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发展对策研究

2019-07-27孙圣鉴邓铎

中国应急救援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地震局新闻宣传救援

孙圣鉴 邓铎

1 引言

长期以来,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总能引起社会一系列的关注和反应,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地震行业相关部门在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其中地震发生之后前方与后方的新闻宣传尤为重要。2018年4月16日应急管理部正式组建后,地震系统正式划入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全新的时期。适应新时期的新闻宣传要求,突出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的特点与亮点,探究更为扎实有效的宣传方法与手段,为高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 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相关研究人员从自身的工作和经验出发,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冯韬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为针对性个案,引用传播学经典理论,阐释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在场的”信息的传导者,如何有效开展地震应急现场新闻宣传工作[1]。刘臻以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为例,回顾了新闻宣传工作进程,分析了从中得到的启示,最后提出加强应急宣传的建议[2]。王峰等人从分析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层层拨开,深入分析解决方案,为防震减灾新闻宣传提出新的机制[3]。

此外,在应急管理部组建之前,中国地震局以及所属各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所处地理位置,已基本形成相应的地震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而其中包含的新闻宣传预案更加明确。各地区、各部门的“地震应急新闻宣传工作预案”充分考虑了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些预案也是重要的研究成果。

笔者身为一线地震新闻宣传工作者,分析从应急管理部组建之初和组建半年后的两个时期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有何不同之处,研究新时期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对策。

3 两次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对比分析

笔者分别选取了2018年5月和2018年12月发生在吉林和四川的两次地震。两次地震震级一样,震源深度相近,但是发震时间及当时所处的大背景有所不同,进而体现在地震新闻宣传报道上的不同。

3.1 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5.7级地震新闻宣传分析

在应急管理部组建后的一个多月,2018年5月28日凌晨1时50分在吉林松原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3.1.1 发布内容

地震发生后4分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其网站、微博、微信发布了自动速报。震后13分钟发布了正式速报,确定了地震三要素。随后1小时内,中国地震局等在官方媒体平台发布了启动三级响应决定的信息;4小时后报道了吉林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进入现场开展调查,地方主要领导到达震区开展抗震救灾指挥调度工作;24小时后公布应急处置工作最新进展;4天后对外公布了吉林松原5.7级地震烈度图,与此同时发布了终止中国地震局吉林松原5.7级地震应急三级响应,吉林省地震局等有关单位继续做好后续工作的决定。4天的集中报道趋于尾声。

在此期间,地震行业相关部门积极开辟地震专栏。震后2小时,中国地震局网站开辟微直播,滚动直播当前地震信息。吉林省地震局网站开辟了地震专题栏目,主要设置了“震中位置图”、“地震应急微直播”、“资料产出”、“震情快讯”、“应急专题图”、“图片新闻”、“媒体播报”等版块,与中国地震局上下联动,实时播报应急救援最新进展。

3.1.2 发布数量及影响

官方网站方面,截止到震后一个月,吉林省地震局发布消息53篇,数量最多,预计上万人浏览了相关报道。新媒体方面,中国地震台网发布微博11条,微信2条。其中微博主要报道了应急响应、现场音视频、灾评科考等内容,并实时在线与网友互动,收集震中网友发送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等。此次地震信息被转发12000 余次,阅读总数量达2535.7 万人次。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管理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发布1条。中国地震局和吉林省地震局当时暂未开通微博和微信,所以没有发布消息。本次地震行业相关部门共产出新闻报道75条(见表1)。

表1 吉林松原5.7级地震官方媒体发布信息数量统计表

3.2 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7级地震新闻宣传分析

在应急管理部组建的半年后,2018年12月16日12时46分在四川兴文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3.2.1 发布内容

地震发生后3分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其网站、微博、微信发布了自动速报。震后11分钟,发布了正式速报,确定了地震三要素。震后50分钟,根据预案,四川省地震局发布了启动三级响应的决定,并向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报告地震相关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4小时后,召开紧急会商会和新闻通气会,通报了地震的基本震情、烈度速报、紧急地震信息发布、震情趋势研判及应急处置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并就此次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等接受了媒体采访;震后8小时,报道了现场工作队抵达震区开展工作情况;震后48小时,对外公布了四川兴文5.7级地震烈度图。期间多次穿插推送了余震统计报告、现场群众图片等新闻。历时2天的集中新闻报道趋于尾声。

