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的本质与回归

2019-07-25殷培培

课外语文·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回归语文教育本质

殷培培

【摘要】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文素养,促进人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语文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人,如果脱离了这一主体,语文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以人性作为突破点,探讨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过程中,传授知识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基础手段,语文教育过程与人性的发展规律相契合。语文教育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最后回归人性。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分析语文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语文教育;本质;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体现了教育规律,语文教育的本质引领着语文教育的发展,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是语文教育的关键因素。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汉语工具;教育,是为了培养新一代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发展,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语文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综合语文素养,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语文教育的内涵

就教育的内涵而言,没有固定的理论,但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提高知识、技能,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部门专门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是学校有计划、有规律、有目的地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教育建设者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开展的提高受教育者知识、技能,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教学活动。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中国最早提出的教育观念。教育,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适应社会、传承文明的一个特定领域。它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既符合教育的共性,又加入了语文学科的个性化要求。语文教育追求美,向往生活世界的回归。国内有些学者认为,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是一种对生命再塑造的活动,对自身行为加以规范、引导的教育活动,提高了生命质量,促进了审美的发展。语文教育对美的向往,也是生命本性对美自觉的向往,这里面包含着人性关怀,是对受教育者的体恤、关怀。

二、语文教育的本质与回归

从哲学角度看,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语文教育的规定性。教育观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组成要素。一个人的教育观,可以折射出来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接下来,本文从“人性抉择”和“人性关怀”两个角度探讨语文教育的本质与回归。

(一)人性抉择,现实世界的回归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教育可以帮助人更好认识生活的真谛,理解世界的真谛,是人性对现实世界的抉择与回归。首先,语文教育旨在引导人类,追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过程是完整的、起起伏伏的、充满趣味、富有意义的,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空间实践的统一。理性教育,过于注重理性主义,用理性的思维考虑、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无疑是一种极端。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性教育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弱化了理性的教学意义,更好地促进人全面发展。当前社会推行的素质教育,是对感性教育的认可。语文教育的特点,决定语文教育应该将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融合,不能是一味地理性教育。

语文教育把人的现实生活当作本原,把概念化、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生硬地传授给受教育者,导致教育模式过于程序化,使教育失去了色彩。教育的统一化、模式化,导致幼儿教育失去了幼儿的特色,儿童教育超前,超过了受教育者的理解接受范围。比如现在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高中化”,背离了教育的规律,违背了教育的阶段化特征。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生活化需求。因此,现实世界的回归,是当前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实世界的回归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语文教育注重现实世界的建构。人类是社会群体生活的动物,在集体生活中成长。语文教育中的关键教育目标,就是培养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语文教育要引导人类在一起更好地生活,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给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理论支持。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模式的建构,尤其是受教育者现实世界的建构。它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变单元化为多元化,丰富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手段,突出了语文教育对受教育者,现实世界的建构。

(二)人性关怀,向往、追求美

语文教育过程中,包含审美教育,侧重受教育者审美能力、道德情操的培养,与此同时,也折射了对美的追求以及向往,也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人性关怀。首先,受教育者向往美好,追求美好,语文教育的本质恰好体现了这一特点。审美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征,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教育是为了提升人们的审美情感,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优势,才能确保教育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可以引领人们走向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社会,走进幸福生活,这也是教育的意义。以美作为价值本质、将审美情感作为人的本质,体现了美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其次,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美好、高尚的心灵。在价值体系中,美的价值是价值体系物质保障,是衡量社会价值的标准。获得美的方法有很多种,教育不是唯一路径,社会活动中也能体现美。审美教育只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教育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这些不代表是教育的所有价值。

(三)人性存在,生命方式的体现

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整个过程当中,灌输教育知识,实现知识的互动与传承,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道路上的强大动力,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是人性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方法。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动是创造文化、传承文明的过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不是在生活过程中自发、无意识地进行,而是在有计划、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中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反思生活的真谛,因为教育自身具有浓烈的自我意思、反思意识,它对个体、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注,促进人们追求、探尋新的生活方式,获得人生的真谛,追寻生活中的美好,传承文化中的美。

(四)人性关怀,受教育者的自我理解

语文教育过程中,要给受教育者留出充分的“自我理解”的空间,这是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地位不被重视,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这使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内化程度受到影响。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授、理解,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理解能力,给受教育者足够的自我理解的空间,有利于受教育者进行反思活动。除此之外,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自我理解能力,做到主客体的统一,这是在受教育者不断学习、反思过程中所形成的。在语文教育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给予大部分关注,让受教育者知道自我理解、自我反思的意义,这是语文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认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受教育者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语文教育的认同感,推进语文学习的发展。

综上所述,认知教育本质,不能背离人类这一主体,教育建设者要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关心,确保对受教育者的人性关怀,要肯定受教育者自我抉择的权利,给语文学习者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供其反思、思考,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实现知识的传递,提高人类的社会生存能力。语文教育,最终还是回归现实社会,使人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程媛.语文情感教育的本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猜你喜欢

回归语文教育本质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