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训练策略

2019-07-25袁晓春

课外语文·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学生

袁晓春

【摘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每一个公民都应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尽可能减少在信息传递中出现的误差,实现更准确、更有效的交流。学校是推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主阵地。目前,学校在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学校在推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可采用以下策略:首先,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其次,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学习运用。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浩渺无际的历史长河中,语言文字便是那一朵朵美妙绝伦的浪花,它记录着大千世界的文明精髓,它传承着人类灿烂的精神成果,一代又一代地源远流长……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每一个公民都应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尽可能减少在信息传递中出现的误差,实现更准确、更有效的交流。

目前,学校在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的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

1.社会上有不少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在肆无忌惮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少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逐渐淡薄。

2.家长素质亟待提高。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孩子极早地接触普通话,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然而,不少家长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从发音到语言运用,都缺乏系统的训练,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俗称“塑料普通话”,纠正起来很难。

3.电脑打字方便、快捷、美观,能够轻松实现个性化设计,却冲淡了家长与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視。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马虎、潦草,不能潜心练字;在使用语言文字过程中错别字多,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字表述不能做到准确、流畅。

4.对于传统的、经典的文化重视不够,阅读氛围不浓厚,沉迷于碎片化的、图文相间的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

(一)注重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英国文学家肖伯纳曾经说过,“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多么好,要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范读能够让一堂好的语文课锦上添花,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慕之情。我在教学《春酒》这一课时,就十分认真地范读了一遍课文。我选择了舒缓多情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娓娓读来,不少学生在听完后都闪烁着泪花,情感渲染的效果达到了,对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妙处有很大帮助。

(二)注重学生激情洋溢的诵读

随意地翻开初中语文课本,映入眼帘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大作。这些课文是训练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最好的范本,读好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所以在课堂上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不能流于形式。 如《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讲述了一位老人35年如一日,坚持植树,把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行文朴实平静,娓娓道来,充满着感人至深的力量。我先让学生找出“我”三次与老人见面时,最能体现高原特点的关键性句子,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高原的变化,然后再根据这一指导朗读全文,领会老人带给高原的奇迹。学生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心声,也读出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独到理解。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情感得到升华,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独到。

(三)注重标准规范的仿写仿说

随意地翻开初中语文课本,映入眼帘的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好词美句。因此,在有效诵读的同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于百草园的一段景物描写十分精彩,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语言运用精当,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临其境。作者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使写作顺序明了,景物俯仰生姿、动静相宜,是一个极好的模仿范例。我让学生模仿写一处景物,可写公园一角,可写家乡美景,也可写校园一景。模仿只是第一步,有了模仿就会有创造。

二、书面语言的学习运用是重中之重

(一)重视课内文章的圈点勾画

学生要能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一定要有积累,积累从何而来,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是课本。学生可在学过的课文中精选准确的、优美的、精当的词句,积累并感悟,丰富词语储备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上,老师先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指导学生理解,在学生学会了方法后,大胆地让学生圈点勾画、理解批注。如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我”与牧羊人第三次见面的段落,先按照自己的思路圈点勾画,然后师生交流,总结出全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圈点勾画:行文思路,高原变化,老人特点,议论抒情。通过圈点勾画,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丰满立体,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二)注重课外作品的摘抄批注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课堂之外,学生还有极为广阔的阅读天地,那就是课外阅读。阅读什么?怎么读?语文老师要加以指导。老师要充当引路人,把学生引入到光辉灿烂的语言文字殿堂。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推荐的书目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看得懂、吃得透,然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有特色的段落进行摘抄和诵读。摘抄与诵读的侧重点不拘一格,形成个性化的特色阅读。可从描写角度摘抄,可从故事情节角度摘抄,可从文章结构角度摘抄,可从人物形象角度摘抄,也可以从作者的议论抒情、修辞手法运用等角度摘抄。摘抄得多了,见识得多了,学生就会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就会更加热爱语言文字,从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三)注重作文训练的遣词造句

写作能力体现了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种种问题都值得老师重视。在不少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到工整美观的书写,看不到通顺流利的句子,看不到标准规范的标点符号。这些最基本的行文要求老师应严格规范,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老师在指导作文时应强调这些基本要求,在学生写完一篇文章后,将自己的作品大声读出来,先读给自己听,看自己写的那些词句符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标准,读出来是不是显得别扭;然后读给同学听,让同伴给自己找问题,共同进步;最后读给老师听,请老师批评指正。当然,还可以读给家长听,让家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语言运用的经验来判断孩子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准确性。一篇文章经过了几次打磨,立意文采方面的东西先不说,至少在用语的准确性上应该是会有大幅度提高的。

(四)注重生活当中的学以致用

前面提到过,生活中出现不少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个主题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发现问题。到生活中找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记录,整理,筛选,归类。(2)分析问题。分析讨论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3)解决问题。商讨解决办法,并付诸行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流,如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到社区、街道宣传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如劝说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人转变观念,如影响自己的父母规范用语等。在交流中学生就会自觉地提醒自己规范使用语言,同时表达交流的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外,老师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应使用普通话,发音准确,表意完整,用语得体。

以上所述,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策略。在初中生中倡导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师做好领头雁,引领学生在浩瀚的语言文字蓝天中展翅翱翔。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