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供给侧改革探讨
——以福建省高职教育为例

2019-08-05罗会武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劳动者区域高职

□罗会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从数量向品质方面转变。而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需要大批拥有高级技术的劳动者,同时也对劳动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高职教育是培养拥有高级技术的劳动者的途径之一。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开放以来,尽管劳动者素质随各层次教育发展普遍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满足科技发展的高级技术劳动者无论数量、种类、质量都有改善的空间。培养高级技术劳动者,除了从一线实践中成长外,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劳动者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

2017年福建省全年GDP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98.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976元,比上年增长7.1%[1]。尽管福建省相对于全国发展不错,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供高级技术劳动者是促进本地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职教育招生计划数量和专业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未来高级技术劳动者的供给规模和结构。通过对福建省48所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不含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公布的2017年招生计划进行了搜集整理。数据显示,福建省高职院校共在313专业(方向),招收104,296人[2]。

二、高职教育供给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一)高职教育规模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拥有高级技术的劳动者。高级技术劳动者的规模数量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规模,拥有大量各类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能够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高级技术劳动者的需求,使各类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优化。反之,各类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数量不足,即使地方经济拥有先进高新技术装备,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熟练的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高效先进的技术装备也不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有效的作用。201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2]。区域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必定同样缺少高级技术劳动者。区域高级技术劳动者短缺,则必定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持续性。

(二)高职教育的结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高职教育结构包括高职教育的总量结构和专业结构,无论是高职教育的总量结构还是专业结构都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高职教育的总量结构影响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总量结构即高职教育在全部职业教育各层次中所占的比例。由于高职教育是高级技术劳动者培养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其占全部职业教育中的比例决定了高级技术劳动者的规模,影响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质量水平。区域拥有高级技术劳动者的比例越高,其产业结构中高品质产品比例就会越大,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越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从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看,凡工业强国高级技术劳动者比例都较高,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日本为40%、德国达到50%、我国仅为5%左右[3]。我国的高级技术劳动者总量低于工业发达国家,使得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受到制约。特别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商品需求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的产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会发生变化,某些产业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或消失,同时有些新产业会出现。

在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高职教育的结构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升级规模和速度,影响到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即使是同样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如果产业升级的行业和规模不同,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差别。而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缺少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的受过良好高职教育训练的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将制约区域内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若能够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匹配的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中,随着科技发展,新产业会持续不断出现,而新产业能否在一个区域快速发展,受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结构所限制,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有利于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与新产业匹配度不高的产业结构将制约新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3.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相适应,并能够在时间和数量上满足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级技术劳动者需求,使区域规划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则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反之,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多差异,则会出现某些高级技术劳动者出现供给过剩,而某些高级技术劳动者出现供不应求。对于不能满足需求的专业,即使拥有了先进的设备和设计工艺技术,因高级专业技术水平劳动者不足也会导致配置资源的浪费;同样,供给过多的专业,高级技术劳动者其专业技能不能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些都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质量状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高职教育规模和专业结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高职教育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规模数量与专业结构只是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而已,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满足程度,即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级技术劳动者满足和适应其岗位的程度。如果数量和专业与需求都适合,但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级技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不能适应其岗位要求,同样即使有合适的产业结构,同样因缺少合适的劳动者使得某些配置的装备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高职教育的规模、专业结构和教育质量都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三、高职教育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高职教育的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存在差距。为使我国变成制造强国,国家决定实施五大工程,重点突破十大领域。福建省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发布了福建省相关行动计划并下发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闽政〔2016〕12号),明确提出推动电子信息跨越发展、石化全产业链发展、机械装备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

(一)高职教育的数量规模和结构供给与区域规划发展实际需求存在差异。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变化,适时调整高职教育不同专业供给人才数量和结构,使供给数量和机构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面向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2017年福建省的高职招生计划中,个别专业供给与区域发展规划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1.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弱势,无助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由于高职教育的某些专业与本科专业设置相同,且属于长线招生专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使得这些专业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某些专业需求主要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对这类专业的使用需要达到一定的基本条件,而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与公共服务单位对其基本条件要求存在差异,则意味着这类专业会陷入就业的困境。此外,某些专业具有较好的待遇,但其对应聘人员综合条件要求较高(如空中乘务),且从已有的招聘结果看到,高职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上的这些状况都不利于国家或投资者投入教育资源的情况下促进区域产业机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相对弱势专业计划招生人数超过2017年招生计划人数的20%,如表1所示。

表1 2017年就业竞争力处于相对较弱势的高职专业招生计划数

(续表1)

小学教育596/3早期教育460/5语文教育100/1数学教育150/1英语教育253/2空中乘务1 029/10主持与播音233/3新闻采编与制作287/4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290/4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147/2药学1 116/5食品营养与检测1 402/13室内设计技术2 004/16工程造价1 924/20合计11 33810 813

数据来源:福建省各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招生计划。

2.某些符合国家和福建省发展规划且未来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重点类专业,其招生数量明显偏少。国家和省发展重点,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高职专业占当年高职教育招生计划比例不到1.5%,如表2所示。