表2 四川兴文5.7级地震官方媒体发布信息数量统计表

值得注意的是,震后4小时,中国地震局发布了专家解读此次地震的原因及初步研判的结果,震区近几日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当地民众的恐慌情绪得以平复。之后在12月27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四川下拨3000万元中央救灾资金,支持帮助兴文地震灾区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一文,进一步体现了上级关怀,起到了平复民众的积极作用。

3.2.2 发布数量及影响

官方网站方面,截止到震后一个月,四川省地震局发布消息25篇,占比最高。中国地震局网站发布消息4篇。新媒体方面,四川省地震局发布微博113条,微信14条,累计阅读量近120万,同样占比最高。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管理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发布1条,此前尚未开通的中国地震局微博和微信也已开通,共发布13条。本次地震行业相关部门共产出新闻报道190条(见表2)。

3.3 存在问题

通过对比两次地震行业相关部门主要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可以发现一些共通点。在两次地震中,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吉林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等部门利用自身官方网站,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宣传,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地震行业相关部门能够主动敞开心扉,不固步自封,向社会展示了应急救援精神,加强了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其中,四川兴文地震比吉林松原地震产出的消息更为全面细致,发布信息更加快速,数量也提升了一倍以上。当然,与当今社会主流媒体相比较,地震行业相关部门官方媒体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笔者梳理后发现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不强。地震应急救援往往都是突发的,24小时都有可能发生。例如吉林松原地震发生时间是凌晨,所以其响应时间和信息发布时间就明显要比四川兴文慢一些。另外,后方新闻发布和前方现场信息报道衔接有偏差,加之涉及审批等一系列环节,导致信息发布不及时,时效性较差。

二是新闻报道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内容的架构需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应巧妙运用一些方法来吸引民众关注。近年来,地震行业相关部门官方媒体的新闻采写形式较为单一,很多是公文的写作模式,趋于雷同,只是站在上层来进行宣传,并没有脚踏实地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报道,缺乏生动形象地展现地震救援前后方的情况。

三是新媒体平台利用有限。多增加一个平台就能增加覆盖率,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例如中国地震局以及其它地方地震局在2018年相继开通了微博、微信等平台,但并没有充分掌握和发挥各个平台的优势,发布的信息与官方网站信息基本一致,这就很难与网友产生互动,关注度会下降。其中做的很好的中国地震台网微博的粉丝量达到了727万,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粉丝量达到了626万,而中国地震局等其他地方官方微博粉丝量仅为20万上下。关注的人少,影响力就相较于其它“大V”还有很大的差距,进而导致民众不相信官方而相信其它媒体的报道。

四是新闻报道的创新性不够。目前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方向主要局限于自身业务方面,经常报道一些理论性极强的消息,受众的范围有限,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动力,体现在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宣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4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笔者建议其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4.1 明确指导思想和任务

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地震行业相关部门新闻宣传工作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宣传,积极引导,快速反应,高效应对”为目标,客观全面地反映地震应急救援前方与后方工作情况,及时准确发布地震事件相关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公众关切,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同时正面科学引导舆论,将有效避免和消除地震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平息民众的恐慌心理,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

4.2 加强管理,完善新闻宣传各项制度

4.2.1 完善制度与规程

进一步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确定地震应急新闻宣传工作组织机构;完善现场新闻发布管理机制,细化新闻发言人管理制度;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制定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管理细则;完善与其它地震行业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保证稳定的信息来源;建立各级审批环节“绿色通道”,使信息时效性增强;健全与主流媒体沟通服务联动机制,制定破坏性地震联动方案和机制,在破坏性地震事件中能相互沟通、相互联动、积极配合、统一部署,共同做好特殊时期的有关新闻、事件动态、知识信息等报道和发布工作,主动发声,引导舆情。

结合现有的应急救援工作预案、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预案,和地震行业相关部门积累的工作经验,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规程,明确各方职责、组成分工、响应级别(国内与国外)、新闻发布流程等内容,注重强调规程的指导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2.2 强化管理,理清责任

