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本的特征性分析与设计策略

2019-07-22武琼瑶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绘本儿童设计

武琼瑶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安徽 合肥 230601)

绘本,是一种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的图画书.绘本通过图像和文字在两个传媒介质上交织互动讲述故事[1].儿童绘本是一种面向儿童读者,通过连续、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图像并辅以少量文字向儿童讲述故事、传授知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绘本图书.绘本的特点是易于理解、能够激发想象力,被认为是特别适合儿童的读物.

当前对于儿童绘本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涌现出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多着眼于绘本的版式编排、角色造型、色彩设计细节,但对儿童绘本的概念特征认知较为模糊,缺少通过对儿童绘本特征的分析自上而下地指导设计实践的策略性研究.本文分析总结了儿童绘本的特征,并以此为脉络,结合案例提出设计策略.

1 儿童绘本的发展及其教育影响

世界上第一部绘本是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孩子们创作的《世界图绘》.《世界图绘》既是一部故事书又是一部教科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动植物、人类社会、地理建筑、宗教、国家,有图画二百余幅.作者把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美的感受融为一体,体现了他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画技,让儿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这正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体现.绘本自创立之日起,就与儿童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的三百余年里,儿童一直是绘本最主要的读者群体,而教育则是儿童绘本格外关注的主题.19世纪末,英国人埃文斯首先采用彩色画笔为绘本绘制插图,另一位英国人凯迪克意识到图画书词语和视觉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绘本这一图书形式流传至美国并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儿童绘本在日韩等地兴起,此后进入台湾地区并迅速掀起阅读热潮.21世纪之初,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引进的雅诺什等系列绘本为内地小读者首开眼界,随着优秀绘本持续涌入,以《无字书》《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代表的作品热卖,绘本热潮席卷国内书市.儿童绘本不仅是简单的配图故事,优秀的绘本特别强调图与文的内在关系[2],能帮助孩子认知事物、构建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阅读绘本对于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和情感发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 儿童绘本的特征性分析

绘本按受众群体可分为成人绘本和儿童绘本两大类.但学界对二者的概念缺少明确的定义,区分界限较为模糊.通过对儿童绘本特征性的分析,归纳出其相较于成人绘本的突出之处,是定义、认知儿童绘本的一个途径.

2.1 功能特征

教化功能是儿童绘本有别于成人绘本的最主要特征.儿童绘本过去曾被归为消遣类读物而受到轻视.近年来人们发现绘本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知识,具有寓教于乐的效果,儿童绘本的教化功能逐渐受到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1 美育功能 绘本以美术图像叙事为主,但儿童绘本的功能不完全依赖于叙事功能,尤其是针对无法理解剧情的低幼儿童读者来说,画面本身的审美意义大于图像叙事的意义.阅读绘本,读者最先接受的是视觉信号刺激并对视觉审美产生影响,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优美的画面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和知觉敏锐力.

2.1.2 德育功能 儿童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绘本对情境的模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适用于对儿童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绘本阅读有助于儿童理解抽象事物,随着绘本的普及,绘本阅读在儿童哲学教育中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从叙事性、语言性和哲学性三个角度来解读作为哲学文本的绘本,对于儿童哲学课的设计实施有独特之处[3].例如,公平是哲学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儿童维持同伴关系的要素,哲学对话是促进儿童概念理解的有效途径.以绘本为哲学对话载体进行教学,能够在其中进行适宜的哲学对话以促进幼儿对公平概念的认知和理解[4].

2.1.3 认知功能 绘本将画面与文字建立对位关系,调动起儿童的认知欲望,并通过亲子阅读的形式使儿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取信息,获得阅读乐趣和满足感.绘本阅读对于幼儿的情绪社会性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社会互动性的发展并改善其挑战行为,促进对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的认知,明显提高社会适应性,对其情绪社会性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5].

2.2 视觉特征

2.2.1 趣味性 儿童注意力容易被吸引,持续时间短且易被分散.儿童绘本视觉设计要围绕着引发阅读兴趣设计.现代绘本的首创者夸美纽斯提出儿童图书编辑的三个原则:第一,把学校办成使孩子们感到喜悦的地方;第二,有助于孩子的注意力转向各种事物;第三,让孩子们愉快地一边游玩,一边吸收世界上的基本知识.儿童绘本的视觉设计首要特征是趣味性,将孩子阅读作为一种游戏、娱乐制作[6].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幼稚、感性的,用充满想象力的视觉画面表现幻想性的审美精神是儿童绘本的特色.这种梦幻的诗意一改成人对于世界的刻板印象,打破成人视角下的惯性认知和语义规则,体现出儿童特有的童真趣味.

2.2.2 亲和力 图画形象是绘本构建故事意义的基本元素,直接指示物质世界中的人、事、物等对象.通过联系生活认知经验,儿童比较容易理解这种由图画直接表征的意义[6].儿童在阅读绘本中将自我意识带入到角色中,认同或扮演某个角色,这是儿童时期阅读心理的特点.儿童在对世界有限度的认知中,主要通过自我和周围的形象感知世界,儿童会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形象之中,熟悉的形象和舒适的色彩会使儿童感到亲切.

