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病因

2019-07-24柳彦昕许波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出血宫腔镜

柳彦昕,王 婧,许波群

(1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妇产科 江苏 南京 211800)

(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异常子宫出血[1],英文“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简称“AUB”,其病因复杂多样,诊断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FIGO将其分为9个主要类别,按照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发音为“pahm-koin”),分别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不典型增生;凝血功能障碍;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医源性;尚未分类。“PALM”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或者是影像学技术可明确诊断病因,其子宫存在结构性改变;而“COEIN”类出血观察不到子宫结构性改变[2]。

AUB若未及时诊治,长期出血会引起贫血、感染,甚至癌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医生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后,通常都无法确定异常出血的原因。诊断性刮宫是评估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最常用检查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诊断性刮宫为盲视操作,对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等诊断有局限性,以及对较小病变易漏诊。经阴道超声检查,尽管是非侵入性的,仍然只是一个初步评估工具。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宫腔镜检查辅助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为了解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收集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通过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进行病因的诊断,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81例,年龄25~60岁,均值为(42.65±17.31)岁。疾病类型:月经经期延长25例,不规则阴道出血25例,月经过多2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9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宫腔镜检查前,均行阴道彩超、宫颈病变筛查以及相关化验检查,排除阴道宫颈病变,并除外宫腔镜检查禁忌证(急性生殖道、盆腔感染、心肝肾衰竭)。

1.2 诊断方法

经阴道超声:采用彩色多普勒SSA-350A超声诊断仪。检查之前患者排空膀胱,采取膀胱截石位,检测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宫颈穹隆部位对患者的盆腔及内生殖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子宫位置、形态,大小,子宫肌层回声,血流;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回声;卵巢大小,形态回声;并观察子宫,子宫内膜及卵巢有无异常病灶存在。检测过程中适当按压患者腹部来减少肠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用6mm细径弯管型宫腔镜(德国STORZ),膨宫压力设置为80~100mmHg,利用膨宫介质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使用宫颈扩宫器扩张宫颈至6.5mm,经阴道宫颈将宫腔镜置入宫腔,在电视宫腔镜下观察记录宫腔及宫颈情况并诊断。在可疑病灶处多点取材,根据患者情况刮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的诊断检查。

1.3 观察指标

(1)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构成;(2)以病理临床诊断为参照,分析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和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诊断准确率。(3)分析B超检查及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计算“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的特异性(SP)指标,灵敏度(SE)指标,阴性预测值(NPV)指标,阳性预测值(PPV)指标,假阴性率(FNR)指标,假阳性率(FPR)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接受研究的患者进行病理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

分析81例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构成:排卵功能障碍为43例(53%),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期19例(23%),子宫内膜分泌期5例(6%),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9例(23%);子宫内膜息肉24例(30%);子宫粘膜下肌瘤4例(5%),宫腔内妊娠物残留4例(5%),子宫内膜癌4例(5%),子宫内膜炎2例(2%),见表1。

表1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构成(%)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以病理临床诊断为参照,分析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和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诊断准确率。统计分析发现,B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58.2%,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诊断准确率为87.3%,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检测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B超检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诊断中,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检测诊断符合率78.9%,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息肉诊断,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检测诊断符合率91.7%,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50%(表2)。

表2 两种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中构成比最高的两个病因,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分别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SP)指标,灵敏度(SE)指标,阴性预测值(NPV)指标,阳性预测值(PPV)指标,假阴性率(FNR)指标,假阳性率(FPR)指标,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两种技术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比较

表4 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对于81例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进行分析,其中19例处于增生期,5例处于分泌期,无异常病理患者占29%;异常病理的病因构成比71%,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最常见,构成比分别为30%及23%,妊娠物残留5%,子宫内膜癌构5%,子宫内膜炎2%,与其他研究异常子宫出血的人群病因构成比基本相符[3]。

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既往多是采取病史,妇科检查,结合B超检查初步诊断,对于病因明确诊断常采取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活检。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诊断性刮宫仅能获取部分内膜组织,病理结果仅反映子宫内膜的病理及内膜的内分泌状态,无法获得形态上的表现因而漏诊,部分病例因为获得的内膜少而漏诊[4]。B超可以获得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回声,内膜下血流及宫腔中异常团块,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但对于直径大于1cm息肉,与其他占位尤其粘膜下子宫肌瘤难以鉴别;对于直径小于0.5cm宫腔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有一定漏诊率[5]。本研究中,超声对于异常子宫出血总诊断准确率为56.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2.6%,子宫内膜息肉50%,与一般报道超声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准确率相符;粘膜下子宫肌瘤,妊娠物残留及子宫内膜癌因病例数较少,结果不具有一般统计意义。

近年来,随着宫腔镜制作工艺的进展及宫腔镜检查技术的普及,宫腔镜检查逐渐成为妇科重要的专科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宫腔镜可以清晰的观察整个宫腔及宫颈管解剖及形态,子宫内膜色泽、厚度、血管走形及分布、粘连、异常凸起及宫内异物,对于位于宫角常规诊断性刮宫容易漏诊的部位亦能清晰的观察到。宫腔镜下可以对异常部位准确定位取材,准确获取病变组织[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病理诊断相比,宫腔镜对不同异常病变的诊断准确率87.3%,除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诊断率78.9%,对其余几个病因(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妊娠物残留及子宫内膜癌)宫腔镜诊断准确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在本研究中,与超声诊断相比,宫腔镜检查联合超声诊断准确率87.3%显著高于超声诊出率,与超声诊断相比,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检出率显着增高了26.3%,子宫内膜息肉检查率显著增高41.7%;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50%,宫腔镜检查准确率75%,因本研究子宫内膜癌总病例数为4例,结果不具一般统计意义,待继续收集病例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中构成比最高的两个病因-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分别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SP)指标,灵敏度(SE)指标,阴性预测值(NPV)指标,阳性预测值(PPV)指标,假阴性率(FNR)指标,假阳性率(FPR)指标。结果显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两种诊断方法特异性较高,假阳性率低,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而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低于组织病理检查,但超声诊断和宫腔镜检查联合超声两种诊断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因粘膜下子宫肌瘤,妊娠物残留及子宫内膜癌因病例数较少,不具有一般统计意义。

综上,宫腔镜检查可以精准直观的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其诊断准确率优于超声检查。将B超与宫腔镜联合技术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病因诊断,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出血宫腔镜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阻抗控制系统与温控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