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判五朵金花》系列报道之五“顽强绿萝”陈丰:刚柔并济的治愈者

2019-07-24陈镇国

民主与法制 2019年25期

本社记者 陈镇国

刘清华

绿萝,被称为“生命之花”。因为它喜散射光,较耐阴,生命力顽强,遇水即活。环保学家发现,一盆绿萝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甲醛、苯和三氯乙烯等有害气体……

她,一个柔弱、温和的南方女子,却常年与刑事罪犯“打交道”,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致及“刨根”式的工作态度,在审判时“不纵不枉”。在冰冷的刑事审判中,她不会忘记传递“脉脉温情”,却在繁忙的工作中时常“抛夫弃女”。

她四次荣立省法院个人三等功,八次获得嘉奖,1998被评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评为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至2009年间先后被授予福建省优秀女法官、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就是现任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的陈丰,近30年来一直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公正与和谐的乐章。她就如一株不起眼的绿萝,仅凭一点水就能蓬勃生长,在净化着社会空气的同时,又绽放着青翠欲滴的“审判之花”。

结缘刑判,细致认真打“功底”

黑发,白肤,碎花裙,娇小身材,典型的江南女子,但柔弱中透露坚强,这是陈丰给记者的第一印象。2019年6月28日,采访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刑一庭会议室进行。刚开始,陈丰一直说自己很普通,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一旦打开话匣子,就一发不可收。

“我是独生女,当时选的是金融和财税专业,没想到后来被调剂到法律系。”陈丰说,1991年她从厦门大学毕业分配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时,对法律没有特别感情,直到穿上有肩章的法官制服,才油然而生一种神圣与尊荣感。那时候,她很想穿着制服上街走走,觉得特别神气。一槌定终身,陈丰从此与审判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细致、认真、勤奋,这是同事对陈丰的总体评价。“陈丰刚分配到省法院时做书记员,刚好在我手下。她工作特别认真,有创造性,交代的事情件件都落实很到位。”该院审监庭庭长李培新说,“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研究案件,陈丰手写记录时,会将口语化的言语,转化为口语书面化,为了跟进度经常跳行,先写关键词然后补充。讨论结束时,她的笔录也基本完成,非常高效。”

陈丰所在的刑一庭,审理的大多是被判处无期以上刑罚的案件,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我的手里捏着的是生死大案,办错了案子,不仅损害法律的公正和尊严,还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人间悲剧。”陈丰对自己办的每一个案件,都认真把握好事实关、证据关,做好长达数千甚至上万字的阅卷笔录。20多年来,她以细致的审查、良好的专业知识,先后发现4名被告人因指控证据不足或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而宣告无罪。

她,一个柔弱、温和的南方女子,却常年与刑事罪犯“打交道”,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致及“刨根”式的工作态度,在审判时“不纵不枉”。图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陈丰。>>陈丰法官 作者供图

细心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办理刑事案件基本的要素。2006年至2007年间,她承办王某等10人走私、贩卖、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经营一案,该案共有22册卷宗、2000多页庞杂的证据材料。在对证据进行过细筛查、与有关侦办机关沟通协调、补查补证的基础上,经过两天的庭审和二十几天的通宵达旦,陈丰撰写了60000多字的审理报告和42000多字的判决书。

案件宣判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均来电,称赞陈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二审客观、公正的判决,包括对一个被告人的无罪判决,均表示认同。

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从审判员到副庭长,经过28年的历练,陈丰已成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中坚力量。该院刑一庭高级法官赵家玲说,陈丰这个人很实在,做事踏实,办了好几个大案,都很成功。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她具体负责扫黑除恶专项工作,没日没夜地干,成绩突出,被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督导组予以充分肯定。

严惩罪犯,有时也要把温暖传递

“刑法是冰冷的、残酷的,但是作为一名法官,我们在严惩罪犯的同时,也要把温暖传递出去,不管是对被害人还是被告人。”陈丰如此说。

在基层法院挂职副院长时,陈丰接触到一些未成年人案件,感触良多:“孩子在少管所,多少都会有交叉影响,要尽量让他们回归社会。”

有个15岁的孩子,父母均过世,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家里穷,小孩儿出去抢劫,回来买东西给奶奶吃,很孝顺。“抢劫七八起,属于暴力犯罪,社会危害性大,而且这个小孩儿之前还有小偷小摸的行为,不可能判缓刑的。”陈丰说,小孩儿脾气很犟,庭审时不太配合。开完庭后,她让小孩儿与奶奶见了一面。祖孙俩抱头痛哭,很伤心。

