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2019-07-22张毅黄观凤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

张毅 黄观凤

【摘 要】目的:对比应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54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植入支架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舒张末期的流速(Vd)和血管的收缩期的峰流速(Vs)情况。结果:治疗后实施颅内血管介入的观察组舒张末期流速和血管收缩期峰流速都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颅内血管介入医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极佳,比常规治疗效果要好,值得临床上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介入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近年来有学者统计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以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基本都采用稳定粥瘤、抗凝以及抗血栓等手法治疗[1]。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型方法也在兴起,以至于颅内血管介入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通过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可以使患者脑部的血流供应回到正常水平。本文为讨论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和预后,现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54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0.24±11.58)岁,动脉的平均狭窄度为(5.12±0.58)mm;观察组患者男14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59.87±12.32)岁,动脉的平均狭窄度为(5.08±1.12)mm;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有交流障碍的患者。②存在有肾、心、肝等等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对治疗使用的药物有过敏现象的患者。④哺乳期或者妊娠的患者。⑤在半年内有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经过脑血管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狭窄。②血管内支架植入的治疗标准都符合。③选取的研究患者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伦理会知情并且批准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具有抗血小板和稳定斑块的他汀类的药物,包括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等,以其保证颅内压的稳定

观察組的患者采用植入颅内血管支架的方法治疗。具体实施方法为:治疗前一周给予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每次100毫克,一天一次,硫酸氢氯吡格雷,每次75毫克,一天一次,手术时实行全麻,采用足量的肝素使患者全身性适度的抗凝。与此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然后使用穿刺法进行穿刺股动脉,使用X线血管造影机对患者造影检查,利用超滑导丝使支架到达狭窄位置。待支架稳固后利用自膨式支架释放支架,完成各项操作。观察组的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用时间为半年,之后复查造影。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张末期的流速(Vd)和血管的收缩期的峰流速(Vs)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所得数据的处理[2],观察组和对照的舒张末期的流速(Vd)和血管的收缩期的峰流速(Vs)评分都采用t检验,具体数据用()表示, P<0.05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末期的流速(Vd)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末期的流速(Vd)都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的舒张末期的流速(Vd)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管的收缩期的峰流速(Vs)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管的收缩期的峰流速(Vs)都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血管的收缩期的峰流速(Vs)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又称为脑缺血性疾病[3],主要有短暂性的脑缺血、进展性的卒中以及可逆的缺血性神经功能的缺失。其引发的病因非常多,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最常涉及到的病理过程有[4]:血液的成分发生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管壁的病变等。也就是说所有能影响到血液的成分和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的成分的因素,都能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舒张末期的流速(Vd)和血管的收缩期的峰流速(Vs)改善效果非常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比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要好,可有效缓解闭塞的血管,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韩宗利,杜艳丽,齐辉,等 . 颅内外血管重建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7,22(6):252-255.

邵晓军,杨静,王遐,等 . 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评估 [J].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1):1005-1009.

兰庆芝,刘正茹,贾雪梅,等 .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胃癌疗效的 Meta 分析 [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9):986-989.

张淇,胡志源 .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再发血管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7):746-748.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