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极致态度·书青春之志法官赵志一名审判业务专家的历练之路

2019-07-23梁晓张磊

法庭内外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兴区法庭审判

梁晓 张磊

“帮我拍几张照片吧!”赵志小声问了问端着摄像机的我,说完又怕耽误了正事似地补充了一句,“快四年啦,留个纪念。”

就在前一天,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公布,时任榆垡法庭庭长的赵志调任黄村法庭,三天后就要到岗。

三载有余春秋,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舍之情涌上赵志心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副精彩曼妙的画卷,那么榆垡法庭无疑是他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时,新办公大楼内的文化走廊刚刚布置一新,门口新栽的甘棠树正在焕发新芽,高耸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榆垡法庭正散发着新生般的活力和希望,而亲手布置下这一切的赵志即将离开。

在正红的榆垡法庭门牌前,赵志留下了一张合影,算是与三年半的青春岁月做个极简的告别。

人物素描

中等个头、微胖身材,说话干脆利落、办事雷厉风行,准80后赵志担任部门负责人已是第六个年头。但他没什么领导架子,总是乐呵呵跟85后同事称兄道弟,安排起工作来倒是半点不含糊。

赵志很忙,开庭断案写文办会,既要负责庭务管理,还要参加镇村服务、保障新机场建设,儿子扬扬的成长更是不能错过。时间总是不够用,所以他走路很快,吃饭很快,说话也很快,加上还带点安徽口音,如果想在饭桌上跟他讨论一件事情,你必须放下碗筷停止咀嚼集中十二分注意力。

自2005年7月从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大兴区法院工作后,赵志便扎根在了京南这片热土,转眼已近14载。立案庭、信访办、执行局、民庭、商庭、研究室、榆垡法庭,还有刚刚履新的黄村法庭,都曾留下他的青春印记。

一直以来,赵志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说“奋进就是生产力”。他坚持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努力担当起每一个工作角色,不负职责所托。2018年1月,赵志带领榆垡法庭荣获“北京市十佳法庭”称号;同年年底,他个人又被评为第四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从书记员、审判员到庭长、业务专家,经历的是岁月,收获的是成长,赵志用极致态度书写着他的青春之志、谱写着奋斗为美的时代芳华。

“建就要建精品”的人民法庭庭长

话题从榆垡法庭新办公楼的建设切入,顺理成章。这栋拔地而起的6层大楼,建筑面积达4300余平方米。大到基建、规划布局,小到装修设计、桌椅绿植,无不倾注了赵志的巧思和心血。“这是党建活动室,这是荣誉墙,我再带你看看我们的电子屏幕,新装的。”他领着我四处参观,一一介绍法庭的设备、装饰,如数家珍,仿佛在展示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两眼笑成了一条缝。

时针转回2015年8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时任研究室负责人的赵志领受重任南下榆垡担任庭长。当时的榆垡法庭还在旧址办公,那是一个面积不大、设施已经陈旧的平房,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却承担着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建设和通航提供坚实司法保障的重要使命。

“要先想办法打开局面。”那时机场建设面临着征地拆迁,大量家事纠纷涌入榆垡法庭。为了让老百姓树立法治意识,让人民法院在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治理和司法保障职责得到充分发挥,赵志决定在这个六环外的小院子里召开一场新闻通报会。为了吸引媒体参加,赵志大开脑洞,一改过去的会议式发布形式,他会前安排公开庭审,会后带领记者实地走访。这场别开生面的体验式新闻通报会让各大媒体第一次走进这个首都最南边的小法庭,也让法治建设新航城的理念深入人心。

新办公大楼落成后,为了合理且充分地利用每一处空间,赵志对着全院工作要点和大楼图纸,上上下下不知道把这栋6层楼转了多少遍。立案大厅、诉讼服务台、法官休息室、党建活动室、律师休息室、文化阳台、干警宿舍,“该有的场地设施一个都不能少”。院内种植17种花草,绿化面积达到40%,真正做到了“四季有花,终年全绿”。

大兴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马根曾在全院大会上提出了“与书为友,与树相伴”的学习型法院建设工作思路。在法庭读书会上,赵志和小伙伴儿们对何院长分享的西周召公“甘棠遗爱”的故事念念不忘。法庭迁入新办公大楼不久,大家就共同在法庭门前种下了一棵甘棠树,也在全庭干警心中种下了一颗廉洁司法、为民司法的种子。

现在的榆垡法庭,基础硬件设施齐全,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等软件设施不断丰富。2018年11月, 北京法院“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走进大兴区法院巡回宣讲会在这里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及30余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者一同走进法庭,法院的故事激起与会人士的深度共鸣,榆垡法庭的基础建设也收获了大家的高度赞扬。

