内动力呢?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拟订阶段目标。学校要定期组织全校(或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开展“畅谈理想”活动,促使学生树立理想、牢记理想、追求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教师要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一步一个脚印引领学生向着既定目标前进。每学期开学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特点拟出本学期的计划,内容可以是学科达成目标、个人行为习惯目标、特长发展目标等。目标的设立要注意可持续性,要注意年级之间、年段之间的衔接,让学生时时享受到实现目标的快乐。

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教师要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认真研究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激发学生内动力扫除障碍。一是学校要坚持架设学生、家长、教师三维沟通网络,构建民主、平等的交流沟通平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净化心灵,在交流中化解矛盾,在交流中发展自己。二是学校要通过“家庭教育培训”等形式,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促使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三是搭建实践平台。学校要坚持开展一系列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情趣,丰富学生在校生活,提升学生能力。

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古今中外,大凡有一定成就者,均具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中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把握住这一重要阶段,和家长一起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校通过家长课堂等形式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同发力。学校要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学校教师不仅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课堂学习行为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熟记吟唱,还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了细化分解,设定星级评定标准,每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选奖励,每学期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综合评选和奖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教師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内在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他们在自主求知中张扬个性,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谷城县城关镇北辰小学)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