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pGGN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的超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

2019-07-24王莉娜王向辉毕纯龙通讯作者大庆油田总医院CT室黑龙江大庆16300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分叶毛刺浸润性

王莉娜,李 野,蔡 娟,王向辉,雍 敏,毕纯龙(通讯作者)(大庆油田总医院CT室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近些年,肺pGGN(>5mm)患者手术治疗数量的不断增多,回顾术后病理结果发现,多数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但少数结节已呈浸润性生长,表现为微浸润腺癌(MIA)或浸润性腺癌(IAC),MIA和IAC进展较快,治疗不及时影响预后[1]。但pGGN高分辨率CT表现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pGGN的超高分辨率CT(UHR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探讨CT征象对鉴别诊断pGGN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5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pGGN(>5mm) 患者 81例(共92个结节),男33例,女48例,年龄42~71岁,平均(54.27±11.39)岁。92个pGGN按术后病理类型分为浸润性病变组和浸润前病变组,浸润性病变组共19个结节,13个MIA、6个IAC;浸润前病变组73个结节,14个AAH、59个AIS。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iCT扫描,所有患者先行常规胸部平扫,然后行UHRCT靶扫描,根据pGGN位置选择体位,尽量保证pGGN位于扫描肺野的最高处,嘱患者用力深吸气末屏住呼吸行结节靶扫描,扫描和重建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准直器宽度0.625mm×128,螺距0.64,FOV 250mm,矩阵1024×1024,重建层厚0.67mm,重建间隔0.67mm。所有数据均传输至EBW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观察。

1.3 观察指标

由2名高年资CT室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观察、测量和记录结节的形态、大小(轴面最大横径)、密度(ROI=15mm2)、边界、分叶/毛刺、内部征象及周边征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剂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浸润性病变组pGGN的直径明显大于浸润前病变组(P<0.05),而且其形态、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浸润前病变(P<0.05),但两组边界、密度、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pGGN(直径>5mm)的病理类型中以AAH和AIS较多,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可以采用CT定期随访观察,根据结节大小及形态的变化情况择期手术,但目前有研究认为pGGN持续存在>3个月,其病理类型中少部分可为MIA和IAC,因此,通过分析pGGN的CT征象尽早鉴别AAH、AIS、MIA和IAC,为随访和即使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成为定期随访的关键[1-3]。

表1 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病变组pGGN的UHRCT征象比较

pGGN病灶小、密度低,常规高分辨CT的FOV较大(350mm),矩阵为512×512,CT扫描像素为0.98mm,难以清晰显示pGGN的边缘及内部细微结构特征等CT征象,如果患者吸气不足,与背景肺结构相关的征象更加难以显示清楚,影响诊断及鉴别诊断。本研究中,采用生理通气辅助和根据pGGN位置选择扫描体位,同时采用靶扫描(FOV=250mm)联合1024×1024大矩阵扫描和重建,使CT像素提高到0.24mm,诊断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1,3]。

统计分析浸浸润前病变组与润性病变组pGGN的UHRCT征象,结果显示浸润性病变组pGGN的直径明显大于浸润前病变组(P<0.05),而且其形态、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浸润前病变(P<0.05),但两组边界、密度、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3]。

综上所述,生理通气辅助下UHRCT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pGGN的各种CT征象,直径>10mm、出现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均可提示肺pGGN已呈浸润性生长。

猜你喜欢

分叶毛刺浸润性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不规则创面△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肢体复杂创面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修复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浸润性肺结核临床治疗转归与MSCT特征变化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