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药品集采

2019-07-30曹凯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原研药降价中标

文/本刊记者 曹凯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在原有的省级集采、地市级二次遴选之外,国家层面的药品议价、药品集采破空而出。

国家医保局推动的药品带量采购,第二轮试点目前似乎正在酝酿中。

该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6月10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国家医保局正在“研究部署扩大试点工作”,进一步“让更多的地区、更多的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中”。

带量采购的首轮试点自3月中下旬开始执行,已经进行近三个月,国家医保局认定“总体超过预期”。一些地区的带量采购数据开始披露,成都、西安、厦门等城市执行情况较好。以成都为例,截至5月26日,成都市医疗机构采购总数量5240.85万(片/袋/支),完成承诺采购量的42.11%,采购成交金额为6557.65万元。

而且,除了参与首轮试点的4个直辖市和7个中心城市之外,福建省率先于6月1日全省跟进首轮带量采购。青海、河北、江西等省份,以及部分地级市,也都对外披露,有意跟进。

一直以来,国内药品集中采购都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目前尚在沿用的省级集采已经实施了十年以上。随着医改深入,从三明等一些地市级城市开始,药品二次遴选在地市层面开始推开。

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国家医保局成立。而且,这个新的医保局不仅整合原本分散管理的医保基金,更被赋予医药管理等多种职能。

2018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正式启航,开始介入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趋势逐渐明确。2018年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正式出台,4个直辖市以及7个省级城市的全部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参与带量采购。

在市级、省级两级药品采购之外,国家层面的集中采购破空而出。药品采购的政策转换,牵涉行业上下游巨大产业链,总是非常容易惹人关注。

国家集采呼之欲出

早在2016年5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的首次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公布,3个专利药大幅降价,并最终进入医保目录。随后,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先后接手,进行两次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更多专利药和独家品种被纳入医保目录。过去一个阶段,医保目录调整略微滞后,专利药和独家品种纳入医保报销的进度比较缓慢。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或将成为这类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固定机制,主要由医保部门来牵头执行。

另外一个方面,国内行业人士过去一直有一种批评声音:部分专利到期药品,价格在国内依然高居不下。按照欧美市场的惯例,专利药一旦过了专利期,上市仿制药大幅降价,原研药让出大部分市场,就是所谓的“专利悬崖”。

过去,省级药品集采中,部分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属于单独质量层次,相当于分开招标定价。因此,部分行业人士过去一直认为,原研药的国内价格受到特殊保护。

而且,在原研药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一部分国内仿制药也会贴着原研药定价。南京乐药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新峰告诉《中国医院院长》,阿托伐他汀、恩替卡韦、氯吡格雷和阿卡波糖等仿制药,在国内市场年销售额甚至超过10亿元,这在国外市场是少见的。

因为专利悬崖没有发生,很多业内人士觉得专利到期的原研药,甚至仿制药,还有很大降价空间。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市场似乎没有发挥自身的效力,呼吁政府调节的声音一直存在。

就在2018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国家医保局主导医药管理日益明确。同年8月,国家医保局召开数次座谈会,带量采购风向标逐渐抛出:面向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借鉴上海“带量采购”经验;或将拿出试点地区70%市场份额招标;“不分质量层次,唯一中标”。

2018年9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在上海召开带量采购座谈会。这次会议以联合采购办公室的名义召开,确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以及广州、深圳、沈阳、大连、西安、成都、厦门7个区域中心城市参与试点。

而且,这一次会议之后,首批计划采购的33个品种对外披露。这33个品种在临床上使用量大、金额占比高,都是全国销量较大的西药品种。

早在政策酝酿期,上海在这一轮试点中的特殊地位就显现出来。上海药品集采改革探索,较早将原本由卫生部门管理的药品招采部门划转到医保部门。医保集采以后,上海已经进行了三次带量采购。

2018年11月15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正式对外发布,上海市医疗保障局被委以重任。前述11个城市组成采购联盟,建立联合采购办公室,“代表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采购”。但是,联合采购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和具体实施由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承担”。

而且,方案最终敲定31个通用名药品参与试点。在第一轮带量采购的品种遴选中,通过一致性评价、医保目录内品种是主要遴选原则;另外,政府免费发放的公卫药品、治疗窗口较窄的品种、生产企业较少的品种等则暂缓。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特别提到,“上海曾经做过三轮,也只有20来个品种”。而且,“上海在带量采购的时候,最难的工作也是品种遴选,品种遴选当中要考虑到质量门槛的把控”。