在食堂碰到接任榆垡法庭负责人的齐伟龙法官,赵志还忍不住分享自己未能完成的建设构想:楼顶天台可以设计一个健身娱乐休息区,干警休息室文化展板要继续完善,新栽的甘棠还要悉心维护……“建设精品法庭”的“执念”久久不能放下。

服务新国门的法治护航员

2017年2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时指出,新机场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大兴国际机场于2014年开工建设,计划将于2019年9月30日通航。

赵志担任榆垡法庭庭长的三年半时间,正是机场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小法庭”的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为机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是赵志反复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在离机场不远的地方,有一条不太起眼的小河,叫永兴河。自打来了榆垡法庭,偶有清闲时赵志总是愿意来这里走一走。抬头恢弘的建设场景让他牢记肩上的重任,低头静静流淌的河水则时刻提醒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路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

在机场建设征迁后的不久,法庭收了3起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被拆迁人因拆迁公司迟延支付拆迁补偿款而要求其支付违约金,标的不大,只有几千元。案件虽小,但赵志却特意做了一下调查,发现这些纠纷并非个案,可能牵涉到上千户被拆迁人的利益。他立即召开法官会议,形成初步思路后他又带着承办法官向合同法、诉讼法领域专家学者请教,最终确定了“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裁判思路。做出判决后,为避免引发村民们对拆迁公司的不满,赵志马不停蹄地与镇政府、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开展了座谈,就判决内容做了详细说明。“这下我们明白了,我们不给国家添麻烦了,官司不打了!”百姓的理解、认可和尊重是赵志的心愿,也是对他最好的回馈。

此后,赵志还针对新机场拆迁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和细节问题,向机场建设大兴筹备办公室发出司法建议并得到积极回复和感谢。他还安排法官定期前往拆迁公司授课,提升拆迁部门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努力从源头上规避法律风险,减少纠纷的发生。

“赵哥是老法官了,对纠纷发生背景和案件后续影响把握比我们深刻,镇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老百姓心里想些什么,心理预期在哪,他聊上几句就能摸透。”孙鹏说。这位85后年轻法官言语中透着对赵志的敬佩。

多年的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阅历让赵志对社会治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不仅给司法的管辖、服务带来了新的变化,也促使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型,不能再仅仅依靠传统纠纷矛盾的解决方式,必须在摸清老百姓司法需求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法律治理意识,使老百姓适应法律的规则治理,正确看待矛盾纠纷,相信法律,信任法官。”

2017年11月17日,大兴区法院作为牵头法院,与河北固安县人民法院、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举行司法合作论坛并签订司法合作备忘录。签订备忘录后的一个月,也是新机场开工建设3周年之际,赵志带领榆垡法庭在机场建设工地现场举行了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案例式法制宣传活动,为工人们带去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生产设施安全等与他们切身相关的法律知识。

“法庭是基层当中的基层,要把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辖区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让司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国际机场建设。”

打造规范司法的“硬核”管理者

赵志初到榆垡法庭时,也是大兴区法院推行团队化改革之时。法庭有3名年轻法官,分别是85年、88年和91年出生的。带领着一群85后,赵志把意气风发的劲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刚一上任,赵志就对法庭的收案情况做了统计。他发现,2015年6月至8月间受理的179件案件中有115件涉及农村房屋分割问题,其中七成以上属无实质性争议的虚假诉讼,即当事人通过诉讼增加户口人数多分拆迁款,或实现非本村集体组织成员在本村落户的目的。

“司法的功能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不应该成为争取利益的工具。”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赵志特意让人打造了一块《虚假诉讼风险警示牌》摆放在安检入口处,还研究制定了《防范识别虚假诉讼的规则》,对虚假诉讼予以重点打击。此后,法庭收案量开始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925件到2016年的869件,再到2017年805件,打破了“每逢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案件爆发性增长”的规律。“这样一来,有限的司法资源就可以用来解决真实存在的社会矛盾。”

虽然案件量有所下降,但“案多人少”问题依然突出。赵志认为事务性工作外包是个好办法,但短期内难以实现,于是就产生了招聘“司法志愿者”的想法。但是如何招聘、谁来招聘这些问题让赵志有些头疼。赵志试探性地向镇政府提出需求、陈以利害,得到了镇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2016年2月,镇政府聘任的3名志愿者到位,如今已经增加到了7名。在团队中,志愿者负责整卷、送达、内务等事务性工作,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审判质效大幅提升。在大力开展诉前调解、速裁审判工作的背景下,2018年法庭法官组均结案数达454件,同比上升19.2%,审判质效位列大兴区法院民事审判业务首位。两个月后,司法志愿者制度在大兴区法院各人民法庭迅速推广,还入选了全国法院第三批司法改革典型案例。《中国审判》杂志以“打造‘接地气’特色审判团队”为题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