2.2.3 叙事性 绘本具有丰富的叙事技巧和灵活的叙事方式,既可以像连环画那样追求叙事范式的统一,也可以像漫画那样采用电影式镜头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理解力有限,在视觉叙事上既不宜过难,也不能低估小读者的理解能力.

2.3 内容特征

内容特征体现在题材的多元化.儿童绘本的题材众多,涉及领域广阔,可以归为智商教育和情商教育两大类,八个主题,见表1.据抽样调查显示,生命教育和成长励志类主题儿童绘本占比最多,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主题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并且有很多创意的空间[7].

表1 儿童绘本题材分类表

3 儿童绘本的设计

儿童绘本的设计策略要符合其特征性,根据儿童的心理习惯和行为特点从功能、视觉、内容3个方面指导绘本的设计编排,使绘本更加适合儿童阅读.

图1 绘本《更少得更多》采用涂鸦和拼贴的表现形式

3.1 功能特征设计策略

3.1.1 提早介入 儿童教育宜早不宜晚,尤其在美的教育上,绘本的及早介入可以避免审美范式僵化.对美的培育越早越好,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允许留下各类美的印记.在翻阅国外优秀儿童绘本时,成年人往往惊讶于书中图像的“粗糙”,但儿童却能够欣然接受,这是由于成年人的审美缺少培育,形成固定狭隘的思路,一旦美的表现形式超出理解范围,就难以接受.绘本《更少得更多》的涂鸦和拼贴营造的视觉风格符合儿童的审美,既受小读者欢迎,也得到专业美术人的肯定,见图1(图片来源:《更少得更多》,郝广才,何雷洛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

3.1.2 丰富绘本题材内容,提高绘本耐读性 儿童绘本的阅读行为具有非连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丰富的内容能够扩展认知的容量,高耐读性能够吸引儿童多次阅读,使认知水平不断获得巩固和提高.

3.1.3 重视绘本阅读与课堂教学的衔接 绘本阅读对儿童的学业教育有启蒙作用.例如,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有不同身心发展特征,在思维方式、习惯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别.近年来一些学者以绘本为媒介,探索绘本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指导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8],证明了绘本在幼小课程衔接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2 绘本《点点点》用简单的元素制造趣味

3.2 视觉特征设计策略

3.2.1 展现简单纯真之趣 简单不加雕饰地视觉呈现丰富的原始之美,这种审美趣味与儿童纯真的天性相契合,在看似简单的外形下追求形式的变化和内容的精彩.绘本《点点点》全书没有人物和故事,主角只是几个彩色小圆点,在调皮地滚来滚去,进行排列组合,变换大小、颜色,见图2(图片来源:《点点点》,埃尔维·杜莱著,桂桂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8).读者按照指令通过吹、摇、按等动作和页面上的小圆点互动,会惊喜地发现下一页的内容刚好就是与前页互动的结果.《点点点》打破了图书的固有模式,颠覆了一般意义上绘本“互动”的概念,用最简单的元素制造最大的趣味性.

3.2.2 体现梦幻童真之趣 儿童绘本无须对内容的真实合理性过多顾虑,而应更侧重于将现实与梦幻结合,打造亦真亦幻的视觉体验.这种手法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能将成人化的思维和表达范式中晦涩的内容轻易转化为儿童接受并喜爱的内容.例如,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计》内容荒诞离奇,充满晦涩的隐喻.但是戴勒菲妮·杜朗的绘本《卡夫卡的变虫计》保留了原著的故事内核,用明快可爱的画风、贴近现代生活的居家场景重新解构了故事.在这里,一切都是变形的,但变得很可爱、很滑稽、又很合理[9].而在汤米·温格尔的绘本《月亮先生》中,则展现了想象与逻辑的结合,月亮先生利用月相的阴晴圆缺使身体变化的情节既充满了幻想的诗意又符合儿童逻辑,见图3(图片来源:《月亮先生》,汤米·温格尔著,王星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

图3 绘本《月亮先生》中幻想的荒诞和理性的逻辑相结合

3.2.3 提升视觉元素的亲和力 在造型设计方面,儿童首先关注的是角色形象.圆润的造型能够传递出柔和、松软、稚嫩的感受,降低攻击性.富有亲和力的处理手法延续到人类形象之外,即使角色是非人类的动物、植物或是机器人,行为举止也与人别无二致.《卡夫卡的变虫计》中主人公变成的大甲虫,但它身着格子衬衫和西裤,一副很有教养的打扮,不但没有让人觉得恶心,反而觉得十分蠢萌可爱.反面角色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儿童的接受效果,不应一味强调角色的冷酷、险恶,而是在“坏”中透露出可爱、有趣的一面.除了角色,在场景、道具、界面等设计上同样要考虑亲和力,使画面的各种元素相互协调,避免出现违和感.