“我跟小孩儿讲,你安心去服刑,法院会协调村里按规定给奶奶办低保,平时也会照顾奶奶的。”陈丰说,后来,小孩儿积极向善,老老实实接受改造,获得减刑,提前出狱。

她曾办理一起案件,被告人邱某某持刀捅死邻居提出上诉一案,一审法院判处邱某某死刑。她阅卷后感到,本案是邻里纠纷引发,事后被告人真诚悔罪,家属还做了部分赔偿,其罪责尚不至于判处极刑。但被害人反应强烈,若简单下判,必会再起纷争。为此,她多次深入到案发地,与双方家属面对面沟通,还请当地的村委会一同做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双方感动于法官的不辞辛苦,因家境困难曾表示无力再赔的被告人家属四处借款增加赔偿款,被害人家属也表示尊重和理解法院的判决,息诉罢访。

刨根问底,方能作出公正的判决

陈丰是一个固执的人,爱刨根问底,“抓住小事情不放”。她办案总是喜欢去看现场,对有疑问的证据补查补证,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弄个清楚,工作量往往是别人的两倍。然而,正是她这股认真劲儿,才得以让案件公正地判决。

某市曾发生一起杀人焚尸的恶性案件。一名小学女生在上学路上,被人勒死,后拖进山林与书本、树枝焚烧,行为令人发指。公安机关经侦查,找到案发现场以及未烧尽的书本、尸骨等。租住在附近的一名约20岁外地打工男子案发后表现异常,被锁定为犯罪嫌疑人。该男子很快落网,详细供述了他与小女孩儿口角,后卡扼女孩儿颈部致其死亡,将尸体拖抱上山,恐女孩儿未死,再将她佩戴的红领巾勒紧并打死结,继而焚尸的杀人经过。

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该男子死刑。该案二审到陈丰手上。

陈丰研读卷宗后认为,虽然该男子始终供认自己是凶手,供述的主要事实与在案的其他证据能相互印证,但是在案的证据材料中有一些细节无法解释,如被害人的头颅不在焚尸现场,而是案发几天后才被人在300米远的一个机砖厂内发现。为了查找真相,陈丰特意赶到办案机关,查看两年前公安机关收集并保存的现场证据。

“打开包装袋,一阵尸骨的恶臭味扑面而来,我差点吐出来。”陈丰说,她整理一下情绪,重新翻看包装袋,并与当时的法医共同研究。法医认为被害人尸骨、头颅未见明显损伤、骨折,分析系软组织腐败,动物撕咬、拖拉致颅骨与身体尸骨分离。陈丰还走访当地机砖场工人了解发现头颅的情况,工人们反映案发后10天左右的一个早上7时许,有工人下班,发现了该头颅,头颅没有任何包裹,周围有几条野狗,发现头颅的地方,是工人每天上班作业的地方,此前他们都没有见过该头颅,机砖场附近有三四十条野狗,头颅可能是被狗叼来的。

专家的意见与工人发现的情况相印证,终于解决了被害人身首异处的困惑。至此,陈丰心里才算有了谱,作出定案的判决。

>>陈丰生活照 作者供图

她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持匕首捅刺被害人十余刀,还用手将被害人右眼球抠出,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一审判处被告人死刑。二审时,被告人亲属向法院提供了包括被害人、被告人所在村庄及附近村庄的十几个村委会的证明,称群众反映,一审对被告人量刑偏重,被害人在当地经常惹是生非。事实若真如材料所说,本案可能另有隐情,对被告人判处死刑未必公平。面对村委会的证明,陈丰决定深入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

案发地是福建省屏南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汽车不能到达,得靠步行。陈丰去的当天,风雨交加,她和书记员在泥泞的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村里。此时,她浑身都湿透了,鞋上沾满沉甸甸的黄泥。

陈丰顾不上休息,马上展开调查,先到被告人所在的自然村了解情况。可是,好几个村民听说她是省里派来的法官,扭头就走。陈丰感觉蹊跷,事情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她耐心地走家串户,开导说服。终于,有一位从外地搬到该村的村民被陈丰的诚恳所打动,悄悄说:“你不要记,我跟你说实话。”

