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观察

2019-08-06王亮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乌司感染性病死率

高 静,刘 磊,王亮亮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感染性休克是指有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并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灌注不良等临床症状,是一种具有严重威胁性的并发症,常见于急诊科重症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身体健康[1-3]。感染性休克可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保持兴奋,严重损害患者器官[4]。研究表明,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会发生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多脏器功能性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将导致死亡。乌司他丁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和休克等病症,具有预防肾中毒和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作用。血必净主要成分为川芎、赤芍、红花、丹参和当归等中药材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拮抗内毒素和控制内源性炎症递质释放的作用[5-6]。为了探究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最佳方案,笔者观察并比较了乌司他丁和血必净联用与单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经诊断确诊为感染性休克;②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③患者临床出现感染症状;④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⑤患者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较原基础值下降的幅度超过40 mmHg,且持续1 h以上;⑥患者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⑦患者出现组织灌注不良,如少尿超过1 h或出现急性神志障碍。

1.2 排除标准 ①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②哺乳期妇女或孕妇;③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患者有吸烟或吸毒史;⑤有过敏史者;⑥有精神病史者。

1.3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5.85±17.36)岁;休克病程(6.70±2.45)d;基础疾病中,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保守治疗或术后)5例,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尿毒症)4例,肺部感染2例,腹部疾病(胰腺炎、肠梗阻、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3例,糖尿病6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6.30±16.06)岁;休克病程(6.90±2.40)d;上述基础疾病分别为6、4、1、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125,P=1.000(确切概率法);年龄:t=0.085,P=0.933;休克病程:t=0.261,P=0.796;基础疾病:χ2=0.658,P=1.000(确切概率法)],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采取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和辅助吸氧等常规治疗措施,并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实施相应抗感染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一定的卧床休息时间,然后实施胃肠减压、禁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措施,最后依次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治疗和循环支持,保证营养供给。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134,药物成分为乌司他丁,每支2 mL,10 U)20 U,每8 h给药1次 。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20040033,药物成分为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提取物,每支50 mg)50 mg,每12 h给药1次。

两组患者治疗均贯穿休克病程始终,且治疗不得中断,在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基本状况和治疗效果。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临床基本情况比较 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2.2.2 病情危重程度评价 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7]评价病情的危重程度。APACHEⅡ包括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评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病情越严重。

2.2.3 炎症标志物水平测定 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

2.2.4 疗效评价及标准 显效:动脉压差不低于30 mmHg,尿量超过30 mL,四肢功能正常,水电解质恢复平衡,患者神志完全清醒,未出现发绀;有效:动脉压差超过30 mmHg,四肢功能正常,尿量变化不明显,患者神志清醒,水电解质平衡,未出现发绀,血压控制较好;无效:以上标准未达到,且病情未出现好转,或病情加重。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精确概率法,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PCT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PCT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PCT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近年来,感染性休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极大地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8]。感染性休克患者易发生脓毒症,进而出现低血压,即使血压正常后,病情仍未出现好转。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递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尽管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和更新,但该疾病的病死率仍未明显降低,要显著改善病死率尚需解决多方面的难题。应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提高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感染性休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概率极高,致死率较高。传统治疗措施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感染,但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经济负担。探究一种安全性高、可被患者接受、疗效较好、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显得极为重要。血必净具有调节免疫反应、拮抗内毒素、改善微循环以及保护内皮细胞等作用,对于治疗感染性休克有一定的疗效。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血必净和乌司他丁的联合用药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此,笔者对比了联用乌司他丁和血必净与单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临床基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该评分系统是当前危重症严重程度权威评分方法之一,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CT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继霞[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血必净主要由赤芍、川芎、丹参和当归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抑菌杀毒、改善机体循环和保护血管等作用。乌司他丁属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胰蛋白酶等各种胰酶活性的作用,可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和抑制心肌抑制因子产生等作用。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较好,可有效抑制各类炎症递质和蛋白酶损伤机体,抑制各类炎症因子释放,保护重要脏器组织[10]。联用血必净和乌司他丁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抑制机体全部或局部感染,使炎症因子水平恢复正常,两者联用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优于单用乌司他丁,可使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综上所述,血必净和乌司他丁共同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可得到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基本临床指标,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于治疗感染性休克效果显著。两者联用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乌司他丁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乌司感染性病死率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思考心电图之177》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