赵志对“规范”有着强烈的执念。在榆垡法庭这几年,凡是能以经验、规则形式确立下来的,赵志都坚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他专门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审判流程、明晰成员职责分工,要求审判团队成员既不能相互推脱,也不能大包大揽,每个人都按规则要求做好自己份内之事。他规定新收案件需在收案当日启动送达程序;强调“量收为结”,实现收结平衡(即在一个结案周期内,结案量可以达到收案量)。

赵志还十分注重传承和学习。为了让大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他想方设法(主要是刷脸),把北京法院耳熟能详的精英法官、明星法官请到法庭交流座谈,北京二中院李俊烨法官、海淀法院陈昶屹法官、朝阳法院周维琦法官、吴薇等都曾是榆垡法庭的“座上宾”。为了把一个争议性法律问题研究透彻,他也总是奔波在向专家学者、上级法院法官请教的路上。他带着全体党员干警去看望已经八旬的退休老庭长白春久同志,邀请他为干警们讲述党课,让年轻人了解法庭的历史,也提醒大家不忘法治初心,在法治道路上坚定前行。

追求问题解决之道的审判业务专家

对“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这个身份,赵志十分谦逊,自称是“非典型”专家。“专家其实不敢当,我就是喜欢把工作经验和理论思考进行总结,能写成文字的尽量都写成文字,仅此而已。”

赵志喜欢读书和钻研,他说阅读可以启发审判思路,开拓审判方法和技巧。他读的书很杂,法学理论、审判指导、纪实文学、经典小说,等等,都有涉及。最早审理交通事故时为了准确计算,他自制了交通事故计算明细EXCEL表格,十年后拿出来,改一改公式还能用;他读《红楼梦》,学着书后面的人物关系图,在审理分家析产、继承案件中把众多家庭成员进行关系排位,谁来继承如何分配一目了然;他读《乡土中国》,将传统的家庭祖业产理念与现代的个人财产所有权制度加以区分和磨合,研究新形势下家事纠纷新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规则。

赵志擅长总结。在研究室工作期间,他写案例分析,拿了全国一等奖;做调研,成功拿下最高院重大司法调研课题;组织全院的学术论文工作,获奖人数创全国基层法院历史新高,荣获全国法院优秀组织奖。面对成绩,赵志总是说“我就是提个想法,工作都是大家做的”。在他心中,研究室的三年是审判经验、理论知识和人生阅历得以沉淀的三年,也为之后开展法庭工作打开了眼界和格局。

到了榆垡法庭,接触到农村的乡土人情,他把对审判前沿问题、人民法庭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之道的思考撰写成信息简报、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成果异常丰富。在所有的调研成果中,赵志最有心得的就是社会治理和人民法庭建设。他撰写的信息《大兴法院妥善审理涉征迁民事案件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被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的沈德咏批示肯定:“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围绕北京新机场建设,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多措并举化解所涉纠纷,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且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做法,望予以总结推广。”论文《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范例分析——现实与制度构建》刊发于《法律适用》杂志。

写文章不是目的,能够将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形成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具有普适价值的解决之道才是赵志最有成就感的事。

最会讲故事的法官爸爸

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有一个角色赵志格外珍视,那就是“父亲”。儿子扬扬有些淘气,唯独听爸爸讲故事时最乖,于是父子俩有了固定的 “睡前故事时间”。“猫和老虎的故事”赵志已经讲了好几年,是他为儿子独创的“呕心沥血之作”。猫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可爱小女生,老虎则是个虎头虎脑的壮实大男孩。它们时而是法官,时而是警察,它们时而翻山越岭,时而在大街小巷,每天都在解决着小动物们的日常纠纷,保护弱者、惩恶扬善,捍卫着动物世界的公平正义。赵志还将童话故事与现实世界巧妙结合,龟兔赛跑、猴子下山都被他用来当作故事中的场景元素。扬扬说爸爸是“行走的故事书”、是“最会讲故事的法官”。赵志也将他对生活百态的解读和对扬扬的期许都融进了“猫和老虎的故事”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笔者截稿之时,黄村法庭庭长赵志已经就任。道不变,志不改;新角色,新作为。期待他继续持极致态度,书写下一段青春之志。

猜你喜欢

大兴区法庭审判
大兴区各级工会搭建职企“连心桥”
慰问送关怀,大兴区各级工会做好职工贴心人
刘玮玉艺术作品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公众号如何分割,四闺蜜闹上法庭
北京市大兴区一起民办学校聚集性肺结核疫情的调查处置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七十年前那场文明的审判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