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安塞区示范推广应用探讨

2019-08-05高飞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应用探讨

高飞

摘 要 2013年—2017年,安塞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该技术在陕北农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应用探讨

1 保护性耕作在安塞区的适用情况

安塞区地处延安地区西北部,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年降雨量505.3mm,年平均气温8.8℃,最高气温36.8℃,无霜期157天,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7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1万亩,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传统犁、靶、播和漫灌耕作方式,造成水资源浪费和水土大量流失,使作物产量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干旱地作物产量影响最大,如遇到年降水量较低的年份,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和农业的和可持续发展,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势在必行。因此,推广应用先进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成为本地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农业生产现实需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农田防护治理措施,与现有的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它的推广普及对于改善传统耕作方式,提高抗旱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示范推广应用效果分析

2.1 种植模式探讨

以安塞利群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砖窑湾、高桥、招安3个镇5个村(西河口、郭砭、苗家河、南沟、高沟口)建立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区,完成一年一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和传统种植模式技术示范推广。

2.1.1 主要农艺技术路线

2.1.1.1 保护性技术模式

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表土处理(机械深松)→玉米免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

2.1.1.2 传统种植技术模式

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留茬清运→耕翻→旋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

2.1.2 主要技术规范

2.1.2.1 机械收获:9月下旬—10月上旬在玉米成熟期适时留秆收获。

2.1.2.2 秸秆粉碎还田:每亩秸秆还田量不少于180公斤。浅旋镇压作业时,旋深不超过6cm。

2.1.2.3 机械深松(2—3年一次):采用间隔深松,深度30cm以上。

2.1.2.4 秸秆留茬清运:秸秆留茬18cm—25cm,秸秆离田清运。

2.1.2.5 播种:4月下旬—5月上旬,使用免耕播种机或者旋耕播种机一次性进行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播深4—6cm,施肥深度8—10cm,播量2.5kg/亩,亩施二铵25 kg,农家肥600—800斤,玉米种子陕单609、榆单9号等。

2.1.2.6 田间管理:主要指杂草和病虫害控制,一般在玉米出苗后进行,要经常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对症防治,采取喷洒除草剂、农药等措施。

2.2 开展对比试验及效果监测

设立对比试验田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要求对比试验田为主要监测点,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进行监测。对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生育状况、土壤水分、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测定,完成对比试验报告、效果监测报告等技术文件。通过试验监测,为进一步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升保护性耕作技术综合效应,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扩大应用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2.3 引进推广保護性耕作机具

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农机发展现状,引进适合区域实际情况的玉米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及植保机械等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85台(套)。

2.4 经济效益分析

在我区传统耕作机械翻旋耕50元/亩,播种40元/亩,机收留茬清运90元/亩,合计费用180元/亩;而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50元/亩,机收及秸秆还田80元/亩,合计费用130元/亩,亩节约支出50元。经实地测产保护性耕作平均亩产386.11Kg比传统种植平均亩产379.94Kg增产6.17Kg,每亩增收12.34元(玉米价格按2元/ Kg计算)。亩增收节支62.34元。

2.5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对比试验田的数据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一抑制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提高蓄水保墒效果;二是合理利用作物秸秆,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三是避免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

2.6 社会效益分析

2.6.1 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有利于各种成熟的综合农牧业生产措施的推广应用,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牧民素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省时、省力,节约出来的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6.2 使土壤能够保持更多的水分,培肥地力,适时播种,播种质量和化肥深施也得到了解决。实现了作物增产和节水、减少油耗、减少作业和灌水费用。用实施保护性耕作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安全,不仅是需要的,也是可行的。

2.7 技术效益分析

与常规播种技术相比,该技术一是减少了机械作业的次数与机具进地次数,减少机械作业对土壤物理性能的破坏;二是提高耕作土壤蓄水储热和保墒培肥的能力,改善耕作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作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三是改造低产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3 结论

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在连续5年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设立不同技术模式进行了对比试验、技术测定。并结合我区土壤、气候特点及农作物种植要求,选择了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浅旋镇压)→免耕播种→田间管理。这种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效果较好,同传统模式种植玉米技术对比综合效果显著,可以节省劳力,又能高产,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较好。

3.1 除具备传统作业性能外,还必须具备清草排堵,破茬茬入土,种肥分施,表面仿形及靠拢作业功能。能够在土壤不翻耕,表面又有一定量的秸杆覆盖物条件下,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作业。

3.2 在玉米、留茬地播种作业时开沟器应对准空行中间,和邻近行距基本保持一致,播种时,应边起步边降下播种机,以免泥土堵塞导种管和导肥管。

4 存在的问题

4.1 农民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效果不是很好。

4.2 保护性耕作较常规种植,作业质量难以保障,地表杂草较多,苗期进行化学除草,对部分杂草及病虫害没有有效控制,应探讨播前进行化除,以有效控制病、虫、草害。

参考文献:

[1]朱瑞祥;张军昌;薛少平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深松技术试验 (b);农业工程学报;2009,06(25),145-147;

[2]高焕文,李洪文,陈君达;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b);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01.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应用探讨
我国深松整地机具产品特点及发展方向探讨
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品牌价值驱动下的品牌策略研究
ADS—B在空管中的应用探讨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水溶性色粉在防冻液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