这个纯朴的村民告诉陈丰,被告人在村里很霸道,家里有人在村里当干部,村民敢怒不敢言。这一番言谈,使陈丰心里有了一点底。她收起纸笔,跟书记员说:“村民有思想顾虑,我们不能作笔录,用心记,回去如实整理记录汇报。”就这样,她走访了被告人、被害人所在的村庄以及邻近村庄的40多名村民,终于查清被告人一家在当地凶悍霸道,横行乡里,被害人则老实厚道。

真相大白,凶手最终受到严惩。小山村沸腾了。村民得知陈丰为案件这样奔波,都感动地说:“想不到省里的法官这么负责任。”

在省法院刑一庭,陈丰接触很多都是重刑案件,被告方与被害方之间往往都是“人命官司”,双方诉求南辕北辙,矛盾难以调和。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更是走进死胡同,只要判决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不管案件处理是否公正,他们都会表达强烈的不满,以上访闹访相威胁。

“法官的压力就在这里。我们依法判决,合情合理,有时不一定会被接受。”陈丰说,在遭到当事人及家属谩骂时,他们得克制自己,也不能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怕激化矛盾。这是他们感觉压力大的一部分,倒不是加班。

秉公办案,自然会有威严

通过庭前调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这是审判最理想化的结果。但是,陈丰深深体会到,调解是最考验人的耐心和意志力,尺度要拿捏得当,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陈丰在基层法院挂职时,法院曾陆续受理了两个案件:一个是侵占案,一个是故意伤害案,受害人是同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两个案件的被告人是一对母女。

老人的儿子黄某甲是盐场的职工,生前与林某结婚,收养了林某哥哥的女儿黄某。黄某甲多年前去世,林某改嫁,与老人没有来往。案发前,林某与女儿黄某又开始与老人有了一些往来。当得知黄某甲所在盐场要发放给老人一笔抚恤金,黄某即前往盐场代老人领取了该笔抚恤金3万多元,但没有交给老人。老人多次催讨无效,以侵占罪起诉黄某。

“考虑到这是家庭内部纠纷,建议诉前调解,不动用刑事惩罚这种严厉的手段。”陈丰说,她让刑庭法官配合立案庭多做被告人工作,说理释法。当时,黄某及其母林某到法院,已同意退出侵占的款项。不料,黄某的生父突然冲到法院,不同意退款,至此调解破裂,法院只好刑事立案。

之后,林某跑到老人家里吵闹,并将老人推倒致轻伤。不久,该案件作为公诉案件起诉到法院。该二案进入法院审理后,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断来法院吵闹,以上网、上访相威胁,要求法院宣告二被告人无罪或撤销案件,并拒不退还侵占款。

“考虑两家还是亲属关系,又是邻居,轻率下判容易激化矛盾。”陈丰带领主审法官不遗余力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甚至到社区寻求帮助,但被告方态度仍很强硬,到法院大吵大闹,还踢大门。经综合考虑,法院决定对这对母女逮捕收监。

“没想到这对母女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在看守所以绝食相要挟。看守所来反映情况时,我说,你们按规定处置,不吃饭,可以打点滴,要保证被告人不出事!”母女俩一直绝食到第二天晚上,黄某的生父撑不下去了,来到法院要求解决。陈丰说可以呀,你们拿出一个方案来,包括被害人家属。她会同纪检组长等人与双方谈心,释法说理,分析利弊,终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方全额退还侵占款项,并保证事后不会纠缠此事;被害方对侵占案件撤诉,对轻伤害案件表示谅解,并不要对方赔偿。该二案最终画上圆满的句号。

陈丰说,这对母女取保候审期间在法院大吵大闹、谩骂法官,太嚣张了,完全不顾事实,肆意妄为,损害法律的威严,必须收监。绝食是她没想到的,但法律不应该受到威胁。当时她心里也没底,怕发生意外,一方面与看守所沟通协调,务必保障被告人安全;一方面继续加大调解力度,坚持底线,才迎来调解的转机。

陈丰认为,只要守住法律的底线,秉公办案,不藏私心,自然会有威严。

陈丰常说:“二审做附民(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工作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被害方已经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如果在民事方面得不到赔偿,对他们将是双重的打击。特别是生活困难的被害方,多争取一些赔偿,对他们也是一种抚慰;如果双方能达成谅解,也化解了恩怨情仇。”

