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方康熙青花龙凤纹瓷砚

2019-07-30魏威

关键词:龙纹砚台青花瓷

□魏威

原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①原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成立于1975年,原名河南省文物商店,隶属于河南省文化厅和河南省文物管理局。于2015年10月划转到河南博物院。藏一方清代康熙仿明代万历青花龙凤纹瓷砚,长方形,长15厘米,宽9 厘米,高4.5 厘米。砚盖上绘一龙一凤飞舞于花枝间,龙凤身上均以网格纹饰龙鳞凤羽。龙四爪腾起,爪为五爪,龙尾翻卷,张口露齿,毛发与胡须前飘。凤头部巨大,颈部细长,并饰以四根翻卷的羽毛,双翅后张,长尾与细脚后飘。龙凤四周饰满折枝花卉。砚身周边饰有同样的折枝花卉。砚底部有“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青花年款,并以长方形双线框起。(图1)[1]

陶瓷砚出现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青瓷砚,隋唐时期延续前期风格,但以石砚为主,瓷砚不多。宋代制瓷业发达,但瓷砚传世者罕见。元代瓷砚不受追捧。明清两代提倡文治,瓷砚生产达到一个高峰,青花瓷艺也已经成熟。在青花用料方面,元末至明永乐宣德早期多用国外引进的苏麻离青料,呈色青翠明艳,且多用于官窑器物,民窑较少使用。至明中后期,国力衰败,无力进口苏麻离青料,多用国产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等代替,国产料较为淡雅幽箐,清代景德镇瓷器皆用国产料。

明清两代瓷砚以青花为主。明代官窑青花中最常见的纹饰就是龙纹,但官窑青花瓷和民窑青花瓷上的龙纹风格差别很大。明初官窑青花瓷出现象征王权的五爪龙纹。明代早期民窑受皇权这种超经济力量的制约,青花瓷中并不见龙纹。至明代中期,随着禁令的松弛,民窑青花瓷上开始渐渐出现龙纹,但不见五爪龙,画法也较为简单。到明嘉靖、万历年间的时候已经到了衰退期,龙纹身子趋于细长,龙首上颚伸出,鼻尖画成如意状,俗称猪嘴龙,画法采用简化的一笔画法,颜色平涂,比较粗率。清代龙纹的风格整体比较秀美端庄,与明代有很大差别,已完全不同,龙纹占很大画面,刻画更加细致,趋于程式化。康熙时期的龙纹形象威严,龙身强健有力,或扭身或腾跃,很有气魄。

图1 青花龙凤纹瓷砚

这方砚台的龙纹有刻意模仿万历时期的特点,但相近度不高。从青花用料上看,这方砚台使用的是典型的康熙时期独有的 “翠毛蓝”珠明料,而不是万历年间使用的回青料和国产浙料。回青料呈色由蓝中泛紫到蓝中泛灰过渡;国产浙料呈蓝灰暗色,且色调较浅。康熙时期使用的珠明料呈色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并且在绘画上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分水”皴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法,色调深浅分层,呈现独树一帜的风格。这方砚台底部款识为“大明万历年制”,但从其青花花色、龙凤绘画特点、整体构图、款识的写法等各方面分析,这方砚台不是明朝款儿,应该是清代康熙仿明代万历款式的一件作品。

文房四宝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现象,是随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而形成的书写工具。对它的发生与发展,早就有文字记载与专史问世。文房四宝不仅是古代文人的书写工具,同时又给书斋增添了格调高雅的情趣。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深远,光辉灿烂的人文精神与文明,通过文房四宝来记录和传播。

从工艺制作的角度看来,旧石器时代的许多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的制作,我认为应该先用笔墨定型,然后再制作成形。当然,我所指的笔墨并非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笔与墨,任何器物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到了新石器时代,许多器物的制作成形使用笔墨的痕迹更为明显。如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玉飞鹰与勾云器,良渚文化中的人兽玉琮、玉鱼,还有璧、璜、圭、璋等礼器的制作,都能证明这一点。如果没有笔墨的勾勒定型,很难产生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笔墨的运用中,砚也理所当然地孕育而生,并优化了笔墨的功用。

