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arthin瘤的MRI表现

2019-07-24陈凤志朱立群包建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浅叶吸烟史腮腺

陈凤志,蒋 彤,朱立群,包建兰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与MRI资料完整,并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45~74岁(平均59.8岁)。50岁以下者5例,50岁以上者19例。 临床表现均为偶然发现耳前肿块,2例经抗生素治疗后缩小;病程最短者4周,最长者9年,其中2例为术后复发,平均病程为1.8年。有长期吸烟史者18例(16例男性及2例女性),吸烟史9年~35年。

1.2 仪器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MR机,透镜16通道联合线圈,采用SE序列行横断位及冠状位T1WI序列扫描,SE序列行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2WI序列扫描,FSE-STIR序列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扫描参数:T1WI(TR390ms,TE13ms),T2WI(TR3100ms,TE130ms),STIR(TR3100ms,T160ms,TE13ms).层厚5mm,层间距5mm,FOV180~220mm,矩阵256×512,激励次数2次。造影剂为德国先灵公司Gd-DTPA,剂量为0.1mmol/kg,行肘静脉注射。

1.3 图像分析

由影像科2名名副主任医师在不明确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对所有患者的MRI图像进行分析;腮腺以下颌后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内侧的连线为界分为深叶和浅叶,以耳垂为界分为上极和下极,并在矢状面上以下颌后静脉为界将腮腺浅叶再分为前上极、后上极、前下极和后下极。

2 结果

2.1 病灶数目及部位:

24例共65个病灶,单发13例(左侧8例,右侧6例)(图1~4);多发(≥2个上病灶)11例,其中单侧多发3例,双侧多发7例;65个病灶位于浅叶者51个(78.4%),其中位于浅叶后下极者35个,病灶大部分位于浅叶后下极者6个,占总病灶的63.1%(41/65)。

图1(左):横断面T1WI示右侧腮腺下极见一类圆形大小约1.3cm*0.7cm*1.2cm等T1WI信号影,其中可见小斑片高信号(囊性灶)。图2(右):横断面T2WI示该病灶呈等T1WI信号影。图3(左):横断面增强T1WI示病灶明显强化,下颌后静脉向前移位。图4(右):弥散序列呈高信号。(注:图1~4为同一病例)

2.2 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及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

病灶最小者约0.8cm×0.7cm×0.5cm,病灶最大者约4.3cm×2.9cm×2.4cm,平均大小最大约2.8cm×2.2cm×1.9cm;病灶边缘呈类圆形26个(40%),椭圆形30个(46.1%),分叶状及不规则形11个(13.8%);病灶边界清楚者58个(89.2%),边界不清楚者9个,其中7个见于不规则分隔状囊实性病灶,2个见于病灶内伴出血者。

病灶中33个可见病灶内包绕血管或病灶边缘的贴边血管征(50.7%),均见于最大径≥1.0cm的病灶,包绕或贴边血管来自下颌后静脉及耳后静脉分支。

2.3 病灶MRI表现

MRI示病变在T1WI多呈等信号(如图1~4),Warthin瘤易产生蛋白质含量高的囊腔,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26个病灶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后信号降低,22个病灶轻度强化,10个病灶不均匀强化。

3 讨论

Warthin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腺淋巴瘤,1929年Warthin报道2例详加描述故以此命名,“腺淋巴瘤”这一名容易与淋巴瘤混淆,后者属于高度恶性肿瘤,“乳头状囊腺瘤”是正确的病理性描述,但复杂不易记忆。新的WHO组织学建议用Warthin瘤这一命名[3]。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占涎腺良性肿瘤的6.0%~10.0%[2];Warthin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70岁为好发年龄,儿童极少见[3,9],主要罹患于男性。

Warthin瘤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组织来源有关,有两种说法[4]:一是胚胎发育时期存在于腮腺导管内的淋巴结内的腮腺组织发生而来,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腺管上皮的增生与炎症或免疫反应发展形成;有学者研究分析烟草焦油中的苯芘、砷等有害物质[5,8],长期刺激作用于口腔黏膜,通过淋巴引流到腮腺淋巴结中的迷走涎腺组织,导致腮腺导管上皮变性增殖、瘤变;本组病例有长期吸烟史者18例(16例男性及2例女性),吸烟史9年~35年。

从解剖解剖角度分析,腮腺后下极淋巴组织较为丰富,故Warthin瘤发生于该部位常见,本组病例63.1%(41/65个)发生在腮腺浅叶后下极,与文献报道基本相吻合[6]。Warthin瘤单发病例较多见,亦可多发。部分学者认为该病具有多发倾向[7-8],本组病例多发者45.8%(11/24例),也间接支持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其多发征象更具特异性。

文献报道Warthin瘤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7],我们研究的本组病例中肿瘤呈椭圆形占46.1%,类圆形占40.0%,分叶状及不规则形占13.8%,大多病灶表现为椭圆形且长轴平行于上颌骨升支部(尤其是同侧),笔者认为这一形态具有一定特异性,提示肿瘤多纵向生长(上下径较前后径及左右径长)。

本组病例病灶边界清楚、光整,有完整的包膜,具有良性上皮性肿瘤的征象;MRI示病变在T1WI 多呈等信号,平扫T2WI信号多以等、低信号为主,囊变可呈高信号。病理所示Warthin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和淋巴样细胞组成[2],间质内见多量淋巴组织,淋巴滤泡易发生囊变,囊变区信号因蛋白含量不同MRI信号表现不一,蛋白含量少、稀薄的液体多,则表现低T1WI高T2WI信号,形成蛋白质含量高的囊腔时,T1WI、T2WI及PDWI均呈高信号,为特征性表现。由于Warthin瘤间质中有丰富的血管,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及延迟后信号降低;部分病灶由于囊实性成分比例不同,增强出现轻度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增大时可推挤下颌后下静脉移位,使之紧贴病灶边缘会呈现包绕血管及“贴边血管征”[1]。

综上所述,对于50岁以上男性患者,长期吸烟史,出现腮腺无痛性肿块,发现腮腺浅叶后下极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肿块、MRI表现信号均匀或不均匀伴囊变区(特别是囊变区T1WI、T2WI及PD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后信号降低,可拟诊为腮腺Warthin瘤,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猜你喜欢

浅叶吸烟史腮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区域性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胎球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