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安全理念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能力

2019-07-27银亚飞田兆君鲁义杜龙飞

中国应急救援 2019年4期
关键词:救援消防应急

银亚飞 田兆君,2 鲁义,2 杜龙飞

为解决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混乱、应急救援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实现消防管理和应急救援中“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目标,针对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过程中的被动状态,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安全理念,并以此作为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指导方针。

主动安全的概念最先应用于汽车设计领域,是指在系统发生危险之前,对系统进行主动的安全控制,以有效防止危险的发生。在本文中,主动安全的概念是指在整个消防管理以及应急救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人的主动安全意识、认知到安全技能,化被动为主动,以期抓住消防管理及救援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牢牢掌握消防管理及应急救援的主动权,提高政府、企业、社区的本质安全水平。

1 消防主动安全理念的概述

消防主动安全是充分发挥政府消防部门主体、企业主体和员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消防安全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目标的安全消防管理理念[1]。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这里的主动安全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政府消防主体、企业和员工能动地认识安全隐患本质客观规律;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主动提升主动安全意识、辨识危险源的能力、对社会和己身的责任感,并反馈到日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三是将实现个体参与安全管理、企业及时消除控制安全隐患、政府随时监督的三者结合,付诸于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的实践过程。

主动安全理念就是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个人与组织的超前主动安全意识,实现个体与组织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主动性,由下到上,由个体到企业、政府主体,进而反馈到各个层面,将主观能动性充分融入各层消防主体,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的事前预防,应急救援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同时强调消防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过程中诸要素均要充分发挥作用,主动作为。

因此,在主动安全理念下,主动安全更关注其中人的意识形态,探寻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主观能动作用,系统性把消防安全管理以及应急救援诸要素中最关键的人的因素着重加以强调(因为其他要素均需要在人的主动作为下才能协调发挥作用)。

2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安全理念助力消防管理和应急救援

在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各项要素中,人的因素起着主导控制作用。在分析大量火灾事故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消防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现状发现,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态的扩大往往都与人的因素有关,因此本文更着重强调人的因素在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安全理念,通过对消防人的探究、救援主体的划分及其责任认定,完成了主动安全应急救援逃生模型和消防主动安全管理模型的构建,用于提升消防管理及应急救援水平。

2.1 主动安全理念下对消防人的探究

在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过程中,消防人指参与消防安全日常管理人员、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到的消防部队和社会消防志愿者,在参与消防管理和应急救援活动中往往是被动地在执行政府和企业下达的任务以及履行自身职责,是制度下履行责任。

新时代的消防人指的是除传统的消防人外,还包括了受灾害影响的承灾体、消防管理及救援组织及其系统等要素。

2.2 主动安全理念下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划分及其责任

在传统的消防事故应急救援中,按照归属不同,应急救援涉及到的救援主体可划分为事故单位及有关人员、政府及其有关人员和救援队伍[2];主动安全理念下,将消防应急救援的主体下放到基层组织骨干、个体及建筑环境中,依据火灾燃烧发展过程中消防救援主体出现的先后次序及其职责,以大型商场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为例,将消防救援主体细化划分为:事故单位及有关人员、政府及其有关人员和救援队伍、商场员工骨干、消费人员、建筑环境。

(1)事故单位及有关人员的主体责任:事故单位及有关人员是事故救援涉及到职责最多的主体,相关人员应做好自救互救和组织救援工作。

(2)政府及其有关人员和救援队伍:政府相关人员和救援队伍是现场应急救援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责任就是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行使指导、指挥、协调和组织职能以及担任灭火、救援的主要力量[2]。

(3)商场员工骨干:商场员工是负责疏散、自救互救的关键责任主体。主要是利用对环境的熟悉进行快速引导疏散,指导正确的疏散逃生方式,同时利用应急逃生设备配合外部救援人员自救互救。

(4)消费人员:作为被困的救援主体,是疏散、逃生的关键因素;己身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及有目的的逃生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效率。

