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影响因素及阶段性干预效果分析

2019-08-01罗诗凡

智慧健康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阶段性脑力阻塞性

罗诗凡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综合内科,四川 乐山 614218)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与空气污染、吸烟和老年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易出现活动耐受力降低、咳嗽咳痰、疲劳和呼吸困难等身心问题,其中疲劳被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第二大症状[1]。鉴于此,临床上亟需寻找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而缓解患者疲劳和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阶段性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疲劳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改善患者疲劳症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75例)和干预组(75例)。干预组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为55-79岁,平均(66.1±4.3)岁,病程为2-8年,平均(4.1±1.5)年。常规组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52-79岁,平均(66.3±4.1)岁,病程为2-10年,平均(4.3±1.3)年。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不同组患者护理后疲劳情况比较(±s)

表1 不同组患者护理后疲劳情况比较(±s)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 动力下降 体力疲劳 脑力疲劳 活动减少 综合疲劳常规组(75例) 8.88±2.66 11.51±2.70 9.80±2.96 12.58±2.66 11.90±2.48干预组(75例) 7.39±2.81# 9.13±2.25# 8.67±3.10# 9.90±2.58# 9.10±3.23#t 3.335 5.864 2.283 6.263 5.955 P 0.001 0.000 0.012 0.000 0.000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如入院评估和宣教,协助患者接受实验室和相关辅助检查,加强吸氧、用药和呼吸康复指导,出院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包括急性期加强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和认知干预,稳定期加强呼吸功能和体育锻炼指导,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评估患者心理情况,协助患者及时适应住院环境,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心态保持在良好状态。②生活干预:为确保营养良好,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科学饮食指导,必要情况下予以静脉或鼻饲营养制剂,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进一步协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③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④体育锻炼指导:护理人员积极评估患者病情,并依此制定合理体能锻炼方案,同时告知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⑤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加强呼吸机练习,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性呼吸操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多维疲劳量表(1995年荷兰Smets研制)对患者疲劳感知情况进行评估,本量表包括动力下降、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综合疲劳和活动减少共5个因素,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5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完全不符合记为1分、比较不符合记为2分、介于不符合与符合间记为3分、比较符合记为4分、完全符合记为5分,评分越高说明疲劳程度越重;比较不同组患者动力下降、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综合疲劳和活动减少等疲劳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共包括24项,大部分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少数项目采用3级评分法,若评分越高即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20.0处理,计量数据分别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护理后疲劳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动力下降、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综合疲劳和活动减少均较前降低(P<0.05),详见表1。

表2 不同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s)

表2 不同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s)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P<0.05,与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 HAMD(分)护理前 护理后 t P常规组(75例) 38.33±9.06 30.17±6.47& 6.348 0.000干预组(75例) 38.02±9.24* 26.73±5.88#& -8.927 0.000 t 0.207 -3.408 - -P 0.418 0.000 - -

2.2 不同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

在HAMD评分方面干预组和常规患者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常规组比较,护理后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研究报道,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因素主要为呼吸困难、营养不良、乳酸含量、文化程度、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与空气污染、吸烟和老年化等因素密切相关[2]。本次调查发现,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主要因素为病程、情绪抑郁和焦虑以及食欲等。鉴于此,本研究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期采取阶段性性护理干预,包括急性加重期对患者加强心理、生活和认知干预,协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的信念和体系,为接下来的干预提供保障,在稳定期对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进而达到养成有助于健康行为的目的[3-4]。本研究对常规护理和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疲劳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动力下降、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综合疲劳和活动减少等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护理前和常规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该研究结果与邓国金[2]等研究报道相类似。

本文结果表明,病程、焦虑和抑郁以及食欲等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常见因素,阶段性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同时还能改善其抑郁情绪。

猜你喜欢

阶段性脑力阻塞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脑力百分百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脑力对对碰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