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9-07-26江雪青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美感培养策略研究

江雪青

摘要:琵琶是源自中国的古典乐器,其具有清澈、明亮的音色,弹奏过程中会发出类似于珠、珏碰撞的音色与音调。现代琵琶包括“海派”“浙派”两大琵琶流派,不同流派在指法训练、弹奏技巧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对于琵琶音乐课程的教学,需要准确把握琵琶弹奏的审美理念、文化内涵,才能完成琵琶曲中情感与美感的表达。本文主要探讨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并提出促进琵琶课程美感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琵琶教学   美感   培养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101-03

琵琶作为一种延续上千年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还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艺术与美的认知。传统琵琶教学以基础的指法弹、挑、轮训练为主,这种机械性、重复性的技巧练习,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琵琶水平,但也造成琵琶弹奏美感的缺失。基于此,本文针对琵琶教学中审美、美感的培养,对教师的琵琶教学活动作出改革与创新。

一、琵琶弹奏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分析

(一)琵琶演奏中的文化底蕴表达

琵琶为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也是指法与弹奏技巧较为复杂的乐器,这会显著增加教师琵琶教学的难度。而对于当下各音乐院校的琵琶教学,最困难的地方不在于演奏技巧的讲授与练习,主要在于学生对琵琶、琵琶曲中文化内涵的认知。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认知,进行例如:《塞上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大浪淘沙》等琵琶传统曲目的教学,通过引入昭君出塞、项羽乌江自刎等历史文化与典故,引导学生进行琵琶音调、音色、曲式与和弦的学习,从不同琵琶套曲中感受古代先贤的美学追求和人生抱负,这是琵琶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例如:《夕阳箫鼓》作为一首琵琶文曲,主要以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通过左右手的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生动描绘出清奇、秀丽与静美的山水画卷。该琵琶曲中琵琶声与箫声、鼓声、水波声形成共鸣,在弹奏旋律、音区的不断拓展与变换过程中,表达出江南山水安宁、秀丽与幽远的美学感受。

(二)琵琶演奏中的情感交流与表达

不同琵琶曲有着不同的演奏技巧、情感表达,教师在教授琵琶的过程中,应懂得准确把握不同曲子的曲风,抓住曲谱中多种情感元素的表达技巧,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琵琶曲的艺术与情感倾向。以李芳国创作的琵琶套曲《塞上曲》为例,《塞上曲》主要将昭君出塞作为文化背景,通过宫苑春思、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等多个独立的小曲,表达出王昭君哀怨凄楚、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该乐曲的五段均为六十八板,以羽调式、商调式作为主要的旋律调式,通过吟、揉、推、拉等琵琶演奏技法,使得整个乐曲的旋律、曲调更加哀婉柔美。因此教师在琵琶曲课程的教学中,要把握曲目的情感交流与表达,对琵琶曲的演奏技巧、情感内涵展开詳细分析,才能深化学生对琵琶曲音乐的理解。

二、目前高校琵琶美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对于琵琶课程的教学,往往按照琵琶教材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组织与开展,因此传统琵琶教学的应试教育意味更强。单一化的教学内容,机械化、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琵琶课程学习中,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探究兴趣,这需要在后续的琵琶教学进行改革。

高校琵琶美感的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在现有教学任务、考试任务的指导下,教师开展的琵琶教学主要为教材教学,《琵琶弹奏入门》《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等为最常用的琵琶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包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琵琶入门需求,但其教材内容的陈旧、单一化,也使得学生在琵琶课程学习中缺乏积极性,更体会不到琵琶乐曲中蕴含的美感。其次是机械化、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的琵琶教学,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只是根据教材进行琵琶弹奏技巧的机械化传达,不仅缺乏教学情境的创设,而且缺少对学生学习流程的引导,这就造成学生对琵琶内在情感、美感感受力的下降。

