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意象油画中的国画意味

2019-07-23袁也

艺术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国画

摘 要:自从现代油画理念传入中国,中国的油画艺术家就一直致力于油画中国化的研究,作为油画民族化的产物,意象油画吸纳了中国画中传统的文化和人文思想,融合了油画媒介和材料的性质,取长补短,将个人内心酣畅淋漓的挥洒与西方油画的语言逻辑联系起来,使油画展现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意象油画;国画;中国化

传统油画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生于长于西方的,完全陌生的绘画形式。但在传入中国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展现了传染性扩散特点。通过借鉴和吸纳中国画的意识特征,形成了意象油画这种全新模式。与传统形式的油画不同,意象油画作品,虽然是采用油画的材料,但反映出浓厚的中国气韵。中国画创作讲求的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更多强调的是“气”和“韵”。所以,意象油画对于中国画借鉴的,不仅仅是画面中的章法,也包括审美取向。“气”和“韵”在意象油画中体现为一种“势”,这种“势”来自创作中有意的追求和无意的流露,其根源就是艺术家审美趣味的反射。生长在中国,使这些艺术家在油画创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韵味。为推动中国画和油画在语境上的融合增添助力,使油画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全新面貌。从画面中的视觉语言来看具体反映为几个方面。

1 画面布局的借鉴

纵观西方艺术史,油画的所有时期所有画派,在画面布局中,都是全部铺满整张画布的,从未有过空白。而国画的构图通常是采取边角式的构图形式,充分利用空白部分,来控制画面中的疏密与节奏。这一特点主要是基于国画所描绘的是意念中的景物,更多依靠绘画者的审美来处理画面。现代油画理念传入中国后,油画传统的逼真刻画特点有了变化。在意象油画中,很多作品的布局也体现出了留白。留白,就是在畫面中留出一定的底布,不在这部分区域进行描绘。但留白不意味着就是简单的“不画了”,而是让这部分空白区域在画面中起到透气和节奏上的松紧平衡作用,为构建画面相互衬托。

艺术家苏新平的作品,画面大气又不乏逻辑。借鉴中国画中讲求不寓情外露。空间平面化处理,营造出以画面为中心的浅层空间,与真实场面不同,由物象的布局来构建。反映出其与所摄取的真实场景有着一种关联,仔细观察却发现物象与这些空间环境并不存在着叙事和情节的逻辑联系,使人观之有种不真实的存在和熟悉的陌生感。在这种图式结构中,促成了观者与作者之间,超越现实的对话。从而把艺术家对于角色的主观干预隐藏得更加深而不露,以意象暗示作为代替避免了过多的特写可能给观者造成的强制约束。他画面中大量的飞白部分,使画面空间叠加,“黑”部分的表现力更强烈。

2 形象营造的借鉴

形象营造是绘画的六元素之一,是组成画面必不可少的元素。形象营造不是将现实物象照搬照抄,当客观形象复杂到不能为一个形式所能表达完全,过于深入的形象刻画便成了鸡肋般的存在。契斯恰科夫高呼“科学的胜利”口号,对于造型的研究是到家的。但把科学作为艺术上追求的境界,是否值得,要打个问号。中国画注重书写性,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之说。西方传统油画追求真实物象的本体形象,力求在二维画面中重现三维空间的逼真感。意象油画吸收二者的长处,不拘泥于对象的细节描述,而是尽可能地保留物象“神似”特点。冯放的作品以鹤作为题材,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象征清高、圣洁,同时鹤在中国道教中还与仙风骨道联系在一起,具有隐逸、缥缈之感。冯放作品中的鹤不体现其自然状态,而是探寻其引申寓意,表达艺术家审美趣味。

3 审美意味

中国画作品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画作更多流露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意象油画正是吸收了中国画中写意性的“气韵生动”的表现,以神代形,不做过于苛刻的描摹,使人在观赏画作时,以画作的艺术本体来产生共鸣。艺术本体,是在人的主观精神的自由状态下投射出来的有意味的形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意象油画是与人的状态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意象油画是剥离了写实枷锁和表现桎梏的产物,能够自由穿梭其中,淋漓展现主体精神的作品。克莱夫·贝尔曾说过:“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流淌着中国血脉的意象油画,其形式的意味,透露出一种厚重的风骨。不仅仅是形式主义的单薄的视觉审美,更是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人的情怀的延续。

4 结语

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油画创作的发展曾经沿袭西方话语的轨迹,而如何表达中国人自己的情感和气质则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开辟任何一条新的道路,都是极其艰难的。意象油画艺术家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也并不轻松。笔者在进行意象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如何把握好意象油画的语言表达,使之恰如其分,是所有意象油画艺术家在探索的难题。但把中国的文化扎根于作品之中,摆脱西方话语系统,创作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作品,是所有人最终的心愿。

作者简介:袁也(1989—),女,黑龙江北安人,硕士,油画专业,助教,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当代具象绘画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中国化国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欲望”(国画)
《圣经》经文中国化
国画欣赏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