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瞬即永恒

2019-07-30管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印象派

管彤

摘 要:徐刚,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为一名坚定的印象派画家,徐刚教授始终致力于运用画面色彩来表达画面特有的妙不可言的氛围,尤其是通过色彩的冷暖关系和层次感,将所见所感客观记录下来,创作出一幅幅精美感人的油画作品。

关键词:印象派;艺术思想;表现技法;文艺美学;徐刚

一、坚定的印象派画家

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下,光学理论和实践有了重大突破。印象主义运动出现在法国画坛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艺术沙龙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进入20世纪后,总的来说,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亢奋和急于变革的特点就不再像以前的美术史上那样,以画派或美术运动为例,是某种单一发展的趋势或潮流,而是描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和作品故事的年代,画家们各自独立自由地去追寻他们想要展现的艺术观念。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意味的是古代以后、未来以前、生长在当下的艺术,能够体现当下的时代特征和具有现代精神气息的艺术。艺术家们生活在今天的现实世界里,所接受的是这个时代的文化,他们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今天的社会面貌。徐刚教授从小就体现出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对绘画的热爱,大学期间因为特别喜欢油画那种厚重和客观的画面感,以及油画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对油画情有独钟,尤其是对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如痴如醉,一心钻研,这让他成为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可以将光影变化和色彩运用得完美和谐的画家。在当时的印象主义团体中有两种画家类型:第一种是印象派早期像莫奈一样,更注重于颜色的表现力;第二种是19世纪晚期印象派像德加一样崇拜古典素描。徐刚教授的印象主义同法国的印象主义运动一样,反对死板教条的学院派古典绘画体系和浪漫主义后期陷入空洞虚假的唯美主义,并且在印象派大师莫奈、西斯莱以及后印象派主义画家梵高、塞尚的作品中汲取养分,站在巨匠的肩膀上继续学习和探究印象派绘画。同时他尤其注重在绘画中对阳光和空气质感的研究和表现,一年四季无论雨雪阴晴总在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大自然在不同天气下的物象。徐刚教授反对概念化的绘画方式,认为画家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并根据当时的氛围记录下刹那的直接感受,表现出色彩的微妙变化。徐刚教授认为油画毕竟是发源于西方的,是西方文明的一颗闪耀珍珠,传播到中国不到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画家和学者们还在不断探索油画的多种语言,希望能将西方的绘画本土民族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发展中国油画应该尊重和借鉴欧洲宝贵的绘画成果,在历史的反思和自由创作中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同时不断的关心时代的变革历程和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进程,走向现实生活,追求生活的美感,继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吸收精华,用更宽广的视野打开中国油画艺术创作题材新世界的大门,研究者们应提升自己的审美和艺术修养,内心坚定且强大遵循自由意志和道德规范,创造出富有生命力艺术作品,营造生机勃勃的学术气息。在徐刚教授的油画作品中,纯粹的色彩是不存在的,两块色彩之间一定能找出第三块过渡的颜色,色彩之间的和谐是最重要的,大自然中存在大量的灰色,色彩的纯度是相对而言的,有冷暖的倾向。对于画家来说,他画的已经不是某个具体的形状和物体,而是具有某种形状的色彩和具有某种形状的色彩之间的关系。近距离观察徐刚教授的油画可以看到他的笔触自然放松,既随心所欲又肯定大胆,紧紧把握所绘物体的形态结构,画面厚薄疏密区分得当,节奏有紧有松相得益彰,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好体验。

二、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分析画面

第一眼看到徐刚教授的油画作品,就会让人陷入深深的遐想之中。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出发,这是一种审美的超越,绘画不仅仅是视觉的感官,也引起了观赏者的诗意与生存之思。绘画的价值与意义,表面上看来是用来观赏的,但是,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又始终在变化之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感到困惑与不解,此时艺术与诗思就应该启迪心灵。徐刚教授作品中的色彩无论是在视觉感官还是情感传递上,都有著一种敏感而细腻的共鸣,这也给观者以灵肉一元的整体感。在其丰富的内心世界里,色彩一气呵成的表达,是感情的倾注和情绪的宣泄,这也使得它的画面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打开观者在视觉上的想象空间。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而言,徐刚画面中诗意的生命体验可以在三个维度展开:一是传统的士大夫式宁静自然的诗趣与归隐田园的生存哲学之间的领悟,二是在现实的生命享乐与青春骚动中体验生命的反叛与不安,三是在异域的生命时尚与宗教狂欢中体验神圣与世俗的和谐。绘画与生命的自由想象,不单单要遵照客观的真实生活,而且要在参考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无限自由的思想憧憬。一方面,不能遭到绘画法则规定的限制,始终如一地向大自然寻求灵感一瞬的源泉;另一方面,为了画面的需要,营造理想化的画面氛围,可以适当地对真实场景稍加修改,从而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避面画面效果平淡无味。徐刚教授的绘画题材往往来源于大自然,这使他的画面饱含浪漫性。从中国的文艺美学本有的美学观念出发可以发现,这概念就是“诗性”。一是徐刚教授的画面中充满自然性与神秘性,从生存论意义上说,浪漫是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是神秘与唯美意境的结合。画家在自然风景与现实生活世界中,用独特的智慧与睿智的双眼发现大自然的无限奥秘,不仅可以看到自然界存在的美丽生命,而且可以感受到这些自然生命的神圣性并用油画颜料涂抹在画面上。二是生命性与神圣性,从创作意味上说,意味着生机与爱,是超越现实之上的理想与伟大精神之体现,把自然的生机与神秘表现出来,造就了画面的浪漫与传奇。徐刚教授热衷于画自然风景和各种各样的花卉,因为它们都是无限希望的象征。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徐刚教授认真观察沐浴在不同光线下产生的不同色彩变化,迅速准确地捕捉描绘对象,把变幻莫测的光色效果记录下来,用他的画笔赋予那些自然景象赋予生命力,努力把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永恒地转移到了画面上。

