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三水红盆石膏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2019-08-02李梦霞王润婷李雪

四川有色金属 2019年2期
关键词:泥岩石膏盆地

李梦霞,王润婷,李雪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1 盆地概况

三水红层盆地分布面积约2500km2,为一近于南北向的长轴向斜。盆地内广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白垩系和第三系由老到新依次向盆地轴心作平缓倾斜。盆地内次级的褶皱多为两翼近乎对称的短轴的褶曲见图1。

2 矿床地质

2.1 地层、岩性

矿区处在盆地西缘,为一倾向160°、倾角3°~6°的缓倾斜之单斜构造。被揭露的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Ea、Eb、Ec三层。

Ea:紫红色砂砾岩、砾岩,厚度大于92m。Eb:为主要含矿层,分为E1b和E2b两层。

(1)E1b:下部系紫红色与灰紫色交替的粉砂质钙质泥岩,厚93m~163m,局部含团块状结核硬石膏。上部为暗紫色与灰紫色交互的含粉砂质钙质泥岩,厚80m,夹十四个工业膏组。

图1 三水盆地地质构造略图

(2)E2b:下部为主要含矿层,系暗紫色与深灰色交互的粘土质钙质泥岩。层理清晰,单层厚0.5m~2m不等。岩石结构致密,颗粒细小,主要由粘土质组成,含量76%~93%,方解石5%~20%,其次是微量的石英、黄铁矿等,厚91m,夹十八个工业育组。其下以一层灰黑色具条带状构造之泥岩为标志与E1b区分。上部是暗紫与深灰色交替的粘土岩类,厚34m。

图2 广东三水红层盆地柱状图

Ec:紫红色、浅灰色和灰黑色交互的长石-石英砂岩、粘土岩夹薄层油页岩,总厚度170m见图2。

2.2 矿体(层)

矿体(层),又称工业膏组。已探明矿体共32个,这些矿体中除个别地段以单一的矿层形式存在外,大部分则在一定范围内(间距以2.2m为限)呈膏层的组合形式构成。倾向南东,倾角3°~6°,从钻孔揭露矿体的连续性来看,32个矿体中,15、17、20号为层状;8、16、19、21号和29号呈似层状;其它为透镜状或层间夹层形式出现。

矿体厚度一般0.5m~1m,但是主要矿体厚度相当稳定。在垂深45m~200m范围内成群密集出现,含矿间隔适于分层采掘。主要矿体的平均品位见表1。

表1 主要矿体平均品位表 /%

2.3 矿石类型及其特征

矿区内可见三种矿石类型,即石膏(包括异种普通石膏、泥质和硬石膏、纤维石膏),普-硬石膏(混合类型)和硬石膏。这些矿石,随着埋藏深度不同,各剖面线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见图3。石膏一般埋藏-150m以上;普-硬石膏在-150m~180m之间;硬石膏则在-180m以下。

(1)石膏

①纤维石膏:多为薄层状,般可见30层~60层,单层厚2cm~4cm,最厚0.13m,部分沿裂隙充填,呈脉状和网脉状。矿石通常为白色成稍带浅红色,半透明,硬度低,以纤维状构造、丝绢光泽和具对称生长水线(又称缝合线)为其特征。

②泥质石膏:灰-深灰色,呈土状,质松,微结晶者断口可见玻璃光译,单层厚0.2m~0.5m不等,品位不稳定。

图3 各剖面间矿石类型与标高关系

③普通石膏:为构成工业矿体的主要矿石,多呈似层状产出,单层厚0.4m~0.8m,最厚1.60m。矿石中质地较纯者为白色,半透明,一般稍具肉红色,条痕白色,致密块状、板状、鳞片状集合体。具玻璃光泽和丝绢光泽,化学成分仅次于纤维石膏,含0.3%~1.0%的锶元素和微量的MgO、Al2O3等。

(2)普-硬石膏:这种石膏系由普通石膏和硬石膏构成,称为混合类型或过渡类型。这种矿石是石膏(CaSO4·2H2O)脱水未毕,或硬石膏(CaSO4)水化生成。因此,其物理性质介于二水石膏与硬石膏之间,标准的矿石,其品位中CaSO4·2H2O和CaSO4几乎各占其半,评价时需将计算出CaSO4·2H2O和CaSO4的各别含量之和来衡量。

(3)硬石膏:常与普通石膏和混合类型的矿石构成同层异矿产出,自然状态下普遍含少许的水分,硬度大,白色或带浅蓝色大理石状结晶。

3 关于成矿作用问题

矿区位于红层盆地西缘,从地理上为北江与西江汇合处。盆地边缘出露碎屑岩类和碳酸盐类岩石,含矿围岩系整套红色与灰色交互之钙质泥岩。底部(Ea)是巨厚层砂砾岩,下第三系红层总厚度在1000m以上。构成矿床的普通石膏,厚度虽然不大,但层位相当稳定。其下有硬石膏,其上则分布着大量的薄层状和脉状纤维石膏。这些现象似可认为在老第三纪后期,大陆盆地已被红色岩系(Ea)所沉积。由于风化剥蚀与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重新出现了新的、但范围较小的零星盆地。这些然地及早期遗留下来的盆地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曾一度下降,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泻湖,这些泻湖内含有大量的硫化物,长期与水中的碳酸盐类作用,形成所谓膏源溶液,这些育源溶液受地区性的炎热干燥气候的影响,导致湖中水的蒸发量超过经沙洲之类的流入量和大气降雨量,使含水硫酸钙溶液的浓度逐渐增高,当溶液浓度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则开始结晶沉积石膏,形成石膏矿床。

硬石膏在矿区分布颇广,然而尚不能单独构成矿床,而且位在-180m标高以下,呈团块状结核者屠多。我们认为并非属原生沉积,而是承受上伏岩层巨大压力的影响使石膏(CaSO4·2H2O)脱水而成,这种成生与纤维石膏经地下水的不断作用,溶取膏质再沉积于岩石层间和各种形态的裂缝形成,同属次生作用。同时由于演变的不断进行,一部分尚未完成脱水状态,而呈普一硬石膏之过渡类型矿石存在。

地质作用的持续性和继承性,在沉积石膏后,盆地又渐回升,但仍不适于大发植物的生长环境,且水面平静,含有机质的缘故,在膏矿上伏岩层(Ec)沉积了薄层油页岩,尔后已是淡水湖泊相的产物。必须指出,曾经有些同志认为普通石音系原生硬石膏水化作用生成的,即按下式吸收水分形成石膏:CaSO4+2H2O=CaSO4·2H2O。那么,必然导致体积显著膨胀,因而将引起岩层发生督皱和石膏层的许多复杂的破坏。根据地质勘探中的大量实际资料,这种现象是很不明显的。

从岩性来看,工业膏组常赋存在暗紫色与灰色交互层中之灰色层内,岩石结构致密,颗粒细小,说明氧化和还原不断进行,主要工业矿体在灰色层中,证明还原条件更为有利。这对寻找类似矿床,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泥岩石膏盆地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基于谱元法的三维盆地-子盆地共振初步研究
湖北拟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涞源斗军湾盆地新生代地层及新构造运动
石膏之魂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石膏鞋印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