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S管理结合PDCA循环加强临床对急救设备的管理

2019-07-25王金亮叶丽王燕王青江徐建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室消毒生命

王金亮,叶丽,王燕,王青江,徐建鹏

1. 烟台市传染病医院 设备科,山东 烟台 264000;2.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医疗设备科,山东 威海 264200

引言

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为患者抢救和生命支持过程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主要包括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电动吸引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泵等。但由于急救类设备存在闲时多、用时急、易污染、分布广等特殊性[1-2],则需要医院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来提高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水平,保障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才能发挥急救设备的作用,提高医院处理急救、突发事件的能力[3]。

我院设备科工程师在设备巡检过程中,发现急救设备在临床科室的使用和管理中存在问题,很多设备没用处于功能位,我院自2017年底,采用PDCA循环结合5S管理法,从多角度分析、监管、总结、持续改进,规范和加强临床科室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4]。

1 运用5S管理结合PDCA循环加强临床对急救类设备的管理

PDCA循环法是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中,其内容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4个阶段[5]。5S管理法即整理(Seir)、整顿(Seition)、清扫(Seise)、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个方面[6-7]。我院采用5S管理结合PDCA循环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

1.1 策划阶段(P阶段)

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在用的急救类设备进行检查,发现临床科室在急救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从人员、机器、方法、环境四个方面寻找因素[8]:

(1)人员。对设备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对设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设置设备管理人员;缺少系统化的培训。

(2)机器。设备配件缺失;设备消毒、保养不及时;设备的基本信息卡、计量合格证、简易操作流程、状态标识不完整。

(3)方法。缺乏完善的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没有科学的应急调配预案;缺少详细的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借用记录、交接班记录。

(4)环境。没有明确的设备摆放标识;设备存放场地受限;设备使用环境混乱。运用鱼骨图进行分析,见图1,根据二八定律,找出影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的主要因素:保养不到位,使用环境混乱,配件老化或丢失、记录不完善,见图2。

图1 影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完好率鱼骨图

图2 影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要因柏拉图

1 .2 实施阶段,执行5S管理方案

1.2.1 整理

成立急救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小组,设立兼职管理员,对科室的急救类设备进行整理登记,并建立管理制度。

(1)对临床科室的急救类设备进行登记,建立急救设备清单,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序列号、生产厂商、购买日期等内容;并为每台设备贴附固定资产卡片,标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科室和启用日期;制作急救设备的操作流程卡:将简易的操作流程及保养方法铭牌悬挂于设备之上,方便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保证设备安全规范的使用。

(2)制定《急救设备管理制度》,包含急救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制度、每日交接班制度、借用调配制度等,每台设备做好使用、维护维修记录;制定《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年度培训计划》,加强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维护培训;制定《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分配制度[4]。

1.2.2 整顿

对急救设备的日常使用、存放等进行整顿,加强对急救设备的管理,做到急救设备定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期保养[9]。

(1)定点存放。每个科室设立一个专门的急救设备摆放柜,摆放柜中标识固定位置,每台设备清楚清晰定位放置,使用后及时归位;同时监测摆放柜里的温度和湿度,做到防尘、防潮、防震。

(2)定人保管。针对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设立专人负责制度,保证急救设备出现问题责任到个人并及时追踪处理。

(3)定期保养。临床科室做好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一级保养,每天对设备进行表面除尘、清洁、消毒和基本参数校正,所有急救设备每日进行开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做好记录,保证急救设备始终处于备用状态;对所有带蓄电池的急救设备充电,保证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并每月对蓄电池进行优化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1.2.3 清扫

保证急救设备及其摆放环境的整洁、卫生。定期整理、清洁设备摆放环境,确保急救设备存放环境干净整洁。加强日常清洁、消毒保养,如果同一患者长时间使用该设备,应定期替换,对使用过的设备进行消毒清洁处理;每个患者使用结束后,也要立即对设备清洁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6]。每一台设备都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清洁消毒保养方法操作,正常的消毒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2.4 清洁

认真维护整理、整顿、清洁后的工作战果,保持最佳状态[10]。护理部联合设备科随机检查前三项的管理情况,通过检查评分进行评定和奖惩,将前“3S”实施制度化、规范化并彻底执行及维护提升。

1.2.5 素养

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我修养[1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将急救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进行操作示范,加强医护人员对急救设备的规范化操作使用,提高应急技能;始终把5S管理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12],引导护士养成自主管理的好习惯,做到人人参与,加强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检查阶段

设备科每月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考核,自2017年12月份至2018年5月,实施PDCA循环结合5S管理法后,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放置有序、标识清楚、清洁整齐、日常保养完成及完好率逐月提高,见图3。

图3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改进后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统计图

1.4 处理阶段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通过该管理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考核中仍然会发现新的问题,针对新问题以及临床人员提出的建议,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13]。第一轮PDCA前后急救设备故障现象发生例数对比,见表1。

表1 一轮PDCA前后急救设备故障现象发生例数对比(%)

2 继续PDCA循环

针对处理阶段发生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继续PDCA循环。

2.1 设备问题

针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整改措施:① 将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的附件线使用缠线器整理,并环形缠绕,避免折断,保证急救设备可以被快速的使用;② 对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仪和监护仪进行时钟校准[14],并定期跟踪,出现误差及时调整;③ 将除颤仪导电膏装袋并捆绑在除颤仪提手上,防止丢失。

2.2 管理问题

在临床科室间相互借用调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时,发现因借用后设备出现故障互相推诿,而导致科室不配合调配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继续PDCA循环,根据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分布情况,重新制定详细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借用调配制度》[15]。设备借用时,要求借用科室、被借科室以及医学装备科三方同时在场,确认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同时配备相应的附件和耗材,方可借走并做好记录。归还时,也需要三方同时在场确认后,才可签字交付。如果设备被借走期间,发生故障或附件丢失等情况,因此而产生的费用由借用科室承担。借用科室使用结束应将设备及其附件清洗消毒后,尽快归还。

3 结论

利用5S管理法结合PDCA循环可以有效地提升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完好率,且效果明显。相比传统的PDCA管理法,5S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培养人员素养,充分调动了临床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管理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了人人参与管理的意识,加强了临床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操作技能[16-17],从而保障了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完好率,进一步提高急救类设备的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科室消毒生命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