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要逐步完善组织领导,形成较为完善的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组,可下设专家组、新闻采编组、信息网络组、协调联络组及地震现场新闻宣传组等。专家组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专业支持,接受媒体采访,提出对策建议。新闻采编组负责新闻信息采编审核;承担对现场工作队活动情况的系列宣传报道;为主流媒体提供新闻通稿;做好地震响应大事记录;相关资料整理存档。信息网络组负责地震应急救援信息的网上发布,收集汇总其他网站平台报道的地震相关信息等。协调联络组负责与上级新闻主管部门及媒体的日常联络和沟通,负责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接待与安排;第一时间与灾区联系了解灾情信息,到各工作组收集整理震区灾情信息并及时报送新闻采编组;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地震现场新闻宣传组负责报道前方指挥部的工作情况、应急人员先进事迹,开展震区地震科普宣传;配合前方新闻中心做好新闻发布工作(详见表3)。

表3 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小组内容分解表

4.3 多位一体,同步发声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发展,“互联网+”模式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地震应急救援更要紧随新形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29亿,互联网的普及率是59.6%;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1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当下手机上网已成为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4]。除了地震行业相关部门官方网站外,更要注重新媒体平台的落脚,了解各大平台优势,多位一体,同步发声,形成合力,打造政务新媒体。

官方网站:将官方网站全力打造成地震行业相关部门权威出口,做到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全方位展现应急救援前方与后方所开展的工作。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在2小时内建立地震应急救援专题栏目,分成各主要版块,将各类重要信息汇总归类。

微博:利用微博平台即时、不限数量、互动性极强等特点,密集发布相关信息,争分夺秒抢占“第一时间”播报,确保“首发”定调。可开通微博话题模式(如#吉林松原5.7级地震#,#四川兴文5.7级地震#),将这些碎片化信息归类,使得普通民众能有现场感,身临其境。同时要与粉丝积极互动沟通,让震中群众通过留言等方式发送现场图片、视频及心理感受,掌握第一手资料。

微信: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传播速度快,群体相对固定等特点,可将重要信息进行汇总和组织,每几个小时或者每天固定时段报道上一阶段地震应急救援进展,简明扼要地解读破坏性地震事件相关信息。

除了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网民的喜好,还逐步衍生了其它全新的新媒体平台。地震行业相关部门要积极拓展其它平台,例如逐步建设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平台账号,共同发力,扩大阵地,形成新媒体平台矩阵,提升新闻宣传的覆盖率。

4.4 加强创新意识,汇聚创新型人才

4.4.1 持续创新理念和内容

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是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关乎人民直接平安和利益,需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回应社会关注,使内容深入人心、振奋民心,所以从业者要始终拥有持续创新的理念和内容。创新新闻宣传理念,形成“抓地震应急必须抓新闻宣传”的意识。创新新闻宣传内容,主动策划适应新形势的选题议题,着重发现亮点事件,深入挖掘最美应急救援人,讲好动人情怀的应急救援故事,激发广大民众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平时要加强新闻宣传通稿和备答口径库的编写,从专业知识、重要基础数据、关键及敏感问题口径等不同侧面,编写简洁实用的文字材料,为不同舆情条件下科学合理发布相关观点、统计数据、知识要点及热点问题、应答技巧等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建立集合包括地震基本知识、应急救援知识、应急避险知识、近期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等资料,分类整理汇编,建立地震科普宣传教育资料库,将其作为地震后信息空窗期的主要宣传资料。

4.4.2 建强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创新型人才队伍

新闻宣传工作应以人为本,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打出名号,提升整体素养。地震行业相关部门要配齐配强新闻宣传队伍,做好新闻发言人、理论工作者、通讯员、网络宣传员等队伍建设,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努力向专业主流媒体靠拢,提升新闻策划和内容制作能力、新媒体运用和传播能力、突发事件应对和舆情监测能力,不断适应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5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新闻舆论工作高度重视,随着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地震行业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新闻宣传也迈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随着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相关部门更应该充分思考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客观、及时、有效、全面地反映应急救援工作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当前,做好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是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发现问题,直面挑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我国的应急管理事业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中国地震局新闻宣传救援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
救援行动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