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对缓解多发性骨髓瘤疼痛的效果分析

2019-08-01秦怀杰

智慧健康 2019年18期
关键词:骨髓瘤评量多发性

秦怀杰

(聊城市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300)

0 引言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浆细胞恶性增殖疾病,这种异常的增殖现象会对患者的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损伤[1-2]。研究发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通常会伴随高钙血症、肾脏损害、贫血、多发性溶骨性损害[3-4]。值得注意的是,骨髓瘤细胞会不断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进而使破骨细胞被激活,导致骨质的破坏和溶解,因此骨骼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胸骨、腰骶、肋骨等处的疼痛[5]。早期的疼痛通常为暂时的、轻度的、间歇性的、游走性的,而随着病变的不断进展,疼痛会逐渐变得剧烈且持续,患者在运动后疼痛会进一步加重。在本次研究中,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集束化疼痛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度,我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70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在48-82岁,平均(54.0±3.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在49-82岁,平均(54.3±3.1)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

(1)药物镇痛。若患者的疼痛程度未中度或重度,应适量给予镇痛药物,以“三阶梯镇痛”为使用原则,并根据患者疼痛的持续时间选择镇痛药物,做到个性化用药,记录不良反应。每日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在每班交班时细致交接。

(2)物理疗法以放松护理。针对患者的疼痛剧烈部位,可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热疗时间15分钟左右,温度不能烫手,每日3次-5次。给予患者局部按摩,护理人员使用拇指指腹或大鱼际肌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环形按摩,避免扣、压、捶等动作。综合运用深呼吸、听音乐、看电视或者冥想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

(3)协助生活护理。针对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患者,应为其提供协助式护理,将所有的治疗集中安排,确保患者的休息时间,保证病室的安静,使其能够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针对病理性骨折、溶骨性损害、骨质破害患者,应安排其睡硬板床,并定时为其翻身,在翻身时做到动作轻柔,以轴线翻身,避免对患者进行拉、拖、推等动作,做到均匀用力。

若患者疼痛为轻度,护理人员应尽量使其主动翻身,嘱咐患者动作缓慢,并为其竖起床栏。每日使用温水为患者擦洗,确保床铺的平整和干净,降低压疮发生率。在患者疼痛缓解后,可协助其下床活动,告知患者避免长时间的固定同一个姿势,避免久站或久坐,加强肢体的锻炼,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否则可能再次引发骨折。

1.3 评价指标

将疼痛缓解率、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数越高提示患者不良情绪障碍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P<0.05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更优(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疼痛缓解率对比(n,%)

表2 两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焦虑量表评分 抑郁量表评分对照组 35 50.31±4.19 53.95±5.79观察组 35 43.57±4.45 45.29±5.63 t-10.167 12.991 P-0.001 0.001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在老年人群当中更为多见,患者以骨痛、感染、肾功能不全、出血为主要症状[6]。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70%的患者因为骨痛就诊,早期轻微的疼痛往往被他们所忽视,在就诊时疼痛已经变得剧烈。而这种剧烈的疼痛会促使破骨细胞和瘤细胞的产生,进而使骨骼受到广泛破坏。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于疼痛的影响往往会产生抑郁、恐惧、悲观的情绪,进而降低其对治疗的配合度。因此,科学的、系统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集束化疼痛护理,经对比,观察组总缓解率91.43%,对照组为68.57%,χ2=5.714,P=0.017;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3.57±4.45)分、(45.29±5.63)分,对照组为(50.31±4.19)分、(53.95±5.79)分,P<0.05。集束化护理干预指的是针对一个问题制定出有循证理论支持的一系列联合护理措施,其中包含了至少3个元素,均经临床证实,从而提高护理的效率和效果[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元素同时实施,能够比单个实施时更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护理[8]。集束化疼痛护理当中的药物镇痛护理更加规范化,以疼痛评估结果为基础,若患者的疼痛评分未超过4分,可以非药物镇痛为干预措施;在患者疼痛评分超过7分时,可使用非药物镇痛、非固醇类抗炎药、强阿片类药物等联合干预措施[9]。非药物镇痛方式包括音乐干预、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等,均能够对患者的疼痛等不适进行缓解,并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以及治疗的配合度,促进其更快康复。心理护理也是缓解疼痛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利用积极心理学激发患者的潜能,促进其机体的良性因素,使其能够活用积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10]。

综上所述,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能够使其疼痛得到极大缓解,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髓瘤评量多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