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桥南开小学:人人都是课程创变者

2019-08-02谭信娟供图上桥南开小学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南开研学万物

本刊记者_谭信娟 供图_上桥南开小学

在《读城记·四面重庆》《万物启蒙·小农夫》等校级课程,以及《蚕》《蝉》《纸》《鲤》《竹》《梅》等年级课程的洗礼下,老师们逐渐发现了万物启蒙课程的奥妙——以一物打通万物,穿越时空界限,重塑认知格局,学习深度不断增强,从单纯听课到质疑思辨。

万物启蒙小农夫课程,融合了农耕、科学、节气、体验和探究,备受学生欢迎

“踏踏实实做点有价值的事”

开学第一天,亲子共耕万物,这是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南开小学的重要仪式。孩子、家长和老师齐聚楼顶的万物启蒙园,播撒果蔬种子,在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流转中,感知一草一木的成长变化。

2017年秋,学校和专业农场合作,一步步将一栋楼的楼顶绿植改造为耕地。低段每个班级分得一块。开学之初,农夫前来指导播种插秧,师生和家长志愿者一起播下新的希望。

小朋友们惦念这块菜地,每到节气日就盼着上来瞧瞧,浇水施肥,有些甚至催促家长带来草木灰。有时会伤心地发现“小白菜身上很多洞”,这是为什么呢?捕捉到孩子疑问的科学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是被小虫吃了?是被小鸟啄了?老师追问:该怎么办呢?撒农药吗?到了收获季节,全班孩子齐上阵,摘几个豆角,拔几棵蒜苗,兴奋地带回家,在家人的协助下,一盘原汁原味的新鲜蔬菜出炉,共同分享耕种的喜悦。

这门万物启蒙·小农夫课程,融合了农耕、科学、节气、体验和探究,备受学生欢迎,引得高年级孩子频频发问,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另一块为他们准备的土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中。

在上桥南开小学,更有不少根植于本土文化的有趣课程。记者乘坐的轻轨,穿楼而过,江面开阔,帆船点点,轻轨上轮番播放的视频竟是《读城记·四面重庆》。这是上桥南开小学和万物启蒙团队联合开发的研学课程,被台湾《亲子天下》杂志评为2018教育“创新100”优秀项目。

“最开始,我们也是说试试,根本没想到能获奖。毕竟,一同获奖的一土学校、好奇学校,都是创新型小微学校,代表了教育创新的前沿。我们只是踏踏实实做点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一袭黑色大衣、快言快语的蒋芳校长,简洁又不失干练。

上桥南开小学校长蒋芳

“总得有点追求”

2016年11月,蒋芳到任上桥南开小学校长。该校有77年办学历史,位于西郊城乡结合部,生源一直以农民工子女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之西南地区最大客运站重庆西站的修建,新开发区孩童就近入学难问题凸显。彼时,学校刚迁入新校园,面积扩大了几倍,还和附近另一所农民工子弟校并入南开小学教育集团,两校重组为上桥南开小学。

教学硬件的升级容易,人的观念改变很难。蒋校长回忆刚来时,一到下班时间,全校很快清场,没有一个老师愿多呆一会儿。“大家对成绩没要求,对素质没要求,对什么都没有要求。我也不是说加班才好,但总得有点追求吧。”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她和行政团队开始摸底调查,随堂听课,规范课堂常规管理,很快发现了教师队伍潜藏的优势——年轻人接近一半。“一旦激发出他们的活力,学校的发展就有指望了。”

如何激发?蒋芳想起了万物启蒙课程。2016年5月,当时蒋芳还在沙坪坝区实验一小校长任上,钱锋老师到校做了为期两天的“桥课程”试验,受到师生、家长欢迎。随即,沙坪坝区实验一小便加入万物地图课程计划,成为第一所联盟校。

早在2015年,蒋芳就看过钱锋的演讲直播。蒋芳觉得本校老师可能做不了,因为讲课的钱锋可是名师。2016年3月,钱锋到巴蜀小学做课程分享,蒋芳就以师资能否做万物启蒙请教。“完全可以做,你不要期待结果,做就对了。这个中国文化通识教育大方向下,自由广阔,课程开发空间能锻炼老师。”蒋芳依稀记得。

蒋芳决定借万物启蒙课程,来撬动老师的专业发展——一群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轻松懒散惯了的老师。起初老师们抵触情绪不小,因为万物启蒙课程看起来就很累人。一年级数学老师蔡张敏,至今记得蒋校长动员时的一段讲话:“我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你们说我图什么,我就想学校师资力量提高一点,学生素质、家长素质提高一点,让老师、孩子、家长真有天天向上的感觉。”

学校组织老师学习万物启蒙“以万物为教材,以世界为课堂”的理念,研磨联盟校优秀案例,消化《茶》《竹》教材。随着学习的深入,不仅老师打退堂鼓,连中层干部也犹疑不决。“这个课程太高大上了,我们跟不上。”“我们的孩子80%来自进城务工家庭,家长会支持吗?孩子学得会吗?”