(5)建筑环境:建筑环境作为重要的救援主体之一,主要关系到消防应急救援和被困人员自救互救的复杂程度和危险程度。

2.3 主动安全应急救援逃生模型的提出

消防事故的发生表现为火灾,根据火灾燃烧规律研究,火势发展大体经历四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熄灭阶段[3]。火灾发生的初起阶段也叫初起火灾,一般在起火后的十几分钟内,这一阶段火焰不高、物质燃烧速度较慢、燃烧辐射热较低、燃烧面积较小,火灾易于扑救和控制,是灭火黄金时间。因此,在灭火黄金时间内,是被困人员自救互救、主动配合消防救援的最佳逃生时间。

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第十条:城市规划区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同时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条文说明》,15分钟是发现火灾并出警战斗的消防时间[4]。因此,消防站从接警到现场展开救援的时间大概是在十五分钟左右,即在火灾初起的后期或发展期抵达。

依据火灾燃烧发展过程中消防救援部队出现的时间、消防主体出现次序以及其职责,以承灾体为主线,提出了主动安全应急救援逃生模型,如图1所示。

在该模型中,首先,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从各方面得到充分发挥,改变以往自发、盲目的疏散、逃生,从而变成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救互救;其次,引入引导机制,加强基层骨干在应急救援中的引导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升了应急救援效率;第三,被困人员创造的良好外部救援条件和正确的避险待援措施,实现了被困人员与消防救援力量的有效结合;最后,该模型将逃生、避险设备纳入了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一环,实现了灭火—逃生—避险设备系统的一体化。

图1 主动安全应急救援逃生模型

2.4 消防主动安全管理概念及模型的提出

郎旭明针对沧州烟草物流提出了主动安全管理概念及其模型,并在主动安全管理基础分析中从直接参与安全管理活动的主要要素“人”入手进行了详细解析,以及研究了作业者和安全管理者的事故主动预防态度和安全意识的强弱对事故的影响[5]。本文在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以及分析了政府消防部门的监督要素、人参与安全管理过程要素和安全隐患反馈机制要素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人的要素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消防主动安全管理概念。

消防主动安全管理不仅要更关注人的意识形态,在安全管理中将最关键的人的因素加以强调,而且还要求诸要素均要充分发挥作用,主动作为,协同推进事故预防能力和消防安全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消防安全管理的诸要素以及完善的安全知识库的基础之上,以大型商场为例,提出消防主动安全管理模型,如图2。

图2中在上是政府消防部门及组织的主动安全管理过程,在下是消费人员以及员工的主动安全管理过程,中间是商场单位的主动安全管理过程,即三部分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了人的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型格外强调了政府消防部门的监督,消费人员、员工的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和安全隐患反馈机制对主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图2 消防主动安全管理模型

3 消防主动安全管理及应急能力的提升

针对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安全意识弱、重利益、轻安全、消防设施配备不完善、电气设备老化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的火灾环境复杂而多变、消防通道被占、安全通道被堵、现场救援条件混乱问题,对消防人主动安全意识、消防救援能力以及消防救援环境做出以下研究。

3.1 加强培养消防人主动安全意识

主动安全意识是消防人辨识危险源、发现危险源以及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规避风险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它能够提升消防人控制处理风险、降低危险源的能力以及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对消防人的主动安全意识的培养;同时由于消防人主动安全意识的形成在短时间内难以速成,所以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力量的结合,加大主动安全教育的投入,营造社会主动安全文化氛围。

3.1.1 加大消防主动安全教育投入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知识,让安全教育进入生活课堂、社区生活;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人人参与消防安全管理、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把主动安全意识反馈到安全管理过程,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辨识与预判,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承灾体对风险发生客观规律的认知能力。

3.1.2 加大主动安全救援后备力量的培养

消防院校和公共消防部门要吸纳更多的专业消防人士,同时兼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消防救援现场经验;其次,丰富消防安全教育教程,针对不同区域的属地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教育培训;此外,要求教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训练场地标准化和现代化程度接轨国际水平。