考古发现,砚是由石器时代的研磨器与调色器发展演变而来的。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图案上的线条都有明显的笔触痕迹,这是当时使用毛笔的有力证明。在陕西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带有明显人类加工痕迹的石质研磨器,可以视之为古砚的雏形。在殷墟出土的商代龟甲卜辞残片中发现了有墨书的龟甲,伴随出土的还有青铜与玉制作的调色器,这大概就是人们现在所认识的砚吧。这也就更进一步证明了前面所说的有毛笔就必定有研磨颜料的工具的推断。砚也就是这样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演变而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文字考据方面,刘熙《释名·释书契》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道:“砚,石滑也。”“滑”与“研”义同。这就是说,砚是由温润细腻的石头通过人力加工而成的; 东汉的兰台令李尤在《墨研铭》的文字记载中便有“书契既造,砚墨乃成,则是兹二物者,与文字同兴于黄帝之代也”。唐人徐坚 《初学记》引《从征记》载鲁国孔子庙“夫子床前有石砚一枚,作甚古朴,盖为夫子生平时物”。以上记述足以证明砚的久远历史。

古人制作砚的初衷应该是实用,从出土的秦汉古砚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古砚由古朴实用走向装饰华美、由研磨工具演变成精美艺术品的整个过程。在秦与西汉早期,石砚基本是薄而平的长方形与圆形石片。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需求,到了西汉中期,石砚制作出现了向艺术造型发展的趋势,如雕刻蟠龙的盖砚就是当时流行的样式。东汉时期又出现了装饰华丽的青铜烫金、镶嵌绿松石的辟邪形盒砚。毋庸置疑,两汉时期是石砚制作艺术的成熟期。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南方的瓷器生产逐步进入成熟期。从浙江上虞龙泉塘西出土的西晋越窑青瓷盘的测试中,了解到这些青瓷盘釉面光泽较好,烧成的温度已达到了1300 摄氏度左右,胎釉结合紧密,完全达到了现代瓷的标准。随着江浙一带制瓷业的迅速发展,窑炉结构与装烧技术也随时代而改善,窑炉的改进,烧制技术水平的提高,瓷器造型、装饰更趋于艺术性,产量与成品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造型古朴、釉色透明、装饰性强的青瓷砚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种瓷砚一经流通,很快就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唐代自“贞观之治”之后,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文化、受教育水平也迅速提高。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产于广东肇庆的端砚、产于安徽婺源的歙砚、产于山东淄博的红丝石砚、产于山西绛州的澄泥砚等。优质石材的选用是制砚工艺的一大进步。唐代多见无纹饰的箕形砚,也可以见到圆形多足辟雍砚。从造型可以看出,唐砚以实用为主,不注重装饰。宋代继承前朝,从唐朝的箕形砚演变成为长方形的抄手砚。

到了明代,人们对材质的要求更讲究,砚台上的铭文也越来越多。明砚端庄厚重,由使用功能逐渐演变为工艺美术品。清代是砚台制作的辉煌时代,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材质种类较之前更为繁多,在石质、陶质、瓷质、金属质等材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如水晶、翡翠、玉石、象牙、松花石等材质。雕刻内容无所不及,有山水、花鸟、民俗、人物故事等,构成了清代砚台的观赏性、陈设性、艺术性和收藏性。

砚台作为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之一,其体积虽小,但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其核心价值是其人文属性。它融绘画、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品,它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其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收藏古砚,附庸风雅,乐趣无穷。

猜你喜欢

龙纹砚台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如何鉴别砚台
如何鉴别砚台
传统龙纹图样的现代平面设计研究
瓷器上的龙纹
纯净的青花瓷
墨锭和砚台
青花瓷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