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2019-08-01王娇

今日财富 2019年19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遗迹科普

王娇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更乐于通过旅游来提高生活品质,更倾向于远离喧嚣,走进自然。地质公园符合现代旅游理念,是一种新的旅游载体,被定位为“高层次、高品位、高起点和低开发、低介入”的融可持续性旅游、生态旅游等最新理念的一种高品位科普性旅游行为,是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融山脉、高原、平原、沙漠等多种地貌单元于一体,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是旅游度假的胜地,也是内蒙古西部具有深厚发展潜力的地质公园之一,必将带动本地相关产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欧洲成立地质公园网络,目的是 “以发展地质旅游来促进地质遗迹保护,以地质遗迹保护来支持地质旅游开发”。但是国内大部分地质公园仍然在以一般旅游区进行开发,忽视了生态资源的保护,造成地质遗迹景观破坏、科普价值不能体现,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丧失等诸多问题。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于2013年10月步入国家地质公园行列,以国家地质公园标准逐步完善公园建设,但旅游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一、生态资源保护现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巴彦淖尔地区最早在西汉年间就开始生态环境保护。建国以后,采取人工造林、流沙治理等措施不断加强生态治理。目前,巴彦淖爾国家地质公园依托火山遗迹、古生物化石、沙漠、湖泊、水流等遗迹资源,逐步推进旅游开发,但是游客食宿产生的生活垃圾,游览配备的机动车辆、船只排出的废油、废气等,对公园内大气、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园区保护力度不够,旅游者生态环境意识薄弱,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虽然现在还不足以对公园内的生态环境构成太大的威胁,但考虑到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防止公园内的生态环境状况恶化。

二、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适宜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分别在平季、淡季和旺季,进入园区调查,分析得出客源市场现状。根据调查,游客主要来自于巴彦淖尔本市及周边地区,比如宁夏、甘肃及内蒙古其他盟市等,也有少部分国外游客。客流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以自助旅游为主,团队出游为辅,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消费水平较低。游客职业主要为科研人员、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学生、政企管理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游客性别比例差距很小,年龄跨度较大,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有。游客对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的了解主要通过网络宣传,对生态资源的科研和科普价值评价较高,但对其观赏价值评价较低,普遍认为还有待开发。

据游客情况分析,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现有的旅游开发程度远远不够,知名度较小,但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开发应综合考虑游客需求,突出科普教育功能。旅游产品应针对季节性、游客停留时间,游客经济状况等设计。

三、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

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生态资源类型丰富,但比较脆弱,旅游开发应以保护为先。本研究根据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生态资源,设计了科研科普旅游产品、观光休闲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

1.旅游产品

(1)科研科普旅游产品突出打造科研基地,突出科普功能。巴彦淖尔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园区内,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都具有极大的科研科普价值,在原地建立科考站和保护性玻璃地台,既能保护资源又便于观赏。园区设立科研区、科普区、休息区。科研区允许有资质的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入驻;科普区允许普通游客游览;休息区供游客休息。

(2)观光旅游产品突出休闲娱乐功能。依托黄河水流遗迹、沙漠湖泊、石林、阴山、阴山岩画等地质景观,结合黄河水上游乐项目,沙漠康体项目等开发旅游产品。

(3)特色旅游产品突出文化传承功能。依托巴彦淖尔悠久的宗教历史,开发宗教旅游产品;依托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草原那达慕、中国河套瓜果节、沙雕和垂钓比赛、等,开发节事旅游;依托农家乐、牧家乐、观草原、祭敖包等活动,开发民俗旅游。

2.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主要通过联合营销和专题宣传。联合营销要与兄弟单位合作,通过与周边省(自治区)及内蒙古其他盟市进行合作,提升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国内知名度。专题宣传要有针对性,把握游客需求心理,寻求旅游产品和生态资源最佳组合方式。

四、结语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客源市场现状,对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进行了定位,设计了三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提出联合营销和专题宣传市场推广方式,为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局 巴彦淖尔市地质公园管理局)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遗迹科普
沙海遗迹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超新星遗迹Simeis 147
作品选登
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