三、珍爱生命,更加善待艺术

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提到:“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徐刚教授认为画好画是一个艺术家的天职,而画什么取决定于画家被什么所感动。为什么画家都格外珍惜自己的作品,因为要完成一幅满意的艺术作品需要调动饱满的情绪和精力,需要画家反复地叠加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即使这样,离作品的完成还有很远的距离。特别是画家对自己的高要求和高标准,有时可以一瞬间就将自己辛苦建立数周的工作化为乌有,所以画家必须沉下心来,等待灵感的到来,仔细推敲,巧妙地取舍构图,一遍一遍用心画出色彩的和谐对比关系和画面氛围,冷静客观地分析,孜孜不倦地学习,踏踏实实地修改,用最饱满的热情创作出蕴含无限想象空间的作品。他热爱大自然的一切,能够在平时简单的生活中收集能量,然后拿起画笔在画布上通过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表达世界的美妙,释放自己细腻的感情,从而创作出精美感人的艺术作品。无论何时,向大自然学习,并进行抽提凝练都是徐刚教授一直在做的事情。写生,无论是室外风景写生,还是室内花卉写生,在光的照耀下描绘每个对象,都是对平凡的自然之美的发现。他认为,艺术最动人的光芒就是来自于人类自身与大自然的和谐之处,不经意间流露真情。社会发展到今天,多元化的文化背景给当代人带来了紧张和浮躁,然而,浮华终将褪去,徐刚教授的绘画里饱含的淡泊宁静和自然纯真无疑会给现代人带来很多心灵的慰藉。绘画是导致人观看与解构世界的方式,不同的阅历对绘画的认识也迥然不同。随着时间的沉淀,人们会觉得有些曾经喜欢的绘画如今觉得索然无味,曾经觉得不解的绘画如今觉得妙不可言。艺术的核心是修养,艺术家不仅要有娴熟高超的艺术技能,想要作品不同凡响,还得有热爱生命的激情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以及不知疲倦的精神,徐刚认为这一生只有不停地完成感人的艺术作品,画家的生命才有意义。艺术需要真诚,作品里的感受、文脉、精神虽不可见,但观者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得到,美丽的始终是美丽的,谁也骗不了谁。时光流逝,岁月荏苒,徐刚教授说:“时间是有限的,自己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艺术创作,真诚地回报社会,感恩大自然,以生活的热情画下笔尖的灿烂,用博爱、仁慈、虔诚的心灵去对待每一个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灵魂,将内心的感动和美妙感觉倾入到绘画中。”

四、结语

徐刚教授是中国当代艺术群少有的坚持不懈执着于印象主义探索的画家,他打破西方体系和东方主义的屏障,成为油画语言多方位研究的带头者。在当今社会形态急速变化的过程中,什么适合作画、什么才合乎绘画本身变得复杂而多变,在这个迷茫的时期,许多艺术家放弃绘画,用更加激进的方式去探索艺术。而在今天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徐刚教授的善良、坚韧,面对时移世易的勇敢坚持和他对艺术的真心奉献和对人文主义的信仰就像在暴戾的风雨中开出的一朵美麗的白色木兰花,令人动容。时间是绘画的答案,画笔在布上留下痕迹,形成画作,使得绘画的时间与记忆的时间重叠,精准地凝固在某一个特定的瞬间,这个瞬间里的所有讯息和能量都蕴含其中。伟大的画作能够超越时间,超越媒介,超越技巧,超越观念,超越文化,成为经典。

参考文献:

[1]迈耶斯.印象派四重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保罗·史密斯.印象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张春新.西洋油画技法[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4]左拉.印象之光[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5]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6]何政广.莫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7]孙逸淳.莫奈的光与色[D].河北大学,2014.

[8]李志宏,张蕊.审美认知:美学研究的第二条路径——康德《判断力批判》新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16(4).

[9]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猜你喜欢

印象派
名家/[法国]毕沙罗
关于印象主义画派绘画及意义
传入、批判、正名
趣话印象派“发迹史”
拍卖
现代是西方的吗?
“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什么叫做“现代印象派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