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可持续教育发展研究

2019-07-30李文生

关键词:平潭试验区学校

李文生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2)

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未来的发展,教育要先行。解决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所需的人才,凝聚试验区发展所需的人气,首先就要做好顶层设计,稳步推进试验区教育事业发展。平潭综合试验区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在对台交流合作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何站在两岸共同家园的大背景下做好平潭综合试验区教育,对于试验区的开放发展有着弥足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为实现创建平潭教育强区的目标,平潭综合试验区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定》、《2010—2012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三年规划》等政策推动平潭教育稳步发展。[1]所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带来了教育大发展的新机遇期。但由于基础薄弱,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平潭综合试验区只有11所中学,公办初中11所,其中九年义务制4所,公立小学16所,民办小学3所。全县83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6所(含乡镇中心幼儿园4所),民办园77所。具体见表1:

表1 平潭县中小学概况

从平潭综合试验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平潭综合试验区目前只有平潭职业中专学校1所,它创办于1984年8月,开设水产养殖、电子机械、财经、文秘、师范、服装、计算机等23个专业,为社会输送2 800多名合格的毕业生。学校现开设有信息技术、商务英语、音乐、会计等7个专业,26个教学班,在校生1 077人;教职员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0.5%。平潭综合试验区目前还在筹建由福建师范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联合合作的平潭联合大学海峡学院。

平潭综合试验区目前教育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不管是中小学教育还是高职、高等教育,在教师队伍构成上,教师质量状况偏低,队伍发展不稳定;在管理上,与省内先进地区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管理层学历与职称结构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较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在开展对台合作方面,由于缺乏指引和规范两岸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导致台湾在开展合作时有所保留,参与的院校仅仅是一些办学实力不强的公立校或私立院校,合作深度不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制约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师资和学科结构不够合理

在整体教师队伍中,不管是中小学教师还是职业中专的教师,他们的年龄都普遍偏大,学历也未达到标准。有29%的高中教师未达本科学历,38%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未达本科学历,33%的独立初中教师仅具有大专学历,31.5%的九年制学校教师和38.7%的小学教师未达到大专学历。此外,学校布局分散,11所独立初中,校均规模588人,上千人学校只有2所,还有两百多学生的初中3所。4所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教师20人左右,小学部教师最少的才7人;最大的初中部,学生不超过300人,最小的初中部才150人。由于学校布局的不合理,导致学科教师配备也严重不足。

(二)教师专业能力欠缺

通过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参加培训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59%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管理呈一般化状态,校长对教学管理不严格。65%的教师认为自己教学能力有限,又得不到学科教研员的指导。40%的教师很少上网去学习专业知识,浏览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认为现在学生学习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厌学占53%,教师厌教占7%,学校管理不善3%,家长不管占37%。基本上把学生学习问题的原因归于客观因素,并没有很好地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近三年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占9%,参加市级培训的占23%,参加县级培训的占62%,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的占6%。教师走出平潭外出学习机会很少的占69%,没有外出学习机会的占16%。城区优质学校将农村优秀教师招聘进城,反哺农村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发挥不够。

(三)教师缺乏归属感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想调走的占16.7%,兼职做其他工作的占15.8%。由于教育理念跟不上,职称低、老龄化、又受买房等因素的困扰,教学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的上课是在应付,没有进取心,没有专业精神,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待加强。同时,由于乡镇中小学教师大部分居住在城关,没有享受农村交通补贴,每天来回路费就要10元左右。农村学校寄宿生多,教师晚辅导三节课,工作量大,但无工作量补贴。中午在学校吃饭,每餐至少要花7元钱,很多教师认为在农村学校任教,工作量大,花费多,绩效工资反而比城里的教师少。海岛上工作的教师没有轮换大岛的机会,岛上工作补贴500元没有兑现。外省、外县的教师又牵涉到住房问题。平潭外出务工人员多,所以导致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流动性较大。此外,实地调查中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反映由于学习、进修机会少,学术水平已经很难提高,希望早点退休。

(四)管理岗位占用编制,队伍不稳定

目前平潭教师借调试验区和政府部门的有十多人,不在教学第一线的达150人。平潭市教育局作为管理机构,真正属于在编的公务员才5~6人,行政管理任务的繁重占用了学校教师的编制,导致教师只有职称而无职数,工资待遇始终无法提升。在教师队伍发展上,平潭市政府对公立学校投入的长期缺位,造成目前平潭高中公民办两大阵营办学局面。随着公立高中硬件设施改善,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优势并不明显,他们享受不到公立教师的事业性质的医保、社保待遇,外地招聘来的教师面对平潭日益高涨的房价,望房兴叹,加上近年生源萎缩,民办中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成了民办中学最大的难题。

三、支持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平潭综合试验区教育的发展应该始终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同时贯彻落实平潭综合试验区的总体规划,努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创建特色试验区人才教育模式,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教育支撑体系,为试验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区的发展做有力规划。

(一﹚大力提升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中小学基础教育关乎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打下坚实的基础,[2]也为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而基础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因此提升教师质量,完善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是支持平潭综合试验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