在色彩设计方面,色彩设计的亲和力体现在柔和的大基调下,使用儿童偏爱的明亮色系,使色彩饱和度适中,色彩内容丰富,色调和谐,明暗过渡细腻.可以通过局部纯度、明度的变化和色相的对比,营造视觉中心.留白是绘本页面中常出现的元素,利用画面留白,可以弱化色彩的对比强度,起到色彩调和的作用,也是绘本色彩处理中常见的手法,见图4(图片来源:《自己的颜色》,李欧·李奥尼著,阿甲译,南海出版社,2017).

图4 绘本《自己的颜色》中利用留白调和色彩

3.2.4 灵活使用叙事语言提高可读性 低幼儿童缺乏镜头视角的认知经验,在镜头取景上,应尽量使用常见的角度和景别,采用“平铺直叙”线性叙事,确保前后画面的逻辑关系简单易懂.对于高年龄段的儿童读者,绘本在叙事上要敢于引入叙事技巧,采用更新颖的取景、更丰富的构图和更复杂的电影蒙太奇调度技巧,以增加视觉叙事语言的魅力.在绘本《当天使飞过人间》中,电影运镜手法贯穿全书视觉主线,充分展现了镜头变化带来的视觉冲击,见图5(图片来源:《当天使飞过人间》,田中伸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图5 绘本《当天使飞过人间》中用底机位宽视域使镜头富有冲击力

图6 绘本《和平是什么》字体设计

3.2.5 不可忽略文字视觉叙事作用 儿童绘本中文字所占比例较少,但对于可读性的实现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美国绘本大师苏珊博士的作品,不但画面吸引人,更以文字的简练为人称道.她善于使用简单押韵的单词,经常只用一两百个单词,就能创作出一个精彩的绘本故事.绘本的文字内容既要简练又要精彩,还要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字体的选择、大小、排列、变形及着色都要体现儿童的风格特征,见图6(图片来源:《和平是什么》,滨田桂子著,林静译,译林出版社,2012).

儿童绘本的可读性还体现在文字的“可读”上.读对于儿童文学尤为重要.儿童绘本文字中常穿插歌谣,通过亲子间阅读的一读一听,赋予了绘本立体的表达效果,正如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中说:“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亲子间通过对绘本故事的问答交流,延展了绘本的可读性.

3.3 内容特征设计策略

3.3.1 大胆扩展涉猎题材 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向孩子解释“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通过孩子的眼光,去探寻生命去留的问题,全书没有大道理式的说教,却给读者以启示.郝广才说:一本好书未必能找到最完美的解释,也未必能回答孩子们的提问,但它能提供一个“体会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打开情感的出口和入口[10].儿童绘本题材的丰富性印证了当代儿童对于通过阅读探知世界的兴趣和较强的认知理解能力,也体现了消费群体对于绘本功能性的肯定.

3.3.2 提倡细分内容 儿童绘本把故事的篇幅和叙事展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一本书的册页在二三十张左右,不像百科全书或是长篇小说那样追求内容在经纬度上的展开,而更倾向于在庞大知识体系中选取一点,深入挖掘.如平山和子的《我最喜欢的水果和蔬菜》系列,每集只介绍一个蔬果,用精美的描绘和可爱的文字赢得了读者的青睐.细分题材的处理方式,既有利于儿童消化绘本中的知识信息,也使得绘本得到了更多的创作题材,一些经典的角色形象和设计风格可以反复出现,形成系列化品牌,对于读者和绘本是双赢结局.

3.3.3 引入传统文化经典 绘本兴起的初期,随着国外优秀绘本的引进,理所当然将西方的文化艺术、故事哲理认作绘本内容的主体.当下绘本市场上“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不争的事实.绘本可以成为领略外国文化的窗口,更应该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学是璀璨的文化宝库,适合儿童绘本的内容素材俯拾皆是.如《三字经》包含了历史、地理、天文和伦理道德,《弟子规》告诉人们待人接物与学习生活上应恪守的规范,这些作为儿童启蒙绘本的内容再合适不过.不仅是传统的文学,传统的戏曲、绘画、书法等各类文化经典都可以拿来为绘本所用.在处理这些内容时需注意避免形式化的生硬说教.近年来,市面上逐渐出现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绘本,但往往是将文字和插图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设计上不够用心.面向儿童的传统文化绘本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的特点,在经典内核的指引下给人以新颖的阅读体验.

3.3.4 抓住时代脉络 世界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而中国无疑处于变革浪潮的中心.5G网络、电子支付、跨海大桥、高速铁路、共享单车、无人超市,等等,这些新奇的事物或中国领先、或中国原创,用绘本带领儿童认知当下世界时,切勿低估儿童对外部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力,用绘本记下身边正在发生着的巨大变化,那正是令人难忘的内容.

自1658年夸美纽斯的《世界图绘》问世以来,在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儿童始终是绘本最主要和重要的读者群体.今天,绘本的面貌早已发生极大的改变,甚至出现了电子绘本、交互绘本这种新颖的形式,但无论如何变化,都脱离不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心理特点,儿童绘本的设计必须重视儿童的需求.新西兰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在儿童绘本的制作中,设计者只有针对儿童绘本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才能达到技术和艺术、形式和内容、审美与功能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绘本儿童设计
绘本
绘本
绘本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设计之味
“六·一”——我们过年啦!