带量采购终落地

早在政策酝酿阶段,大的方向基本明确,2018年11月15日发布的采购文件的要点还是在带量采购的招标操作上。

采购文件从一开始就承诺,2019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31个通用名药品60%左右的药品需求量,都要交给中标企业来供应,实现“带量采购”。而且,采购文件逐一列出11个城市的采购量,也是以前的省级招标没有过的。

这样的承诺,如果能够兑现,几乎相当于把国内11个大中型城市区域市场主导权直接交给中标企业。这将大大改变过去省、市两级药品采购“招而不采”的局面,自然也会让部分投标企业心动。

而且,与此前的省级招标不一样,这一次带量采购不区分质量层次,原研药和仿制药视作同一质量层次,直接竞价。另外,31个品种中,部分品种的生产企业少于2家,降价空间有限。采购办公室则通过议价谈判方式,希望能够用市场规模来换取企业适度降价。

“最终的谈判只有一天时间,实际上我们更多的工作是在谈判之前的准备。政策制定得再好,如果参与者不理解、不支持,有可能会走样。我们不仅有前期的日常沟通,还有招标前培训沟通。正式招标前,我们跟企业有一天的培训沟通,上午是集体培训,下午是逐一沟通。这实际上相当于谈判的预演。”龚波指出。

在培训沟通的当天下午,龚波和集采组组长,逐一跟企业代表沟通,分析每个品种市场格局,告知医保局心理价位形成的综合考虑因素。

他特别提到,过去11个城市的价格高低不同,中标价格不能高于11个城市的地板价。另外,尽管部分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尚未通过一致性评价,但是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且价格较低,中标价格不能高于这类主流品种的价格。在价格谈判中,“这些基本原则是要坚持的”。

在当天沟通完成之后,企业根据医保局的意见,回去进行自行决策。不过,到了2018年12月6日招标当天,一部分品种还是流标了,“甚至有个别品种的企业当天晚上就后悔了”。

龚波指出,企业有自己的预期,并不愿意降价换取市场,医保局也不能因为流标就惩罚企业。谈判实际上也是价格相互确认的过程,“医保局告知企业心理参考价位,企业自己决定愿不愿意接受”。

2018年12月7日,11个城市的跨省区市联合带量采购结果正式出炉。国家医保局在12月8日答记者问中指出,“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

同时,国家医保局指出,“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降价效果明显”。因为集中采购的产品数量和价格采集基础是2017年,国家医保局以2017年为参照系数。

另外,国家医保局还特别强调,“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88%;原研药3个,占12%,仿制药替代效应显现”。而且,“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低于25%以上,‘专利悬崖’显现”。

2019年3月中下旬,11个试点城市都开始执行新的采购结果。“25个中选品种降费成果由77亿元降到19亿元,节省58亿元”。6月4日记者在北京首钢医院见到医院这样宣传。这是国家医保局基于2017年60%采购量和中标价格估算的降价效果。

医药市场大震荡

2018年12月6日带量采购招标当天,上市医药企业股票大跌,真实地显示出新政对医药行业的冲击。

图1 带量采购中标品种分类

图2 2000年以来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一览表

中国的新药上市正在加速,医保目录调整逐渐走向动态化,中国医药市场放量依然大有潜力。

带量采购降价固然让患者获益,但也会让部分国内仿制药企业遭受到一定冲击。以阿托伐他汀钙片为例,一些市场分析指出2017年在国内销售金额超过160亿元。尽管原研药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国内仿制药企业销售金额也有数十亿元。在带量采购中,中标国内仿制药企业将主品规(20mg*7片)从45.43元/盒降到6.6元/盒,拿下市场,但是增长势头会受到影响。这部分企业未来不得不思考仿创转型。

另外,在这一轮带量采购中,华海、京新等一批企业凭借着原料药优势,在带量采购中拿下多个品种,尤其是在心脑血管用药市场。其中,华海中标五六个品种,成为最大获益者之一。郭新峰提供的数据,浙江华海的厄贝沙坦片中标价0.2元/片,低于其在美国市场销售价格0.41元/片。这种药的原研企业是一家法国外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八成。

第一轮带量采购的落地或许只是第一次冲击波。决策者的意图,自然希望试点地区的降价带动全国价格联动降低,让更多患者用上通过一次性评价的药品。因此,两大未来的市场变数,同样让企业关注。