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名师培养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培养、培训与管理并重的操作思路,强化措施,提高效益,建设一支质量优良、数量适当、配置合理、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2.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推荐选拔一批政治思想素质高,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专业功底好,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具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建议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名师工作室30个,分五年完成。工作室将围绕全区学校实施名师培养计划。根据选拔的名师人选,进省内外名师工作室跟班学习。通过读名著、教学观摩、校内外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研讨、撰写教育随笔、公开发表论文、课题研究等方式,促其尽快成长为名师。名师工作室坚持以服务本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为先导的原则,名师要通过示范、引领和辐射,促进全区教师素质的提升,实现中小学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标。

3.招聘和引进优秀教师

通过政府行为,加大人才引进基金,向全国引进20名特级教师,100名高级教师,并实行引进教师试用期制度。向福建省教育厅提出专项报告,要求教师高、中级职务评聘政策按照设区市标准,向平潭倾斜,优先解决平潭符合条件的教师中、高级职称评聘待遇。

4.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要深入分析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切实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其课堂教学的质量。可通过文本的和视频的案例开展培训,积极引导教师挖掘当地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深入研究等。在全区,或者省内进行课堂的展示和交流汇报活动,还可以与台湾中小学进行交流;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能力[3]。

5.推行教师聘用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按照“严格核编、按需设岗、以岗定责、以责选人”的原则,坚持一岗一聘,依法理顺教师管理体制。采取“一年一聘,有进有出;五年一轮,全员重组”的聘用做法,每五年一个聘用周期,每学年对教师的履职情况和工作绩效进行履职考核,并据此决定续聘和解聘对象。五年聘用期满后,所有教师均以县区为单位进入区教师人才交流中心,由学校按程序重新聘用,以此保证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4]。

(二)积极推进平潭综合试验区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对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平潭综合试验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存在瓶颈,但具有发展前景。试验区自设立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这就需要大量各层次人才,因此,试验区设立高职高专院校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当地经济的当务之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政府在政策、协调、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政策上,争取省教育厅给予集团化改革试点招生计划单列,不占用各校的招生指标,给予招生录取较大的自主权,允许自主制订招生录取考核办法,自主招生;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组建的职教集团,以联合开展“3+2”“3+3”分段培养衔接试点或“2+3”中期选拔培养试点、中职学生免试入读高职教育等改革试点为主体,以开展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为补充[5]。经费上,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和平潭综合试验区给予集团化改革推动的教学基地建设和产学合作项目予以专项资金资助,也鼓励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经费投入、税收、人才引进、建设用地和建设经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尽早落实。

2.突出针对性和地方特色,结合实际需要做好专业和学科建设

职业学校特色很大程度上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相关,因此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应根据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重点发展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旅游管理、电子与信息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六个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可以先以技能型为主,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到文化创意类、现代服务业等方面。

3.中高职衔接,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的“立交桥”

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渠道,是构建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6]。当前应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打破传统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藩篱,可根据各试点学校的专业特点,按照职业素质长期养成、职业技能早期培养、职业理想相对稳定的要求,共同制订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大学和研究生,激发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社会认同度[7]。

(三)加强闽台教育合作,创办两岸合作的高等院校

平潭综合试验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台湾海峡的中北部,距离台湾岛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与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具有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在多元入学制度、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结合、教育国际化、多种形式办学、终身教育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1.推进闽台互访交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互访交流是闽台教育界相互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础,福建省的许多高校都已开展了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闽台教育合作项目,试验区高等学校的闽台合作有着更有利的条件,可以开展更深入深层次的合作。建议针对平潭试验区各类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制订师资专项帮扶方案,从培训、支教、引进三个方面着手,尽快提升师资水平。设立“教育教学资源基地”,发挥两岸各自优势,联合培训专业教师,举办研讨会,建设专家资源库。

2.引导教育合作方式多样化发展,鼓励和支持闽台合作办学,实现生源衔接

要鼓励和支持省内重点高校引进台湾高校优质学科专业资源,密切合作,并在适当时机在平潭试验区创办二级学院,为进一步办好平潭联合大学奠定基础。要支持和组织闽台重点学校根据平潭试验区产业发展需要,和各自学校的优势科技资源,联合在试验区设立产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与产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另一方面,借鉴台湾多元入学方案的成功经验,拓宽单一的生源渠道,面向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等多条途径招生,引进台湾和国外招生录取考核标准,改革传统的招生录取制度,采用会考、中考、高考、技能考核、推荐入学等多种考核录取方式,联合自主招生。

3.推动两岸学分和学历互认,积极推进“双证制”

加强平潭综合试验区高校与台湾院校在相互承认学分、共同研讨课程品质标准、互相开放教育资源、共建联合实验室与科研平台、共同申请课题等方面进行合作[8]。通过院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为两岸高校学分和学历衔接及承认奠定基础。两岸学历互认应尽量减少政治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院校自身在学历认可问题上的自主性,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分制”改革,赋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程。

4.实施“闽台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圆梦工程”试点工作

平潭综合试验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借鉴福建农林大学引进台湾创业培训模式,实施“闽台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圆梦工程”,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范围,在试验区范围内选择1~2所学校,为应届毕业生开展闽台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积极引进台湾优质创业项目,加快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做好创业项目对接服务,借鉴台湾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选修课程经验,探讨在我省部分大学实施创业培训课程选修,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平潭试验区学校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18个自贸试验区
平潭映象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学校推介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