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与CT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

2019-07-24许云龙王海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脑叶颅脑例数

许云龙,梁 冰,王海兰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16)

头部在受到重击后会直接损伤颅脑,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并采取科学方式予以患者临床护理,避免颅脑损伤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最大限度上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死亡率[1]。目前,临床检查急性颅脑损伤方法多为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两种[2],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便于进行后续治疗。本次研究中针对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急性颅脑损伤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具体报道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计11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44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82岁,年龄中位数(42.96±6.74)岁,最短发病时间为1小时,最长发病时间为72小时,发行时间中位数为(13.45±0.17)小时,临床表现中,恶心呕吐36例、抽搐25例、头痛43例、肢体偏瘫9例,受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42例、打击伤51例、摔伤20例,全部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均分别行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CT检查方法为使用Philips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然后以以此作为基线对患者进行常规轴位扫描[3],确保CT扫描以层距和层厚为10mm。核磁共振检查方法为使用美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然后对患者头颅部位进行正交线圈扫描,扫描序列的横轴位为SET1W、TSET2WI、DWI和FLAIR,在SET1W中,TE为12ms、TR为50ms,在TSET2WI中,TE为105ms、TR为4600ms,在DWI中,TE为95ms、TR为6200ms,在FLAIR中,TE为75ms,TR为6000ms,辅助冠状位和矢状位为T1WI,矩阵调整至255×385即可[4],在病灶部位3mm处每间隔1mm进行3次加层扫描。

表2 不同检查方式下不同病灶检出情况[n(%)]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不同检查方式下检出例数、漏诊例数以及不同病灶检出例数,并计算相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产生的实验指标数据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实验结果在P<0.05状态下有价值,可以继续后续实验讨论研究。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下敏感率和漏诊率对比

核磁共振检查敏感率为87.61%、漏诊率为12.39%,CT检查敏感率为71.68%、漏诊率为28.32%,核磁共振检查优于CT检查,经对比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检查方式下敏感率和漏诊率对比[n(%)]

2.2 不同检查方式下不同病灶检出情况

11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后确诊为131处损伤处,核磁共振检查出108处,CT检查出81处,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在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对比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磁共振检查下脑叶挫伤和脑深部挫伤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多受直接或间接头部暴力因素所致,大致可分为颅骨骨折、脑叶挫伤、硬膜外血肿、脑深部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一般临床表现多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生命体征紊乱[5],如颅脑损伤尤为严重时,可引起患者体内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或脑死亡,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之一。目前,临床中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多行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两种检查方法[6],CT检查就是通过X线透过率和吸收不同进行病灶展现的一种检查方式,在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但该种检查方式应用于颅脑损伤检查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且扫描方式仅为横断式扫描,颅顶和颅底基本扫描不到,进一步影响检查准确性。而核磁共振检查下极大了避免了CT扫描弊端,能够充分且清晰的显示出患者颅凹组织,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极高,尤其是对于患者颅底和脑顶周围异常病变可清晰显示[7],便于临床诊断中更准确的掌握病变部位、大小、性质和程度。且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范围大于CT扫描检查范围,因此,对于人体颅脑中较小病灶也可有效检出,尤其是在多序列检查下可从多个方面判断影像中阴影是否为病灶及其实际情况[8]。实验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检查敏感率为87.61%、漏诊率为12.39%,CT检查敏感率为71.68%、漏诊率为28.32%,核磁共振检查优于CT检查,且11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后确诊为131处损伤处,核磁共振检查出108处,CT检查出81处,其中,两组患者在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对比中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核磁共振检查下脑叶挫伤和脑深部挫伤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由此可知,核磁共振检查相比于CT检查来说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查敏感度更高、漏诊率更低,尤其是在脑叶挫伤和脑深部挫伤检出中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敏感率更高、漏诊率更低,尤其是在深度范围内的病灶检查中的检出率更高,优势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叶颅脑例数
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与脑叶微出血相关的因素及疾病研究进展
更正
Lancet N: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叶出血的实用诊断工具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老年痴呆症与脑出血90 d病死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