三、高校琵琶教学中美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琵琶曲音调与音色的教学来培养美感

琵琶音乐音调、音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变化,演奏者在弹奏《昭君出塞》《霸王卸甲》《阳春白雪》等琵琶作品时,需要敏锐把握音乐音符、弹奏节奏的变化,才能较为完整诠释琵琶曲的音乐内涵。当前不同琵琶曲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吟、揉、推、拉、带、打、滑等演奏形式,不同弹奏形式会发出不同的音调与音色,而学生触弦角度、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又会衍生出不同的音乐音程与和弦。所以在学生琵琶演奏美感的培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左手、右手训练,合理控制学生指甲触弦的面积、击弦高低、弹奏速度等,来保证每个乐段音调、音色弹奏的准确性。

例如:在琵琶曲《十面埋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曲子音调、音色的变化,将十三个乐段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威武雄壮的汉军,第二部分为楚、汉两军之间的殊死决战,第三部分为项羽乌江自刎。在《十面埋伏》多个部分分析中,教师应对深沉的长音、迅疾的战斗音、尾声凄厉悲伤的清脆音色进行详细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战争的威武雄壮与凄厉,来增强其对琵琶音乐的美学感受。

(二)琵琶演奏技巧与姿势的教学来培养美感

琵琶演奏技巧要通过触键、身体语言来完成,琵琶演奏者的手型与姿势、持琴动作等,能够表现出某一琵琶曲作品美感与情感的变化。因此教师对学生开展的琵琶教学,要以琵琶教材的教学内容为指导,对琵琶乐曲的弹奏指法、弹奏姿势进行讲解,使学生发现曲式、曲调变化中的细微情感,从而完成持琴姿势、弹琴指法之间的有效协调。比如在琵琶“摇指”技巧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大指摇、食指摇、中指摇、无名指摇等进行分别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手指触弦、击弦与弹奏的差别,其中“中指摇”可用于激情而强烈乐段的演奏,“无名指摇”可用于舒缓、委婉乐段的演奏。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觉能力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琵琶演奏技巧,以及其在演奏过程中所产生的美感。听觉能力教学包括音色、调式、音准、和声、速度、力度与旋律的教学,在琵琶弹奏听觉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分层次对琵琶乐曲的弹奏技巧进行分析,使学生琵琶课程的七声练习,达到旋律平稳、强度力度均匀的效果。通过对琵琶曲中多种演奏技巧的准确把握,可以完成学生琵琶音乐素养、美感的培养。

(三)琵琶教学的情感教育来培养美感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传达,不仅要通过反复的演奏技巧训练来实现,还要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来使其感受到琵琶乐曲中蕴含的美感。《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琵琶曲,都存在着多姿多彩的调式与节奏变化,不同乐曲多样化的指法、弹奏技巧,能够对琵琶学习的学生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

以沈浩、李芳园整理的琵琶曲《阳春白雪》为例,《阳春白雪》主要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作为音乐背景,弹奏过程中的节奏轻松明快、旋律清新流畅,分成起、承、转、合四个组成部分。教师在琵琶曲《阳春白雪》教学的过程中,应向学生讲述其中存在的明月、荷花、道院、琴声等意象,对起部和风淡荡、承部欢快热烈、转部轻盈流畅、合部铿锵有力的音乐情感展开分析,从而强化琵琶樂曲的民族文化与美感,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美,并建构起自身的审美倾向与艺术品味。

四、结语

综合而言,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要将琵琶基础技术、弹奏技巧的训练,与琵琶乐曲的文化与情感表达进行有效结合,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美学鉴赏力。教师通过吟、揉、推、拉、带、打、滑等演奏技巧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琵琶音色、音调与音符的感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琵琶发展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不同琵琶曲所具有的音乐表现方式,从而达到对学生琵琶演奏技术、美学感受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慧娟.建国后中国琵琶音乐的创作发展[J].中国音乐,2012,(03).

[2]龚燕.对当代琵琶音乐创作的人文精神探索[J].芒种,2014,(14).

[3]任双.刚柔相济,虚实相映——谈琵琶新技法在创作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下), 2016,(06).

[4]王玉瑶.现代琵琶音乐创作研究——以琵琶独奏曲《点》为例[J].黄河之声, 2018,(13).

猜你喜欢

美感培养策略研究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