首先,试点城市之外的区域,是否会大规模跟标。目前,福建省已经宣布从6月开始全省跟标,其他一些地区也已经释放出跟标的信号。

其次,一部分未中标企业在大环境下,是否会大规模跟降。目前,医保部门出台了梯度降价政策。一部分企业也在主动降价。

2019年1月14日,正大天晴主动向陕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申请,将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挂网限价由872.19元/盒调整为586.39元/盒,低于带量采购中标价。

因为处在政策变化期,市场难免因为不确定性因素而恐慌,部分企业通过协会提出一些政策建议。2019年5月底,国内14家地方医药行业协会拿出一份建议报告,希望“审慎推进新一轮药品集采试点”。这些地方协会主要来自国内的制药业大省。

一家未中标企业区域负责人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很多地方的医院为了完成医保承诺采购量,要求医生优先使用中标药品,甚至提出医生要完成80%采购量才能使用其他品种。这样的执行措施,让落标企业担心试点地区仅剩的市场会遭遇到过度挤压。

当然,一部分企业也开始从政策调整期焦虑中回归到平常状态。

6月5日,一家国际药企江浙沪地区销售团队管理者向《中国医院院长》反馈,面对包括带量采购在内的医改政策冲击,企业内部也有不同讨论,逐渐还是回归理性。

他特别提到,企业即使并未在带量采购中中标,也没有削减销售团队。企业销售团队的资源配置并不只为单一单品推广,尽管丢失一部分市场,顶着压力也要坚持下来。上海等试点城市的销售增长目标势必要削减一部分,适当分解部分到浙江、江苏周边非试点地区。

他也认为,面对政策冲击,企业并不能一味通过降价来保住市场。如果原研药在专利期过后一味降价,国内仿制药企业也会被迫跟降,市场的利润空间就会压缩。有的时候,利润过度压缩,反而可能会暗藏安全和质量风险。

而且,对比欧美市场格局,中国患者诊疗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当前,中国的新药上市正在加速,医保目录调整逐渐要走向动态化,中国医药市场放量依然大有潜力。因此,在他看来,政策的影响是一时的,还是要去关注患者诊疗需求的满足。

市场期待确定性

随着第一轮带量采购落地,业内关于第二轮落地的猜想一直都在发酵。这在熊先军6月10日的发言中进一步被确认。

因此,生产企业和医院都比较关心带量采购的品种数量、试点城市范围,甚至非试点地区跟进情况。

事实上,早在2015年“国务院7号文件”就提出药品“分类采购”理念,“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要“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这个文件就谈到带量采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文件提出的要求其实更高,“医院按照不低于上年度药品实际使用量的80%制定采购计划和预算”。第一轮带量采购中,这一数字目标从政策酝酿阶段的70%进一步降到60%,让医生有更多的选择,也给市场留出更大的空间。因此,决策者在医保控费和医生自主性、政府与市场之间需要平衡。

在带量采购的品种方面,尽管医保目录药品涉及超过2000多种,但是少部分价格高、用量大的品种占用的医保资金特别高,符合所谓“二八法则”。这些始终是医保药品控费的重点。

一些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符合上述标准的品种,数量也不是太大,在两三百种上下,排除中成药,品种还会少一部分。而且,因为专利过期持续发生,以后可能还持续有一些新的品种递补。

不过,前述专家也认为,正因为这些品种涉及面比较大,加之药品的一致性评价也有一个过程,每一轮的带量采购应该都是一部分品种,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除了品种数量问题,带量采购第二轮的试点区域也让业内关注。下一轮试点范围是否会扩大到更多城市,这仍然需要国家医保局的拍板。

而且,在25个品种带量采购中标之后,部分省区市已经决定跟标,但是也有部分省区市还没有动静。药品价格跨区域联动如何实现,也值得观察。部分医院管理者反馈,25个中标品种,邻近地区药品价格相差比较大,部分患者已经开始跨区域买药。

最后,就在第一轮跨区域带量采购落地执行之际,掌握医药管理职能的地方医保部门,也在探索招标采购中。五六月间,山东、广西两地医保部门要求开展公立医疗机构联合采购工作。

这样的联合采购多大程度上沿袭省级集采模式、现有的市级二次遴选如何走向,企业和市场都比较关注。

因此,在前述行业专家看来,现在药品采购格局又回到2014年、2015年各地自行探索的阶段,慢慢也应该会有一些新的规范出来。

猜你喜欢

原研药降价中标
南京地区62家医疗机构心血管系统原研药和仿制药应用分析Δ
原研药、仿制药、原料药有何区别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工程中标信息
工程中标信息
乘风破浪,广日电梯第八次中标中城联盟联采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旅游景区门票降价是个方向
教你认识仿制药
2019第一波饲料降价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