表2 国家和省重点发展的专业2017年招生数量偏少的高职专业

数据来源:福建省各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招生计划。

(二)高职教育专业供给的固化与实际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不匹配。一个专业的设置需要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符合要求的教师队伍,但一个专业一旦设置,在相当长的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其专业对区域的供给会一直持续,特别是学校投资较少、较好招生的某些某一时间内需求量大、工作环境和福利相对较好的专业(如经济管理类专业)更是各高职院校开设的优先选择,专业和师资力量一旦固化,会导致某些专业毕业生在开设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供给量持续增长,而与本科相同的专业,因竞争力相对弱势导致供过于求。

同时某些专业(如理工类)划分较细,专业性较强,通用性不如经管类专业,专业设置成本较高(教学设备),学生就业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各学校在选择专业设置时,不作为优先项目。这使得某些理工类专业设置数量较少,这些专业也存在专业固化的问题。但是科技创新发展变化较快,不像经济管理类专业相对稳定,使得理工类专业的设置申请、审批、师资力量跟不上科技创新的速度。同时,某些科技创新一旦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短时间内就亟需大量的高级技术劳动者,使得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术劳动者的供给不足,形成了专业固化与实际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不一致。

(三)职业教育的供给区域与本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高职教育的供给范围绝大部分在所属省市,而所属省市都有适应本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且各省市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其自然资源条件不同,适合发展的产业也不同,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区域高职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职业供给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需求存在差异。福建省在实施国家发展行动计划和福建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一是推动石化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但2017年有两校仅油气储运技术招生245人,而涉及产业链的专业零招生。二是制造业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基础工艺,突出智能制造及运用,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2017年除数控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招生较多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仅一所学校招生28人,智能控制技术二所学校招生147人,很多与产业规划相关专业没有招生,这与整个产业发展规划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三是重点发展高端集成电路制造及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等电子类产业及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材料等领域专业。而与之相关的高职专业没有招生计划。

2.职业教育的区域供给与区位经济发展特征的需求存在差异。福建省地理特征表现为南边靠海,有陆地海岸线长达三千多公里,北边的山地丘陵占了全省面积的近九成。依据其地理特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高职教育招生计划中与海洋相关的海水养殖专业没有招生计划。

大力发展与山地和丘陵相适应的农业经济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福建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优势,但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仅一所学校招生20人。适合山地养殖的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没有招生计划。

3.职业教育区域供给与现行的区域经济产业提升发展规划的需求存在差异。福建省第十三五规划提出轻工业重点推进食品工业、制鞋业、造纸业提升发展,食品、制鞋和纺织等是闽南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而在高职教育招生计划中,涉及这些产业智能化改造和创新转型,生产方式的数字化、精细化、绿色化等提升产业的专业没有招生计划。

(四)高新技术专业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存在时间差。由于新设置专业需要通过相关的审批程序,专业设置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不断出现对新的专业产生新的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对这些新专业的需求数量规模的信息传递到相关院校和相关专业设置审批部门,直至到专业审批设置,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使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某些高职教育专业内容供给与区域经济使用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工作在一线的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专业教育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这直接关系到这些高级技术劳动者未来的工作能力,关系到高技术产品的供给质量。但由于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时已经确定,而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实际需要高级技术劳动者所掌握的知识与专业设置审批时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异,影响到了培养出的高级技术劳动者与其职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产生了专业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知识的差异。

(六)某些职业教育的形式与实现满足区域内行业的专业需求的目标程度不足。高级技术工作者根据专业特点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在专业岗位上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是高级技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条件。但在高职教育实际教学工作中,某些专业理论教学时间占比例过大,实践时间占比过少,影响学生以后在专业岗位上熟练操作水平。某些专业因为专业实践设备不足,学生不能从事相关的专业实践而操作技能受到影响。某些专业技术发展较快,学校无法提供合适的设备或通过实习进行相应的教学,使得学生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

(七)某些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和运用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满足程度有差异。在现行的高职院校中,公立学校占绝大多数,各学校按照专业设置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一旦专业教师确定,其在后期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对稳定,这决定了学校一定时期师资结构。但随着时间变化,原有某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持续不断的出现,某些最接近实际的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专业或课程,能够胜任这些高新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或指导的教师极其短缺,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四、改革职业教育供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将职业教育计划与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计划相衔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主要为本区域内各行业培养高级技术劳动者。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在制定各自的各专业招生计划时,应将本校的招生计划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并根据本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布局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及招生规模,加快重点的高新技术专业高级技术劳动者的培养速度,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劳动者的需求,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根据本区域产业状况,把高职教育与优化区域产业相衔接,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1.将高职教育与区域内优势产业相结合。各区域经济在长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某些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产业。为了使这些优势产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技术劳动者来促使其优势产业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缺少高级技术劳动者,其绝对优势产业和相对优势产业都将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失去其优势,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2.适应提升区域内传统产业需要,提高高职教育品质。不管在那个区域都存在大量的传统产业,而某些传统产业已经不再适应所处时代和环境要求,则有必要对某些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区域传统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有相适应的高级技术劳动者,则有必要通过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劳动者以促进区域传统产业相适应。