有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与被害人两家是邻里,因口舌之争,被告人持刀捅死被害人。事后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家人赔偿3万余元,但被害人一家悲愤异常,坚持要一命换一命。一审法院鉴于双方无法达成谅解协议判处被告人死刑。

陈丰接手该案后,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引发,被告人作案手段、情节一般,事后亦有悔罪表现,有别于其他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恶性案件,根据当前的刑事政策,不宜判处死刑。为此,陈丰耐心细致地解释当前的刑事政策,释法明理。但被害人家属不肯接受赔偿,态度强硬,还扬言要进京上访。

眼见双方的恩怨无法化解,陈丰请村委会出面做工作,并两次深入案发地光泽县寨里镇儒洲村张家山——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与双方亲属面对面谈心。两家曾经是好邻居,互相扶持、互相照顾,且被害人子女多在外地工作,夫妻多受被告人的照顾。陈丰以此为切入点,对被害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被告人家属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愤怒,并尽最大努力用真诚求得谅解。

感动于陈丰的真诚,双方的态度发生转变,被告人亲属四处借款再筹1.2万元,被害人家属也表示尊重法院的判决,息诉罢访。事后,陈丰说:“如果这个案件简单下判,双方的矛盾仍然存在,甚至演化成世代仇恨。要实现案结事了,就要通过附带民事调解工作缓和矛盾。”

在陈丰审理的案件中,类似的情况不少,她总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辨法析理,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当事人。在她的努力下,剑拔弩张的双方往往能放下刀剑,握手言和。

没有错案,内心才算踏实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陈丰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她始终做到不吃当事人一餐饭、不收当事人一分钱、不办人情案、不打听案情。她说:“法官也是人,也有人情世故,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曾经,一位当事人找到她下榻的宾馆,称是来反映情况的,见四下无人,递给她一个长方形的礼盒。陈丰警告来者:“反映情况可以,东西要带走。”对方以为这是场面上的话,继续缠着她。没想到,陈丰脸色一变,提高声调:“快点拿回去,不然,我可真的不客气了。”来者没想到遇到这么一位正义凛然的法官,灰溜溜地走了。

曾经,她的朋友上门说情。她没有当即拒之门外,而是把朋友请进家中耐心地解释,打消她对判决不公的疑虑,说得朋友频频点头,对案件的事只字不提。

“我们依事实证据办案,按法律规定办案,不以领导意志办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我们退休后没有错案,这一生就OK了。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不可能没有熟人打招呼。你没找我,能改的我都会改;你找我了,我会更加认真地看案件。当事人如果能理解就行了。”福建省高院刑一庭二级高级法院赵嘉玲说,“陈丰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及庭里的同事,这个人对工作很认真,不会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对家庭也很负责任。”

“作为女性法官,我们生活、工作都比较纯粹,两点一线。”赵嘉玲说,“少有应酬,审判工作受法律之外的影响,很少。”

对于陈丰,爱人郑勇可有些怨言。

“她骨子里就是较真儿的人。”郑勇说,加班是妻子的常规操作,特别是从去年扫黑除恶开始,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她经常回到家,吃完饭又继续干。他劝妻子,年纪这么大了,要悠着点,但是没用。他单位离家比较远,妻子单位离家里就三五分钟路程。下班回家,多数时候都是他先到家。妻子一回来,来不及打个招呼,又在接电话忙工作了。

郑勇虽然有怨言,但总体上对妻子还是满意的。她对家充满爱,有责任心,家务大多是她做,对长辈特别孝顺。这两年,两家的老人都住过院,她一有时间,都是忙前忙后的。

郑勇说,女儿在福州八中寄读,只有周末才回家。所以,每到周末,妻子总会张罗一桌丰盛的大餐,等待女儿大吃一顿。看见女儿吃得开心,妻子也很开心。

“女儿今年高考,成绩不理想。我觉得陪伴太少,亏欠孩子。”陈丰说,感觉自己吃多了苦,所以对女儿比较好,甚至有点宠。但是,自己工作忙,陪伴女儿少,心里有愧疚,只能在周末做顿饭菜来犒劳。

陈丰说,20多年一直在刑庭审判工作,经常加班,压力比较大。偶尔空闲下来,她会听听流行音乐,或者看一些比较轻松的书。她也喜欢种些花草,但没有时间打理,多半枯萎,只有窗前的绿萝,浇点水,就长得茂盛,很省心。

陈丰,应该是时下女性法官的一个缩影。她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但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有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有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有对家庭亲人满满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