众人质疑,只有蒋芳和从南开小学调来的教学副校长刘庆坚持。她们认为,老师们不自信是因为眼界受限,长期局限于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教书刷题,对教育的思考和见识都很少。让他们接触好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在做中学,学中做,慢慢培养。

万物启蒙每月有一次线上培训,时间是晚上7点半至8点半,蒋芳鼓励老师们参加。培训开始的前几天,课程主任就在群里滚动通知。培训当天,蒋芳也再次提醒。可培训时依然只有她和课程主任两人在线。第二天俩人在群里进行一场表演性质的讨论,一是让老师们知道课程有点意思,二是校长全程参与培训,形成行政震慑。第二次,增加了五六人。第三次,又多了十几位。学习人员名单公示,积极分子获得奖品。慢慢每次都稳定到几十人。

老师们也逐渐发现了课程的奥妙——以一物打通万物,穿越时空界限,重塑认知格局,学习深度不断增强,从单纯听课到质疑思辨。

上桥南开小学开设有《蚕》《蝉》《纸》《鲤》《竹》《梅》等万物启蒙年级课程,上图分别为“竹”课程和“茶”课程

学,然后知不足

阶段学习结束后,进入课程实践环节。三、四、五年级做试点,分别聚焦“茶”“竹”“船”。老师自愿报名。有孩子的老师们意识到课程的价值,积极性尤其高。《茶》《竹》有教材,而“船”则在多次头脑风暴中确定了课程大纲和内容。年级组集体备课,根据学科分工合作,轮流上课,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时间。

为了激发其他老师的积极性,蒋芳和行政团队开启了下一轮线上学习。同时开展丰富的活动,比如《茶》课程邀请茶艺师,《竹》课程跳竹竿舞。慢慢地,教师们的分科思维和惰性观念被撼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多了。

2017年10月28日,钱锋第一次来线下培训,上桥南开小学趁此举办了一场万物启蒙课程研讨会,邀请了200多名家长参加。《捉妖记·哪吒》示范课上,孩子们表现精彩,家长和老师听得也激动。“家长反响不错,特别是附近医院和大专院校的,认为这个课程好,带动了其他家长参与。老师们以前认为这样的课程高不可攀,现在开始主动探索。”

但培训也让老师们发现了课程实施的问题,看起来更像不同学科的知识叠加,少了体验探究和本地风土人情。

之后,课程团队在此下功夫,于2018年推出了《读城记·四面重庆》研学课程,以江城重庆、山城重庆、雾都重庆、桥都重庆四个维度为基点,各年级围绕不同主题,让学生剖析城市的细胞,“品读”人与城市的联系。

2018年秋季,一年级七个班开展了一次研学活动。考虑到孩子小,全班出动安全压力大,各班推出十个名额让家长抢。

研学第一步是选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江城重庆的主题,最终选择了重庆市名人馆和朝天门码头。研学该怎么做?不能只是走走看看,各科老师聚首讨论,从各自学科出发丰富研学内容。参观名人馆时,语文老师根据名人诗词,设置了冲关活动。邀请家长代表介绍本地名人,学生述说感受。在朝天门码头,大家围坐在广场上,分班搞活动。语文老师讲解两江汇流的故事后,搞知识抢答,积分可兑换奖品。音乐老师带头唱起关于长江的歌,并跳舞。美术老师让孩子们画两江汇流。亲子研学单,设置了邻近网红洪崖洞的相关知识。也融入数学元素,学生用脚步度量头顶的千厮门大桥。

这次活动,老师们的思路被打开,看到了学科融合的精彩。数学老师蔡张敏觉得这种探究方式也影响了她教育自家孩子的方式。“以前看到朝天门码头,我只会和孩子讲这是长江和嘉陵江汇流之处。现在,我会链接重庆的人物、事物和风物,让孩子全方位感知。”

万物启蒙也撬动了语文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数学老师主动提议引进课程,科学组想和崔博士团队合作,体育老师想进行创新,音乐老师想组织学生乐团……当初一下班全校老师马上清场的情景成为了历史。

学校趁机引入多项特色课程,邀请专家前来指导培训,在“根深中国,绽放世界”慧根课程理念指引下,构建了包含核心基础课程、综合扩展课程、精品课程在内的三大课程体系。

核心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综合扩展课程下设六个分支——文学类、艺术类、健康类、科技类、道德类、智慧大讲堂。在此基础上开发创造,形成校级精品课程。折纸、剪纸传统课程被升级为创新艺术统整课程。万物启蒙课程下设风物、草木、虫鸟、戏剧、小农夫、读城记等,一至六年级全面参与。

功不唐捐,参与课程的老师,能力都多少有所提高。课程的深度参与也促进了学校课题的研发,《城市小学基于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的“学本研修文化”的构建研究》被纳入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科研课题。

2018年12月15日,万物启蒙·第三届联盟校现场研讨会在学校召开。课程成果展览,全由师生完成布展,既有《读城记·四面重庆》《万物启蒙·小农夫》等校级课程,也有《蚕》《蝉》《纸》《鲤》《竹》《梅》等年级课程,而落地到班级的诗教课则有老师参与“诗教与思辨”课堂教学展示。“布展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体现了策展人的审美素养,老师带着孩子做出来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蒋校长感叹道。

这些课程都指向儿童思维培养,孩子们越学越聪明,孩子的变化,使得家长更支持学校工作。“我们现在非常珍惜学校提供的别开生面的探究课程和学习机会。”有家长说。

之前,本校老师及周边医院和大专院校的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入读此校的,近几年纷纷转学回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院长在万物有光论坛上曾发表感慨:“昨天我们看到上桥南开小学的蒋芳校长,让人敬佩。一个名校校长,在名校待了一辈子,很容易获得各种社会声誉、个人名誉、还有升学率……但是她愿意到一所薄弱学校,去改变教育生态,帮助弱势人群,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追求,这才是教育家的本事与眼界。”

《读城记·四面重庆》研学课程,被台湾《亲子天下》杂志评为2018教育“创新100”优秀项目

猜你喜欢

南开研学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研学之旅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