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闭阴寂寂 城高树苍苍六月节令行乐之纳凉月令

2019-08-03崔月姣

紫禁城 2019年7期
关键词:亭台消夏暑气

崔月姣

时至农历六月,火轮渐近,暑气渐升,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雨水最丰沛的时节。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暑气蒸人,俗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见夏日的炎热总使人们倍感煎熬。每每谈及夏日,人们常言「苦夏」,为了应对此「苦」,自然也有了避暑、消夏、纳凉之法。

烈日当空,天气炎热,热浪席卷大地,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一个「避」字— 要寻一阴寂之所,来躲避炎热。《后汉书》中说:「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意思就是说,夏日伏天不宜外出活动,而宜于室内静养,要深居简出。我们今日所说之三伏,古称「伏日」,「伏」就是潜伏、隐藏之意。关上房门将热气隔绝门外,若屋外再有老树一株,有浓荫覆窗,安居室内也甚是惬意。不过,除了在家中躲避炎热,外出也可以寻得很多好去处— 亭台、楼阁、水榭都是不错的选择。「水亭凉气多」,亭台、楼阁胜在通风良好,而水边通常温度较低,水的流动带动空气循环,自有凉风拂面。而对于诗仙李白来说,最佳的纳凉之法是深入夏日山中,寻山高林密之处,正如其诗言:「懒摇白羽扇,裸坦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把扇子扔了,衣服脱了,头巾解了,在深山古树的清幽中,与大自然拥抱,其行为做派一如其诗风,豪放洒脱。

自古以来,三伏天人们都喜欢以清凉的食物来消夏。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说:「都人最重二伏(二应作三),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为了能够在夏日吃到冰凉的食物,古时人们就以冰井藏冰至伏天使用,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原始冰箱—冰鉴。《周礼》卷二「天官蒙宰下·凌人」说:「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郑玄注曰:「鉴,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由此可见,古代人们很早就懂得要将冬日之冰盛在鉴内,以供夏日宴请宾客和祭祀时使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柏木冰箱,箱上有盖,盖上有四个铜钱纹开光,用于将箱盖提起。箱内设一层格屉,盛夏时节,在格屉下放置冰块,将食品置于屉板之上。箱内四壁以铅皮包镶,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利于箱内冰块保持低温,起到冷冻保鲜的作用。

人们为了应对夏日之苦热,真是费了不少心思。不过,若论纳凉的最高境界,还是那句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心静自然凉。」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夏天,去哪儿都逃不过一个「热」字,唯有静心才是解脱苦热之妙法。

猜你喜欢

亭台消夏暑气
风雨闲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竹笏消夏
燎沉香
林启泉作品
名画中的故事
在山水亭台间画下美丽春天
谒金门·秋思
亭台
马路公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