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疗效分析

2019-07-23齐佳赵静王孟冬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司汀眼震规管

齐佳 赵静 王孟冬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约占周围性眩晕的60%,占所有眩晕的1/4~1/3[1],表现为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诱发、可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有一定自限性,易复发。有研究[2]报道,人群BPPV患病率为8%,终身患病率为2.4%。目前公认BPPV的发病学说包括管结石症和嵴帽结石症[3],耳石脱落后随着头部位置改变在半规管内运动引起症状,以后半规管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后半规管的解剖特点有关[4]。临床上后半规管BPPV(PC-BPPV)单侧发病多见,近年来也有报道双侧PC-BPPV,目前治疗方法包括耳石复位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治疗与Epley法手法复位两种方式治疗PC-BPPV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2016年8月~2018年5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以眩晕症状就诊的患者中,根据病史及平衡诱发试验结果,确诊原发性BPPV患者共134例,排除了双侧BPPV、水平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等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腰椎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单侧原发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47例,病程1~15天;年龄24~63岁,平均40±7.8岁。所有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已知原因所致的眩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0±7.7岁,平均病程6.5±2.9天;治疗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0±8岁,平均病程6.6±2.7天;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方法 Dix-Hallpike试验:检查者站于患者后方,受检者坐位向一侧转颈45°,检查者扶其头背部使快速平躺,使头悬垂床头并与床面成30°,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眩晕发作并观察眼震直到眼震消失;同法检查对侧。若观察到垂直向上扭转或无扭转的典型眼震,可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眼震阳性侧为患侧。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Epley复位法[5]:患者取坐位,头转向患侧45°并保持头位不变取仰卧头悬位(约30°)保持,然后向健侧偏90°保持,再将患者头部及身体同时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头部偏离仰卧位135°,然后保持该姿势侧身坐起。复位过程中每一体位保持1~2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步。复位结束后采用Dix-Hallpike法检查患侧是否仍有眼震引出,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重复一次复位。

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片,6毫克/次,3次/天,连续应用1周。

1.4疗效判定标准与随访 疗效判断标准[6]: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改善: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或转变为其他类型BPPV。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PC-BPPV患者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例)

治疗后一周随访时,对两组中共20例改善及2例无效者,再给予Epley手法复位,并口服倍他司汀治疗,一周后随访22例均痊愈。

3 讨论

管石复位法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位活动,使耳石由总脚回到椭圆囊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作用,从而缓解眩晕症状。PC-BPPV手法复位的方法主要有E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两种,有研究报道此两种复位方法疗效并无明显差异[7]。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Epley复位法较为轻柔,对于肥胖、颈椎腰椎病等患者更适宜。

倍他司汀为治疗眩晕类疾病较常应用的临床药物,其药理学作用包括:增加脑内及耳蜗血流量,改善内耳循环,减轻内淋巴水肿。BPPV作为自限性疾病,对于未接受手法复位以及手法复位疗效欠佳的患者,给与口服抗眩晕药物可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

从文中结果看,治疗组经Epley复位法1周后治愈率为95%,对照组1周后治愈率为5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仍可说明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于单侧PC-BPPV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部分BPPV患者眩晕发作时心理压力大,有濒死感,故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告知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帮助正确认识耳石症,缓解其心理压力,详细解说复位过程、复位后注意事项,特别是复位过程中可能诱发眩晕、恶心呕吐及倾倒感等,增加患者复位依从性,有助于提高复位治疗成功率。大多数患者经首次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Dix-Hallpike法检查患侧眼震基本消失,少数患者在复位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头昏、头沉重感或走路不稳等,休息后可好转;这些情况在病程较长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中比较多见[8];如果复位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充分休息,恢复期避免处于发病前的诱发体位,有助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另外,两组对象治疗后一周随访时20例改善、2例无效的患者,经再给予Epley手法复位,并同时口服倍他司汀一周后均治愈。

综上所述,在BPPV诊断明确、分型准确的基础上,手法复位可有效治疗BPPV;手法复位用于治疗单侧PC-BPPV 操作简单,费用低,治愈率和改善率高,对于可耐受复位过程的患者,能短期内有效改善眩晕症状,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开展。但由于手法复位的操作是否标准与检查者手法和经验有关,耳石的不稳定性、半规管的变异、患者个体差异性等,对单次手法复位的短期治愈率影响较大;针对顽固性或反复发作耳石症患者,采用Epley法和Semont法联合手法复位并配合予倍他司汀药物口服,可提高BPPV的短期治愈率。

猜你喜欢

司汀眼震规管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正常人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分析
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研究
动物也会晕车吗
半规管眼底平面和眶耳平面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