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与探讨

2019-07-30郑镇辉熊俊涛李中行杨振刚

现代计算机 2019年18期
关键词:华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专业课程

郑镇辉,熊俊涛,李中行,杨振刚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广州510642)

0 引言

现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希望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之外,还希望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技术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技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2]。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为制造行业,要求毕业生是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塑,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经济结构必须从比较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高技术型转变,必须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3]。

目前,国内已有200 所左右的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本科教育中,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差异。该专业是我国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根据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该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4]。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就业问题,设立工业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要培养符合当前社会现实需求的工业工程人才,不仅要明确培养人才的定位,还要确保培养质量,而这都建立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因此结合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通过构建面向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该类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国内多所高校先后开展了改革,然而我国工业工程专业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找分析,以及对比典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等多方面工作,对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1.1 培养方案没有结合高校自身特色、目标不够明确和课程结构不完善

工业工程专业涉及范围广,相应地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以华南农业大学所处广东省为例,随着广东省呼应“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及IE 人才的培养计划,必须紧跟珠三角产业转型及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为制造业产业升级输送智能制造综合应用人才[5]。

而目该地区部分高校课程体系落后,培养方案没有跟上企业需求。同时缺乏基于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安排和相应实践训练项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重复、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不足,缺少集成一体化的知识体系。

1.2 创新能力和思维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目前部分高等院校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计划所设置的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以华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本科生要求修满160 个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为74 学分,占总学分46.25%;选修课程为40 学分,占总学分25%;实践课程为46 学分,占总学分28.75%。课程结构图如图1 所示,可发现:本科生的培养主要以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主,缺乏以综合化实践项目为驱导和项目团队的实践训练形式,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并且对于前沿技术缺少了解,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图1 华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本科生课程结构图

1.3 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包括学校知名度、专业知识、实践和实习、社会关系、沟通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文案编撰能力8 个方面[6]。而目前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例如,缺乏基本的外语能力会导致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出现难以阅读外国文献的情况;缺乏沟通表达能力和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职场和难以达到企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1.4 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

监督和保证培养计划的实施,正确、有效的考核体系必不可少。目前,现行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内容不全面,无法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考核。同时由于学生的不重视,考核机制没有起到引导教学、激励和监督的作用,对学生的培养效果的反馈不明显。因此,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体系,即根据专业课程教育和实践课程教育两部分培养目标,分别设计相应的考核形式与考核内容。

2 面向创新实践能力的华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华南农业大学该专业的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工业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2.1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

以华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和考核方法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形式为课堂教学;第二部分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习(生产+毕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毕业论文;第三部分为建立多维度教学考核体系。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结构图

2.2 专业课程教育

虽然各高校IE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校IE 专业课程教育体系经过完善和优化,确定主干学科为工程学科知识和技能、管理学科理论和思想及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和精益生产。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分为专业教育和拓展教育两大部分,专业教育部分强调工业工程师所必需的数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拓展教育部分则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获取、计算机应用、阅读外文资料等的能力及能应用于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前沿与发展专业知识。

华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完善,其中除了设置合理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外,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拓展教育课程开设了管理工程类、信息化技术类、智能化类和工程技术类的课程。通过在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开设本专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学院的学科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基于工业工程知识去学习企业系统规划和系统性能优化[7]。

表1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

2.3 实践课程教育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IE 专业培养学生途径,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育课程内容包括通用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信息技术训练、综合实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习及毕业论文,与华南农业大学生产运作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等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借助产学研方式,校企联合进行多元化管理,同时将学生创新活动及其成果与校内外学术竞赛、企业的科技文化节等相结合,多渠道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以达到企业需要的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目标。虽然实践课程教育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但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3,与专业课程教育相比课时较少,这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培养。

表2 工业工程实践课程

(1)实习(生产+毕业)

结合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内容,与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本校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志高空调集团、佛山中格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的一线工作,了解企业实际运营管理,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学生通过提前学习生产实习理论知识,结合现场公司企业人员的讲解,积极发现总结企业生产运营中的IE 问题,最后写出合理化建议报告,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工艺的改进。

在毕业实习部分,本校推行“一班一导师制”,实习时间规定在3-6 个月,导师紧密关注实习企业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同时及时指导解决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毕业实习并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为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实践、参与科研训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8],本校通过推行“导师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驱导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

①创新训练项目:该类项目要求本科生团队(4-6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9],强调从科研基本功入手对学生进行实际培训和锻炼,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素质。本科生在修完基础知识及专业课程后,应积极加入各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活动,及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科研实践,才能促进自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0]。

②创业训练项目:该类项目要求本科生团队(4-6人)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11],强调从商业基本素质入手对学生进行实际培训和锻炼,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基本技能,积累创业经验。

③创业实践项目。该类项目要求学生团队(4-8人)在学校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实践项目或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成果为基础,自主寻求商机和整合资源,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项目强调促进学生与市场需求接轨,进行产品经营技能训练,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市场变化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创业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

目前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存在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内容深度有欠缺、结构逻辑不通、语言叙述啰唆冗长等问题。学生基于实践教育模块的学习,通过指导老师协同企业选定毕业论文课题。学生针对各自的毕业论文课题,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收集资料,同时参与到企业生产车间工作中,及时与导师报告进度与遇到的难题,同带自己的师傅沟通,了解工人真实需求,认真总结期间收获。而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公司愿意与他们进行签约,提供就业岗位并对他们进行后续的培养,使他们能力达到上岗要求。

2.4 多维度教学考核体系

现有的考核方式较单一,无法监督和保证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学生的培养效果的反馈不明显。因此,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体系,即根据专业课程教育和实践课程教育两部分培养目标,分别设计相应的考核形式与考核内容。

对于专业课程教育模块的考核,以校内授课老师为主,从学生课堂表现,作业答辩和期末成绩三个方面来考察学生学习质量。考核成绩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对于实践课程教育模块,在实习方面,以企业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为辅,根据学生表现、出勤、实践周日记和总结报告等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而在毕业论文方面,以校内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校企协同为学生选定毕业论文课题,全过程监督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进度,考核分为“优秀毕业论文”、“一般毕业论文”和“不及格毕业论文”三个等级;在创新创业项目方面,实行导师制,学校严格把关项目结题标准,对于在项目执行期截至时没达到结题要求的项目,考虑给予延期结题或者暂停项目执行的处置。考核对于项目完成优秀的团队颁发“项目优秀结题证书”,而对于失败项目的团队及其指导老师则不能参与之后的项目申报计划。

图3 多维度教学考核体系结构图

3 结语

目前工业工程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培养体系。不同学校的教学侧重点不一样,相应的专业培养机制也不一致。随着社会对工业工程毕业生能力要求的提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创新实践能力的华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该新模式正在进行中,教学结果良好,需要进一步跟踪评价。今后可能进行改革:①加强与企业合作关系,给学生给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全方位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②推行双导师制度,通过接受不同导师多方面思维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和考核体系,提高实践教育课程比例,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保证学生得以更全面学习本专业知识。

猜你喜欢

华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天稻安家
张湘晖作品
An Brief analysis of Satan’s tragic character in Paradise Lost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