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019-08-01张立颖

神州·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喜福会冲突融合

摘要:由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误解,《喜福会》中的母女两代人在家庭观、教育观、婚姻观以及语言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在种种艰辛之后,女儿们开始对母亲的做法表示赞同,同时母亲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女儿们的影响,在母亲们开始接受美国文化的同时也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关键词:《喜福会》;中美文化;冲突;融合

《喜福会》叙述了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与她们的华裔母亲的相处故事,不同背景下成长的女儿和母亲之间由初期的冲突与摩擦,到最终的相互理解和接受,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与融合。

一、冲突

《喜福会》里,四位中国背景下的母亲,她们的骨子里依旧代表的是中国女性,她们冒险去美国求得一席生活空间,难免和在美国背景下成长的女儿们有着太多的代沟,因此,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也决定了她们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之艰辛。

1.教育方面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去换来子女的教育机会,在儿女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父母扮演着服务和监督的角色,甚至是命令和强制性地要求子女在某一领域获得某种成就;而西方注重子女的自由发展和个人空间,父母在子女成年之后就不再为其提供生活费,也不过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子女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发展。小说中吴精美的母亲用自己做清洁工的工资给女儿聘请钢琴家庭教师,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女儿培养得更好,可是女儿精美并不是很领情:“我从来就不相信我可以成为我想成为的任何人,因为我从来就是我自己!”吴精美的母亲是万千中国女性的一个代表,在她的意识之中,父母是有权利来安排自己子女以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子女对此不得有任何的反驳;然而从小在美国长大的精美有着强烈的个人权利和意识,认为自己的发展与他人无关,否认母亲的安排和计划,并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2.婚姻方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家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乎是约定俗成的事情。他们关心自己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的,甚至大家觉得这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因此很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也依旧摆脱不了父母的干预。美国文化中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他們很看重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一旦有人“越境”,必将通过自己的方式方法维护自己的个人权力和自由。小说中,当龚琳达发现女儿薇弗莱的第一个男友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美国人后,她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试图拆散他们,甚至用武力赶走他们。这是中国母亲对女儿爱的表达,虽然处理的方式不是很好,却充满了母亲对儿女的满满的关心和爱;女儿认为自己的婚姻应由自己选择和决定,不应受到任何人的干涉,于是她采取私奔的方式向母亲的权威性发起了挑战。

二、原因分析

中国背景下的母亲代表着东方文化,她们总是想让女儿变成和她们一样的彻头彻尾的中国人;而代表着西方文化的女儿们,她们是不会去接受母亲所谓的中国传统教育的。追根溯源,母女的矛盾冲突本质上源自中美不同的家庭伦理观,也与彼此间的语言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1.中美不同的家庭伦理观

中国家庭特别强调晚辈必须尊重长辈并要听从长辈的教诲,而长辈也要对晚辈负一定的责任。父母应该尽心尽力的抚养子女,培养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与此同时,子女必须无条件地听从父母的任何决定。所谓“百善孝为先”,孩子们必须顺从父母的意愿,竭尽所能做到孝顺。而在美国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是透明的关系,他们不受任何的束缚和制约。母亲们的做法无时不刻都在遵循着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她们同时也身为女儿,为了报答自己母亲所做的一切,就算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小说中,在安梅的奶奶去世之际,安梅的母亲选择匆匆回家,甚至可以割腕救母。也正是这种特殊的人伦之情,使得她们为了女儿的成长和幸福倾尽全力,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不计后果。受美国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女儿们一方面希望与母亲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择婚姻,因此母亲们所做的一切也就显得那么“粗暴”而不合时宜了。

2.语言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还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语言上的差异必定会带来文化上的冲突。(1)在小说中,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对话也使她们的矛盾更一步加深,随之而来的便是源源不断的冲突。

小说中,龚琳达自豪地向女儿讲起自己的家乡太原,本以为女儿会充满兴趣,没想到女儿却将“太原”和“台湾”混淆了。母亲难免失望,当她再次想要使得女儿明确区分时,看到的却是女儿并不怎么感兴趣的表情。在女儿们看来,一个并不是很熟悉的地名没有讨论和区分的意义。她们觉得母亲们不会说英语,也就意味着和母亲的交流之门因此关闭,更不期待母亲可以换位思考去体会她们内心的想法。作为母亲,她们想要和女儿成为朋友,想去更好地爱她们。然而自己蹩脚的英语会阻碍母女的交流,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经常不能真正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导致许多的善意和好心在言语交流中丧失了。在英语中,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对应的内容对于女儿们来说是没办法明白的。这种语言上的冲突也使得母女之间的矛盾加剧,有时候并不是她们不理解对方的心意,而是无法理解对方的语言。

3.融合

当母亲们慢慢去适应新事物,开始学习新东西。母亲们换上了美国式样的宽松衬衫和长裤,开始学习英语,也经常在周末参加教会的活动,不再把自己隔离在中国朋友的小圈子里。许安梅的儿子溺水以后,她选择去海边求得上帝的保佑,那一刻她短暂抛弃了中国“无神论”的观点,只希望儿子能够平安归来。龚琳达在和女儿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之后,开始求得一种中间状态以此维持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她希望女儿在接受美国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具备中国女孩儿的特色。女儿离婚以后,结交了新的男友,母亲虽有抱怨,最终还是抛弃了文化的偏见接受了里奇,和他们一起到中国度蜜月,这也意味着母女开始为对方做出改变,开始接受对方的文化并努力地融入其中。

文化的融合是靠彼此的互相包容与让步才可以得到的。从母亲的角度而言,最初源自对女儿的关心与爱,随着对美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也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适应。对女儿们来说,“母亲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是历史与记忆的中介,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文化传统通过母亲得以延伸,历史和记忆通过母亲得以重建。”(2)她们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无法割舍的中华民族的血液。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文化认同感逐步消解了母女之间的隔阂。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儿们纷纷转头回望自己的母亲,从母亲的苦难故事中获得了无限的力量,并更多地了解了她们的立场,与此同时,她们也感受到中国文化对她们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儿们对于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母亲的严厉只不过是一种保护儿女们的手段和方式。吴精美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她明白了中国的母亲温柔如水般的爱,也懂得了母亲的所作所为,原来母亲一直希望她可以认祖归亲,她最终决定回上海与失散多年的同母异父的姐姐们相认,以便让母亲的灵魂得以慰藉。

三、结语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不同背景下成长的母亲与女儿之间在相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中西方两种文化无声地辩论,而她们之间的和解则证明了不同文化之间都是有共通点的。小说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由不容到兼容这样的一个过程,说明了中西文化有着一个美好的发展前途,对研究中西文化对比有着广泛的实践意义。

注释:

(1) .《现代汉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 谭恩美,程乃珊等译.喜福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立颖(1994.9-)女,汉族,甘肃庆阳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喜福会冲突融合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融合》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