3.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相协调,继续快速提供高品质的高级技术劳动者。新兴产业一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它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涌现。要使新兴产业真正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坚转变为现实,培养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各类高级专业技术劳动者是其必要的条件之一。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但各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前景存在差别,高职教育先要抓住其中具有较大规模和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进行专业设置和培养合格的职业高级技术劳动者,并适时逐步扩大其它新兴产业,使各类新兴专业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前提下,保证新兴产业区域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技术劳动者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积极跟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搜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专业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高级技术劳动者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反映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区域经济的发展以高新技术引领未来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是区域经济保持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职教育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就要跟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适应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级技术劳动者专业和数量结构的要求,积极搜集产业需求数量和信息,使职业教育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本区域特色高级技术劳动者的供给,发展区域的特色经济。各区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适合发展与本区域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区域内的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地理位置特征和环境,制定与区域特征相符合的规模和结构的高职招生计划(如沿海区域发展海洋养殖和沿海旅游业,北部区域发展茶叶生产和山区特色养殖等),培养与区域特色相适应的高级技术劳动者,以促进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五)改革高职教育的院校专业设置,使各高职院校的特色更加明显,充分发挥其专业特色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改革高职教育院校的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各自的特色专业,提高特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资金的效益。避免高职院校成为拥有众多不同学科专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出现什么专业都有,什么专业都不精,什么专业投资都有,什么专业投资都不足或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资金和人才资源的使用的低效率和低效益。各具特色专业的高职院校将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具有特色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职业技术劳动者。

(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内容需求,及时修订高职教育内容与实际相衔接。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某些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新兴产业对于高职教育内容除一般基本要求外,一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知识内容需要根据科技发展变化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这样才能使为生产一线培养出的高级技术劳动者能够一进入专业岗位就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要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某些传统产业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或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产业相关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需要以掌握新的知识为基础,因此,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高职教育必须及时修订相关的高职教育的内容,以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

对于高职教育内容的修订,特别是专业性强且要求具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课程,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在一线工作的高级职业技术劳动者和相关教师合作修订,才能使高职教育的内容与实际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改善高级职业技术劳动者供给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实行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实践示范兼职教学与专职教学相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高级技术劳动者。以供给区域合适数量和结构的高级技术劳动者为基础,不仅要重视高级技术劳动者专业基础的教育,也要高度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解决长期面临的高级职业技术劳动者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改进专业课教学模式,将在实践中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改进,某些专业课从教室的课堂教学转移到操作现场进行实地操作教学。且某些专业操作课程的教学不限于专职教师,要根据专业的特点,聘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级各类各行各业在各种技术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一线顶尖的高级技术劳动者作为实践现场的教学人员,通过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劳动者现场示范教学将极大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使培养出的高级职业技术专业劳动者真正能够做到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具有高的专业技能,缩短成为熟练高级职业劳动者的时间,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八)借鉴发达国家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长期繁荣发展过程中,各国都形成了独特的培养高级职业技术劳动者的方式,为这些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对掌握高新技术高级职业技术劳动者的要求,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好的经验方法,提高高职技术劳动者的专业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业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向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承担经验,发挥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优势,教学过程和学生专业实践操作的过程较好的结合。

2.鼓励和促进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根据各国和各行业和专业的不同特征,企业分别采用不同形式参与高职教育。可以是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合作形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学徒培训”和日本的“产学合作”。也可是学校为主,企业参与辅的形式,对于没有主导能力的小企业,通过这种形式的与学校合作,能够培养出适应自己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劳动者。

(九)改革高职院校教师任用方式,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和高级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现行的高职技术学院教师一般采用有编制(公立院校)的聘任形式,这种形式有其独得优势,使教职工集中精力进行教学和科研。但某些涉及到高新技术的专业,使用这种形式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足,主要在于某些高新技术专业发展速度较快,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某些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出现的专业(如AI等)市场人才不足,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对这类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但这些专业却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社会未来高级职业技术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是某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的教师需要改变任用形式。对高职学院的承担某些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可采用编制式聘用形式;而对承担具有较强专业性课程,特别是要求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或科技发展变化速度比较快的专业或具有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专业的任课教师采用动态聘用的形式,国家给足编制,但这种编制不固定于某个人,国家对这些编制的各项核拨款项同固定编制人员。各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设置要求,及时从全国或区域各行各业的行业竞赛中的优胜者中或某些代表未来发展趋势行业的龙头企业的高技术劳动者中选拔教学人员,通过对专业教师这种动态选择,可使高职教育培养出的高职技术劳动者能够随时保持与最新的科技操作方法相一致,提高了教学品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十)搜集高职教育质量反馈信息,评估高职教育质量,提高高职教育水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的高级技术劳动者是高职技术院校的基本要求。但培养出的高级技术劳动者的质量状况,需要高职技术院校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跟踪评价方法,对已经培养出的高级技术劳动者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高级技术劳动者及使用单位对劳动者使用质量的评价反馈,总结好的经验,找出高等技术劳动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存在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不断进行解决,使高级技术劳动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

猜你喜欢

劳动者区域高职
劳动者
分割区域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区域发展篇
在云端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劳动者之歌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