3.1.3 建设主动安全救援力量

根据消防主体的不同,主动安全救援力量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大力建设人员素质高、救援设备先进、应急救援协同能力强的具有综合救灾功能的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二是企业或商场根据其自身情况组建主动安全意识强、应急反应能力高的专职消防队;三是政府、社会和企业联合培养有主动安全意识、职业道德素养的承灾体,拥有事故主动预防和自救互救能力的主动安全型员工。

主动安全教育投入和主动安全救援力量培养是主动安全救援力量建设的基础,而主动安全救援力量的建设是主动安全教育投入和救援力量培养的升华,它不仅反应了主动安全教育投入和救援力量培养的质量水平,同时还将救援力量成果反馈到实际的主动安全管理过程中以及未来的消防救援过程中。

3.2 提升消防救援队伍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的水准是反应和衡量政府、企业、社会等消防力量的决策、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的标准。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决定了消防救援的效率,是承灾体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应急救援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非线性的环境变化过程,消防员在作业过程中需要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多变、危险、紧迫的环境,很多时候要在现场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展开救援作业。基于国内外应急救援能力的对比以及国内应急救援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力发展应急救援装备,改变应急救援装备种类少、功能单一、自行机动性差、通用性差等问题[6];

(2)加强消防员专业训练。增加消防员专业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以及训练内容的复杂程度,尤其是灭火救援活动的仿真训练以及实战演练;

(3)应急救援的科技水平、消防员的认知能力、消防队伍协同问题以及环境的承受力都是提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的重要途径。

4 推动消防主动安全进程的对策建议

主动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人—机—环境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之上,发挥诸要素的主动性能,主动预防。为此,为推进主动安全管理理念和高质量的安全管理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4.1 建设消防数字化人控联合管理制度

消防数字化系统已经应用到城市消防,但是并未能完全覆盖整个城市消防,传统的消防系统依然存在,因此在智慧消防数字化的基础上,提出消防数字化人控联合管理制度,即消防部门与企业、社区、商场采取双重联动消防管理机制(对接其消防管理系统、社区的布局、以及建筑的三维图像),同时专人分区域负责城市传统消防,了解其建筑环境分布、构造及消防设施。数字化与人工的结合才能为消防救援提供全面的环境信息,提高消防能力。

4.2 加强消防救援环境的治理

消防环境对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营救和受灾人员的有效快速逃生至关重要。在以往的消防救援过程中,消防环境的混乱导致救援、灭火效率低,是影响消防展开救援、灭火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受灾人员逃生导致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消防救援环境的治理是推动主动安全管理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4.3 全面开展消防主动安全教育工作与全民参与

无论是消防安全理念的与时俱进还是新理念下的安全管理建设,都应该从承灾体——全民参与入手。通过覆盖性的安全教育,提升主动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进而反馈回消防管理者,与此同时,全民的参与将最大力度监督消防管理者和发现安全隐患以及完善消防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系统。

4.4 开展主动安全管理主题活动和主动安全救援应急演练

开展主动安全管理主题活动和主动安全救援应急演练,一方面提高承灾体的主动安全意识,锻炼主动逃生的技能,磨合并定位其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及其职责;另一方面,检验主动安全管理和主动安全救援系统的成果,锻炼磨合救援主体的救援逃生能力。此外,可以通过演练和主题活动提高全民的参与度,宣传主动安全理念,推进主动安全发展的进程。

5 结语

本文以消防主动安全理念为背景,以消防救援主体为研究对象,针对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工作被动,提出“主动安全理念”、“主动安全应急救援逃生模型”和“消防主动安全管理模型”,用于指导今后的消防安全管理以及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将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细分并划分职责,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开展消防主动安全管理活动和主动安全救援应急演练,用于提升全民的主动安全意识和消防救援主体的应急能力,推进主动安全理念的发展,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目标。

猜你喜欢

救援消防应急
《消防界》征稿启事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漫画说消防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消防也幽默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