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颅内出血在重症医学科保守诊治过程中的临床实践分析

2019-08-01王启顺张清华

智慧健康 2019年18期
关键词:医学科外伤性状况

王启顺,张清华

(昌邑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山东 昌邑 261300)

0 引言

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受到伤害,病情起病较急,发展较快,进而治疗的难度便会逐渐增大,同时,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已经受到严重的创伤,病人的脑组织功能已经受到较大的损害,如果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便会使病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从而合理的治疗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现择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54例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54例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7-75岁,平均(60.3±2.7)岁,30例因车祸受伤,20例因打击受伤,4例因坠落受伤,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家属同意,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1.2 方法

医护人员对患者运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即对病人运用适量的镇静药物,使其保持安静,并且使患者运用头高足低的状态躺在床上,进而病人头部的静脉便能够回流,出现脑水肿的情况大幅度减少。同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观察,使患者的呼吸较为通畅,病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获得彻底的清除,并且使病人肺部功能较为畅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运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脑水肿状况的时候,便应运用甘露醇对其进行治疗,当出现高热的时候,便应对其运用冰敷降温等方法。

1.3 判断标准

如果患者死亡,表明治疗程度为1级;如果患者长期昏迷,产生去皮质与大脑强直的症状,即植物生存的状态,表明治疗程度为2级;如果患者需要被他人照顾,不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即高残的状态,表明治疗程度为为三级;如果患者能够具有基本的料理生活的能力,表明气味中残,治疗程度为4级;如果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代表病人已经痊愈,治疗程度为5级。

1.4 统计学分析

参照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运用χ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验可知,治疗后痊愈人数显著多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效果的对比

3 讨论

颅内损伤患者容易出现躁动的情绪,并容易产生激怒的行为,因患者在代谢紊乱、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便会出现各种反常行为,进而便会出现急性精神障碍,同时,颅脑损伤会使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产生缺血的状况,并会引起脑细胞水肿,进而病人的机体会处于高代谢的模式中[1]。此外,病人应抓住最佳的介入时机,如果介入时机延迟,将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时间变慢。现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医学科中的保守治疗方法已经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此种治疗方法能使患者的身体状况获得转变,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如患者脑水肿状况会改善,全脑血液量较为稳定,脑细胞损伤情况较少出现,患者对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患者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现象,可能会使病人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在早期发现进行合理治疗的过程中,便能使患者的症状获得改善,达到良好的治疗功效。此外,颅内出血会使病人的脑组织呈现缺氧的状况,并会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在严重的情况下,便会出现破裂性的出血,同时,会使脑血管血流情况分布异常,进而会出现血管异常的现象[2]。

此外,对于小儿颅内出血患者而言,其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具有较高的不适应性,会呈现缺氧敏感的现象,而在分娩的过程中,一些患儿头部承受的能量较大,会出现变形的现象,还有可能出现脑瘫,并会出现硬脑膜缺血的症状。因此,此种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表明它能够抑制患者炎症症状的发生,进而对病人的脑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患者的病情获得显著改善,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通过实验可知,重症医学科在对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后,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高残3例,中残3例,痊愈46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保守治疗方法是较为合理的,它能使患者的身体症状逐步好转,病人的体能消耗程度降低,患者将能获得合理的治疗,达到积极的治疗效果。同时,病人的身体症状能获得合理转变,长此以往,还能够预防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减少患者脑缺氧状况的出现,减少恶性循环的发生。不同患者颅内出血现象具有差异化的原因,颅内出血与维生素K缺乏具有较大的关联,如果患者一直具有腹泻的情况,便应运用抗生素与母乳喂养的手段,从而能够促进病人维生素的吸收,使颅内出血现象较少的发生。

并且医生在对患者颅内出血量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便能使病人脑出血状况获得改善,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较少,便表明身体状况发生改变。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多,便有可能使其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会使出血量逐步升高,而医生在对病人实施治疗的时候,便能使其临床症状获得改善,医生对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而便能使患者的颅内出血状况获得变化。此种方法具有相应的优点,如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持续动态性的观察,并且治疗费用较低,进而在实施保守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便能使病人脑部出血状况获得变化,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因此,医生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观察,并对其实时看护,在逐步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便能够使病人的基本情况获得改善,达到良好的治疗功效,患者具有较大的依从性,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家属对医生具有较高的认可与赞赏度[4-5]。

综上所述,保守治疗方法对外伤性颅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观察,减少病人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从而此种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在临床中被医护人员广泛推广,使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尽快恢复到健康的模式中,出院时间提前[6]。

猜你喜欢

医学科外伤性状况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